特朗普最近又在對俄羅斯放狠話,一邊加碼制裁一邊威脅盟友,可普京根本不搭理,直接下了死命令:不打到西方求和絕不罷休!
參考消息說,普京覺得西方的制裁根本不算事兒,俄羅斯完全扛得住,沒達到目的就一直打。鳳凰衛視也報道,俄軍在前線建了至少八個戰術突出部,這種多點進攻的戰術既能分散烏軍兵力,又能為以后談判多攢點籌碼。
普京的親信將領阿勞迪諾夫更是直接懟美國:“美國人從來就不是俄羅斯的朋友。”說白了,普京就是要用大炮逼著西方坐下來談判,而且談判條件還得由他說了算。
咱來看看最近的戰況。俄軍拿下彼得羅夫卡村后,烏軍在康斯坦丁諾夫卡南部的防線被撕開了一道口子。要是謝爾畢諾夫卡再失守,烏軍辛辛苦經營了好幾個月的城南突出部就會變成“死亡口袋”,那地方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撤退吧就丟了戰略要地,死守吧就成了活靶子。北線戰場上,俄軍已經打到了距米爾諾格勒只有3公里的紅色里曼村,這地方可是“波克羅夫斯克東大門”,要是丟了,烏軍最后的重鎮就三面暴露在俄軍炮火下,那后果可想而知。
現在俄軍也不搞閃電戰了,就用炮兵和無人機慢慢磨,等烏軍彈藥打完了再派步兵上去清場。這種打法雖然慢,但對缺人缺彈藥的烏軍來說,簡直是致命的。
說到彈藥,澤連斯基又被特朗普耍了。前幾天特朗普還高調宣布德國已經在給烏克蘭運送“愛國者”防空導彈,結果昨天德國就打臉了,說根本沒這事兒。更搞笑的是,美媒一調查發現,特朗普連援助計劃都還沒定下來。
這種烏龍事兒對特朗普來說也不是頭一回了。7月初,美國防長突然叫停對烏軍援,特朗普事后還裝糊涂說“不知情”。直到德國總理默茨打電話質問,白宮才趕緊恢復軍援。現在特朗普雖然答應給烏克蘭軍援,卻讓北約和歐盟掏錢,歐洲已經有4個國家明確表示不會出錢。烏克蘭的武器庫越來越依賴這種臨時拼湊的“施舍”,這種脆弱的供應鏈能撐多久呢?前線的仗可不會等人啊。
為啥特朗普對普京的施壓沒啥用呢?這得從美俄30多年的信任赤字說起。從蘇聯解體到現在,北約東擴、顏色革命、能源博弈,俄羅斯每次都覺得西方的承諾背后都是陷阱。就算特朗普曾經想拉攏普京,比如暫停對烏軍援、私下打電話示好,但俄羅斯一直要求白紙黑字的“法律保證”:北約停止東擴、承認克里米亞歸屬、確保烏東俄語族群安全。
這些條件可觸到西方的底線了,特朗普就算想妥協,國內政治和盟友的壓力也讓他動彈不得。更諷刺的是,英媒爆料特朗普最近竟然問澤連斯基“能不能打到莫斯科”,就算他事后辟謠,俄羅斯也早就看透美國了,就像俄軍將領說的“美國人從不是朋友”。
現在俄烏沖突已經陷入了“行動 - 反應”的惡性循環。普京每拿下一寸土地,西方就給烏克蘭加碼軍援;每批武器一到,俄軍就進一步擴大攻勢。這讓特朗普左右為難:對俄羅斯軟了,會被國內罵“通俄”;硬到底,又可能把普京逼到全面戰爭。
在這場僵局里,中國好像成了破局的關鍵。和歐美不一樣,中國既沒譴責俄羅斯和烏克蘭,也沒給任何一方提供軍援,而是一直主張“政治對話解決”,這種中立立場反而讓中國成了難得的可信調解者。
從沙特伊朗和解到烏克蘭危機,中國的外交邏輯很清楚:不選邊站隊,但推動各方回到談判桌。對普京來說,中國是少數能同時和俄烏對話的大國。對特朗普來說,中國的斡旋或許能幫他擺脫“越制裁越打仗”的困境。更重要的是,中國和歐洲的經貿關系,能間接影響北約陣營的決策。
未來五十天,戰場和外交都會變得更緊張。康斯坦丁諾夫卡和波克羅夫斯克的命運,很可能在夏末秋初見分曉。要是俄軍拿下這兩個要塞,第聶伯羅以東就無險可守了;要是美國的軍援能及時到位,烏軍或許能頂住,戰局可能會轉入消耗戰。但不管結果咋樣,中國的作用都不可替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