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者謀事,智者謀局:一流高手做局,靠的就是這3大頂級思維
能不能成大事,能不能賺大錢。
就看一個人懂不懂謀局,是否具備頂級的謀局思維。
但凡一個人具備以下這2大謀局思維,人生絕對無比成功。
一:3種高級思維結構:穿透表象,洞悉本質
1:超越二元,擁抱一元認知的立體感
經歷過人生起伏與挑戰的人,往往會構建起一種更深刻、更高級的認知模式。
與普通人只看重快樂不同,那些境界更高的人懂得悲傷的價值,甚至認為所有情緒都自有其意義。
我們從小被教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二元世界里成長,這導致我們本能地排斥生活中的負面情緒,以及那些被視為錯誤或有害的事物。
然而,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恰恰與事物發展的真實規律相悖,也違背了中國古代哲學所揭示的“天道”運行法則。
《道德經》所言“反者道之動”,揭示了事物發展到極致便會向相反方向轉化的內在動力,說明兩個看似極端的對立面之間,其實存在著相互轉化的可能。
萬物的本質是渾然一體的,如同混沌初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是人類的主觀意識,才人為地劃分出了如此多的二元對立概念。
事物的本源,如同王陽明所言,“無善無惡心之體”,是純凈而未分的。
但一旦被我們貼上各種標簽,便被割裂為“有善有惡”、“有好有壞”、“有悲有喜”,這便是王陽明所說的“有善有惡意之動”。
事物的本質,恰似太極圖,是一個統一的、動態平衡的整體,陰陽互含,隨時在流轉變化。
2:從經驗決策轉向博弈思維,尋求相對優勢
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更接近一個充滿競爭的“狩獵場”。
因為人性天生具有趨利避害的特點,所以現實社會的常態是殘酷的博弈,而非溫情脈脈的和諧畫面。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僅僅依靠絕對的優勢或劣勢來決策是遠遠不夠的。
真正能助你成功的,是相對于對手所擁有的“相對優勢”。
然而,許多人卻習慣于依賴過往的經驗,或是簡單復制他人所謂的“成功之道”來做決策,這在復雜的博弈中往往行不通。
3:以規則與利益駕馭人心,而非情感與道德
理解人性的關鍵,不在于用感性的情懷或僵化的道德標準去揣度人心,而在于始終運用清晰的規則和實在的利益來引導與約束。
這并非鼓吹“厚黑學”,也不是只盯著人性的陰暗面不放,而是要我們從更現實、更深刻的層面去理解人性,去理解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無論是歷史上的明君、政壇的巨擘、哲思的先賢,還是現代杰出的企業家,他們對人性的洞察都極為深刻且全面。
他們認識到世界的“一元”本質,明白人性中既有“仁義禮智信”的光明面,也必然存在自私、陰暗甚至卑劣的角落,因為趨利避害是根植于人性的本能。
因此,在處理人際關系或社會問題時,既要懷有慈悲之心(菩薩心腸),也要運用剛性的手段和規則(金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