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前兩天有讀者給我了留言,希望持續關注一下天水的事。
沒想到這么快就出來通報了,確實提級辦理效率很高。
原文內容寫的比較詳細,很多官號都轉發了,這里大何幫大家簡化了一下信息。
首先,甘肅天水幼兒園的幼兒血鉛超標事件,經過官方調查,原因非常直接和令人震驚:
幼兒園為了讓食物更好看,竟然故意在給孩子們吃的食物里添加了含鉛的工業顏料。
壞人絞盡腦汁不如蠢人靈機一動的具象化了。
事情的起因是,幼兒園的園長為了提高招生吸引力,想讓食物的顏色更鮮艷,就授意廚師去網購顏料。
廚師們在明知顏料包裝上寫著“不可食用”的情況下,仍然將其摻入面粉中,制作成玉米卷腸包和三色發糕,并且平均每個月給孩子們吃六次。
有趣的是,調查發現這種工業顏料比可食用的天然果蔬粉還要貴,但幼兒園認為前者的上色效果“更鮮亮”。
就連園長本人也吃這些食物,導致自己的血鉛值也超標了。
后來為了逃避調查,廚師還試圖藏匿剩下的顏料,但最終被公安機關查獲。
經過檢測,這些顏料,尤其是黃色顏料,鉛含量極高,導致幼兒園的餐食樣品鉛含量嚴重超標上千倍。
目前,包括園長、投資人和廚師在內的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第二、為了確保沒有其他污染源,調查組也仔細排查了各種可能性。
他們檢查了幼兒園周邊的空氣、水和土壤,還調查了附近曾經的鉛鋅礦轉運站和冶煉廠舊址,結果都顯示沒有鉛污染。
同時,對幼兒園內的玩具、餐具、自來水等進行了檢測,也排除了這些是污染源的可能。
最終結論很明確,問題就出在廚房里人為添加的工業顏料上。
第三、這次事件中,除了幼兒園本身的惡劣行為,醫療和疾控系統也暴露出了嚴重問題。
看了全文,對省疾控的處理反而是最重的。
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在事發前就陸續檢測出多名該幼兒園的幼兒血鉛異常,但醫院不僅沒有警覺并上報,相關檢驗人員甚至還違規修改了至少兩份報告,將高數值改為低數值。
而之后負責大規模檢測的甘肅省疾控中心,在操作中也出現了重大失誤,由于操作不規范,導致血液樣本分離,只檢測了上層的血漿,得出了嚴重失真的、偏低的結果,引起了巨大的社會誤解和混亂。
針對這些問題,官方啟動了嚴厲的追責。
第四、除了對幼兒園相關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外,一系列監管部門和衛生系統的官員也正在被調查。
這包括對幼兒園監管不力的區教育局、市場監管局的負責人,他們被指檢查走過場,甚至涉嫌收受幼兒園的賄賂。
同時,省疾控中心和市第二醫院的主要領導及相關責任人也因管理混亂、失職瀆職、阻礙調查等問題被立案審查。問責范圍還擴大到了天水市和麥積區的多位主要領導。
在大家最關心的孩子們的健康方面,官方通報顯示,褐石培心幼兒園共有247名幼兒和28名教職工血鉛異常。
目前國家和省里的醫療專家已經介入,為孩子們制定了統一的治療方案。目前大部分住院的孩子已經完成了第一療程的治療出院,治療效果達到了預期。
政府承諾將免費為所有患者治療,并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營養費和陪護補貼,同時會為孩子們建立長期的健康監測檔案。
在我看來,道歉和問責是必要的,但遠遠不夠。
這次事件的荒誕內核在于,幼兒園投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好看”。
工業顏料甚至比食用色素更貴。
這意味著,在幼兒園的價值排序里,“朋友圈照片的鮮艷度”排在了“孩子的生命健康”之前。
一個本該以“保育”為天職的地方,卻將“營銷”置于首位。
當一個機構為了它的宣傳品而毒害它的服務對象時,它已經從根上腐爛了。
如果說幼兒園是犯罪的源頭,那么后續的每一道關卡,都精準地選擇了“放行”。
區教育局、市場監管局,這些本應是第一道防線的部門,在通報里成了“睜眼瞎”和“稻草人”。
檢查流于形式,甚至還和被監管對象“把酒言歡”。
他們的監管,就像手機信號,只在領導看得見的地方有,平時永遠是“信號盲區”。
其次,天水市第二醫院的行為,刷新了職業底線。
檢出超標數據,第一反應不是拉響警報,而是手動修改,把292改成42。
這不是失誤,這是主動掐斷孩子們的求救信號,是醫療專業精神對自身天職的公然背叛。
而作為省級最終裁決機構,甘肅省疾控中心用一個“靜置過長”的低級錯誤,給出了嚴重失真的結果。
這暴露了其應急體系和質量控制的全面裸奔。
所謂的“權威”,在關鍵時刻不堪一擊,它不僅沒能澄清事實,反而制造了更大的混亂和不信任。
這三道所謂的“防火墻”,在現實中沒有一道起作用。
它們的存在,反而因為給了公眾虛假的安全感,而加劇了傷害。
通報最后,啟動了雷霆萬鈞的追責,從園長到局長,再到院長和市級領導,多人被查。
這很有必要,但我們必須看清,這僅僅是“癥狀處理”。
真正的病灶在于:是什么樣的系統性環境,讓作惡、瀆職、作假,成為了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最優選”或“最安全選項”?
幼兒園園長認為,搞好營銷比保證安全更能帶來收益;監管人員認為,維持關系比履行職責更有利可尋;醫院檢驗員認為,修改數據比上報問題更省麻煩。
當育人者、拯救者、裁決者這三大社會支柱同時倒塌,追責再嚴厲,也只是在廢墟上清理瓦礫。
當整個系統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都指向“掩蓋問題”而非“解決問題”時,抓再多的人,也只是砍掉一批長歪的枝葉。
然而,真正的代價是什么?
每次看到這種事,我腦子里就回響著魯迅先生那四個字——“救救孩子”。
這四個字,喊了一百多年,在今天這個浮躁的世道里聽來,依然像一根針,狠狠扎在每個人的心上。
我們總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可如果這希望從根上就被泡在毒里,那未來,會是什么模樣?
我好像能看見那些孩子,蔫蔫地坐在教室里。
曾經追著蝴蝶跑的勁兒沒了,眼神發直,手里的玩具掉在地上,都懶得去撿。
他們可能還不懂“血鉛超標”意味著什么,只知道身體很沉,腦袋很暈,想笑的時候,嘴角也扯不動了。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