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在人類首次登月紀念日之際,教宗良十四世前往位于岡多福堡(Castel Gandolfo)的梵蒂岡天文臺進行訪問。教宗在當天誦念三鐘經(Angelus)后,參觀了該天文臺圓頂內的望遠鏡與天文觀測設備。
此次訪問適逢1969年7月20日登月56周年紀念日。當年,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與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執行阿波羅11號任務,首次在“寧靜海”(Mare della Tranquillità)登上月球。良十四世的此行是歷史上首次有教宗親自造訪梵蒂岡天文臺。該天文臺由教宗良十三世于1891年正式創立,其早期雛形可追溯至1582年教宗額我略十三世為推行歷法改革而設立的科學委員會。
2025年6月16日,教宗良十四世在共議廳(Sala del Concistoro)接見參與梵蒂岡天文臺暑期學校的24位青年天文學者。在講話中,教宗引用希波主教圣奧斯定的《按字義解創世紀》(De Genesis ad litteram),勉勵青年學者勇于分享在觀測宇宙和諧之“種子”過程中所體會的喜悅與驚奇。他說:“天主已將這些‘種子’播撒在宇宙的和諧之中”,并鼓勵他們在科學研究中不忘初心,勇敢探索。
天文臺暑期學校每兩年六月在岡多福堡舉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天文人才參與。第二十九屆課程以“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探索宇宙”為主題。該望遠鏡自2022年投入使用,曾成功拍攝近80萬座星系的“Cosmos-Web Field”圖像,為當代天文學研究開辟新境。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學研究機構之一,梵蒂岡天文臺長期象征教會對科學探索的支持與關注。為回應關于“教會敵視科學”的指責,教宗良十三世在十九世紀末將天文臺正式設立在圣伯多祿大殿圓頂后的山丘上。天文臺最初致力于參與全球范圍的星空繪圖計劃,但隨著羅馬城市擴張導致光污染日益嚴重,教宗庇護十一世決定將其遷至岡多福堡的教宗夏宮。
1981年,梵蒂岡天文臺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Tucson)設立梵蒂岡天文臺研究小組(Vatican Observatory Research Group, VORG),成為其首個海外研究中心。1993年,該天文臺與斯圖爾德天文臺(Osservatorio Steward)合作,在亞利桑那州格拉漢姆山(Monte Graham)建成“梵蒂岡先進技術望遠鏡”(Vatican Advanced Technology Telescope, VATT)。該望遠鏡開創性地使用旋轉爐熔鑄出大型輕質穩定的鏡面結構,使天文研究項目得以持續推進并深化國際合作。
來源:意歐視點 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