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度
來源 / 節點財經
一場漫長的“爭辯”,對于愛康國賓而言,無論真假,已經“輸了”消費者的信任。
7月17日,“女子在愛康國賓體檢10年沒問題,之后在國外確診癌癥”,讓愛康國賓陷入“真假體檢”沼澤。
當天,愛康國賓在微信公眾號上公開表態,愛康將與張女士進行溝通,并邀請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來進行論證分析,最終以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建議為準。如果出現愛康有責,愛康集團一定會承擔責任,絕不會逃避。
很快,故事迎來了反轉。
僅僅一天后,愛康國賓就否認了檢查有問題。
7月18日,愛康國賓在微信公眾號上二次回應稱,愛康醫療團隊已完成對張女士的歷年體檢報告與檔案的核查,并聘請外部專家協助進行數據分析和評估,確認愛康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
愛康國賓否認了誤診、漏診的情況,但當事人并不買賬,并稱愛康國賓“不要臉”。一場關于“真假體檢”的討論戰仍在升級中。
01 愛康國賓二次發聲明:否認漏檢、誤診
7月18日晚9點左右,愛康國賓再一次發布了有關近期“真假體檢”投訴一事的聲明,在這份聲明中,愛康國賓表示:愛康經過內部醫療團隊緊急調查及外聘專家的第三方核查,確認愛康在對張女士的腎臟的檢查中,不存在漏診或誤診情況,更不存在張女士所稱“假體檢”。愛康完整保留了張女士腎臟超聲檢查的影像圖片文件,只要張女士同意,愛康可以馬上公開張女士的超聲檢查影像圖片,公開透明,接受醫療專業人士以及公眾的審核。
在這份聲明中,愛康國賓指出:如果張女士向媒體公布的上述 2024 年 11 月的《病理檢查報告單》和 2025 年 2 月的檢查報告屬實,以及其有關轉移至腰椎、骨癌四期(晚期)的聲明屬實,則張女士的腎癌從 2024 年 11 月被診斷為“腎癌早期階段”發展到 2025 年 2 月的“腎細胞癌轉移至腰椎、致骨癌晚期”僅用了 3、4 個月的時間,證明張女士所患的腎癌發展速度極快。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 2023 年 10 月在愛康體檢,報告提示張女士“右腎鈣化灶” ,也就是超聲檢測時并無癌癥跡象,到 2024 年 11 月,張女士在北京某醫院手術,病理確診為早期腎癌(分期為“pT1aNxMx” )。而參考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腎癌樣本的生長速度范圍從0.2厘米/年到6.5厘米/年,張女士在愛康體檢時沒有腎癌跡象到一年后初次發現早期腎癌大小為3.3cmx3cmx3cm,屬于腎癌的生長速度范圍內。再次明確,體檢后初次發現的是早期腎癌,并非晚期。
02 當事人回應:不要臉
針對愛康國賓的否認,當事人張女士表示:“先讓我不厚道地罵一句不要臉”。然后她發出了7大靈魂拷問:
1、你截至目前未對我的律師函內容作出回應,通過自己發布視為我看到,這是對體檢者的極為不尊重的行為,就是為了敷衍公眾的質疑,保護你的資本“品牌”,不是對生命的敬畏!
2、你通篇的聲明,一半是在為自己做廣告,一半是為自己開脫責任,把舉證責任推給體檢者,推給時間、設備、方法、檢測人員,極為可恥,你應該要求所有的體檢者都應該先學醫學、先懂設備!
3、你用一篇10年前的雜志論文來闡述癌癥的成長發展,該標準是否為中國患者確診腎癌疾病的官方“金標準”,必須明確,不要糊弄公眾。
4、你不要用一堆看不懂的數字“理論”來說我的疾病,長在我身上的腫瘤就是這個樣子的,這是客觀結果,常識告訴我們,腫瘤不是突然就長到3.5厘米,體檢者們可以不懂醫學,但公眾不是弱智!
5、只參考北京醫院的腎癌早期誤診病歷為自己開脫,回避我腎癌骨轉移,晚期四期的日本診斷結果,生長和轉移都需要很長時間!
6、癌癥標志物,當體內有腫瘤的時候,數值會出現偏高,即便有不被檢測出來的風險,但也不會一直出現正常值,就是在混淆視聽。
7、體檢者的體檢目的是為了早發現疾病,早治療,既然體檢中心設備、檢測方法、甚至醫生水平等有多重不可控因素,我們體檢的意義何在?體檢中心的職責意義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愛康國賓的法律顧問聯系了當事人,并表示血液標本一般是1~7天的保存,因為不能提供十年的血液檢測標本,但可以提供相關數據。
此外,第三方機構專家個人信息不方便提供,但可以和當事人共同指定第三方機構,愛康國賓方面愿意配合一起去做相關的鑒定。
03 核心:技術局限與服務責任的邊界爭議
這場爭議的背后,還有關于體檢機構診斷、癌癥早篩準確性的討論。
一位業內的專家告訴《節點財經》,腎癌的早期癥狀通常較為隱秘,因此定期進行常規體檢,對于早期發現腎癌具有重要意義。不過,不同類型的腎癌在病情發展速度上,確實存在明顯的差異。
“早期診斷腎癌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輔以實驗室和病理學手段。常用方法包括超聲檢查、CT掃描、MRI、尿液分析和血液檢查,必要時需通過穿刺活檢或手術標本病理檢查明確診斷。”上述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定期進行規范的體檢,合理選用超聲、CT 等檢查方法,能夠有效篩查出早期腎癌,為及時治療爭取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這也意味著,如果連續進行合理方式的體檢,一般可以篩查出早期腎癌的風險。
節點財經看來,事件核心矛盾是技術局限與服務責任的邊界爭議。
首先,醫學技術的客觀限制。
腎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且目前尚無公認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 CEA)可用于早期輔助診斷。這也是愛康國賓在回應中不斷強調的。
其次,服務流程的規范性爭議。
當事人的律師函指出,愛康國賓未對鈣化灶進行進一步檢查建議,且未提供血液標本及檢測依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類似問題并非個案,過去在愛康國賓1300 余條投訴中,超四成涉及檢測準確性爭議,包括癌癥漏檢、HPV 誤診等。部分體檢機構為壓縮成本,存在 “流水線作業” 現象,如超聲檢查時間不足、技師代醫生閱片等,導致漏診風險增加。
第三,責任認定的法律困境。
現行《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對漏檢行為處罰較輕(最高罰款 1000 元),且消費者需舉證體檢機構存在重大過失及因果關系。例如,北京某消費者因體檢漏檢導致入職損失索賠 15 萬元,最終僅獲部分支持。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愛康國賓無法提供原始影像資料,可能被推定存在過錯,但本案中愛康已表示愿公開超聲影像,使責任認定更趨復雜。
第四,服務邊界的探索。
大多數體檢機構提供的都是一攬子檢查方案即打包銷售,消費者完成體檢后,從手機上即可獲取體檢報告,缺乏后期一對一的檢查結果分析。
多數消費者對醫療專屬名詞并不了解,也只能通過體檢報告上的箭頭得知某一數值偏高,或者偏低,這導致了,他們大多數對自己的體檢情況并不十分了解。
比如,當事人稱自己長期關注“癌胚抗原”(CEA),10年結果正常便以為沒有患癌風險。但實際上,CEA是結直腸癌、胃癌等腺癌的參考指標,對腎癌無效。
《節點財經》看來,體檢機構想要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需要關注“體檢后”的報告解讀,這才是不斷提升服務、產品創新的核心,也是消費者真正的需求痛點所在。
04 輿論背后:一場已經輸了的信任戰
“真假體檢”事件后,愛康國賓連續兩天發布聲明,但《節點財經》看來,在和消費者不斷的“扯皮”之中,這場輿論戰,愛康國賓已經輸了一大半。
對于民營體檢賽道,透支消費者的信任,就是輸掉了市場。
《節點財經》看來,愛康國賓需要從三方面著手,重建信任,度過這場危機。
第一,透明化第三方鑒定流程
愛康國賓雖表示將委托第三方機構論證,但未公布鑒定機構資質、時間表及爭議解決機制。參考司法實踐,可引入司法鑒定中心或醫學會參與,確保結果公信力。
第二,優化服務流程與質量管控
愛康國賓想要重新獲得消費者信任,需要加強服務流程的管理。例如,對鈣化灶等異常結果強制啟動二次復核,由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專家出具報告;將增強 CT 納入中高端套餐,并在報告中明確提示 “建議進一步檢查”。
第三,承擔社會責任,推動行業標準建設。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愛康國賓可細化設備維護、人員培訓、報告規范等標準,并主動公開合規檢查結果。例如,深圳已試點體檢數據聯網工程,實現報告可追溯。
此次事件不僅是愛康國賓的個案,更是民營體檢行業 “規模擴張與質量控制失衡” 的縮影。
對消費者而言,需理性認識體檢的局限性,主動參與健康管理;對企業而言,唯有回歸醫療本質,以技術創新與規范服務重建信任,方能避免 “假體檢” 的質疑;對監管部門而言,加快立法進程、明確責任邊界,是推動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
健康篩查的終極目標,是讓每一份體檢報告都成為守護生命的 “預警器”,而非埋下隱患的 “安慰劑”。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