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
班主老郭領著最小的兒子郭汾陽搭郵輪赴海外演出。
小家伙今年整十歲,腦袋后面扎條細細的小辮子,個子蹭蹭往上躥,眼看就快追上他爹。
身形圓潤卻站得筆直,一身小少爺的派頭藏都藏不住,網友都喊他“德云社太子爺”。
這趟表演旅程自魔都碼頭拔錨,中途停靠濟州海港、福岡碼頭,最終又折回魔都。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趟行程就是給上海德云社造勢呢。
對嬌兒的寵溺無度
說起郭汾陽,這“太子爺”的派頭可不是一天兩天養出來的。
四周歲時,他隨母親王惠赴津門相聲劇場觀戲。
演員在臺上說段子,他忽然高聲嚷嚷,覺得這演出比電視里的卡通動漫差遠了。
換作旁人早被瞪眼,老郭卻樂得哈哈大笑,當場拍板封他當“天津德云社總經理”。
后來劇場搞活動,他噔噔噔跑上臺喊“節目開始”,后臺更是隨便進。
這從小被捧著長大的架勢,物質上自然也不含糊。
就讀年費30萬的國際學校,名下有墨爾本豪華別墅,手腕上還戴著明晃晃的奢侈品手鐲。
在德云社里,他的地位更是旁人比不了的,后臺隨便進,全員見了都恭敬喊“小少爺”。
從小在寵愛和尊重里長大,那份自信從容,一看就是沒吃過苦的樣子。
長子的早年艱辛
可大林子的早年,卻是另一番光景。
初中沒畢業就輟學進了德云社學相聲,那會兒德云社還沒現在的排場。
寒冬里化妝間無取暖設備,他穿著薄棉服冷得打顫。
夏天又穿厚重的大褂悶得一身汗,練功一站就是大半天。
在家吃飯得等師父師娘動筷,師兄弟們坐滿桌子。
他常沒地方坐,只能端著碗站在樓梯口扒拉幾口,菜涼了都顧不上熱。
在德云社里,他沒半點少爺樣,反倒比普通學員還卑微。
師父從不給他特殊照顧,該挨罰的罰,該練的功一點沒少。
愣是把“郭德綱兒子”的標簽藏得嚴嚴實實。
郭德綱對大林子,更是出名的嚴苛,美其名曰“打掉自尊”式教育。
臺上忘詞說錯話,郭德綱從不留情面,當著滿堂觀眾的面就能把他罵下臺。
他躲在廁所里偷偷哭,師父也絕不會安慰一句。
老郭也親口講過,得把孩子的面子全敲碎,將來踏入社會才不至于一碰就碎。
那時候郭麒麟的工資,和普通學徒一樣,每月就幾十塊錢,剛夠買幾包煙。
有次給小岳岳助演效果不佳,他自己上網發帖子賠不是。
郭德綱還在評論里毫不客氣地寫下自己的失望和斥責,一點情面沒留。
后來郭麒麟離開家,在首都找房子住,沒靠家里一分錢。
他從相聲往演藝圈闖,出演《贅婿》里的寧毅,還有《邊水往事》,憑作品慢慢贏得好評。
不啃老,不靠爹,自個兒一點點闖出名堂,把原先標簽換成自己的金字招牌,流量一路飆紅。
所以大家都說他這一路,是硬生生自己熬出來的。
背后教育差異根源
老郭對兩個小子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說穿了就是家底今非昔比。
郭麒麟出生那會兒,德云社剛起步,日子過得緊巴,郭德綱自己都在小劇場熬著。
他怕兒子將來吃不起苦,只能用最狠的方式逼他練本事,想著早點兒讓他適應社會的險惡。
到了郭汾陽這兒,自家班子早就火遍全國,家底厚了,郭德綱看小兒子的眼神都軟了。
老郭只盼著他安安穩穩長大,不惹事就行。
哪還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更別提什么“吃苦教育”了。
說到底,還是時代不同了,父親的心,也跟著變化了。
可郭德綱對郭麒麟,那會兒哪有什么“父愛”,更像是把他當成了德云社的“工具人”。
德云社剛起步缺人手,他初中沒念完就被拖回來學活。
冬天化妝間冷得像冰窖,夏天穿長衫又悶又熱,站樁一戳就是半天,臺上忘詞就被轟下去。
躲廁所哭都沒人安慰,工資和普通學徒一樣。
替師兄暖場沒暖好,發博道歉,還是被親爹拎出來數落,媒體跟著炒得沸沸揚揚。
家里吃飯沒他位置,只能站樓梯口扒拉幾口涼飯,哪有半點少爺樣。
換到郭汾陽身上,愣是變成了被護在手心里的心頭肉。
郭德綱再忙都親自接送上學,聽說小兒子被網友煩擾,立馬找人關停賬號。
怕他太早暴露在鏡頭前,平時出門都護著不讓拍。
這次帶他坐郵輪巡演,明擺著是提前鋪路,后臺隨便進,師兄弟們見了都喊“小少爺”。
他當眾說相聲不如動畫片好看,郭德綱照樣笑得合不攏嘴,哪舍得罵半句。
結語
大林子初中沒畢業就進園子,冬天凍夏天悶,忘詞就被轟下臺。
工資和學徒一樣,后來租房住,靠自己演《慶余年》《贅婿》成頂流。
愣是把“郭德綱兒子”的標簽撕了,網友都開始覺得他是自己熬出來的。
而郭汾陽十歲就跟著坐郵輪巡演,個頭快攆上老爹,外頭都叫他“小太子”。
小小年紀就獲封“天津德云社總經理”,后臺隨便進,全員恭恭敬敬。
戴奢侈品手鐲讀國際學校,名下還有墨爾本別墅,這哪是吃苦,分明是提前鋪好了路。
說到底還是命不一樣,郭麒麟出生時德云社剛起步。
老郭自己都在小劇場熬,怕兒子將來受欺負,非得磨光他所有傲氣。
吃飯站樓梯口,犯錯就挨罵,愣是把他逼成能扛事的樣子。
郭汾陽落地那年,班子早就火了,郭德綱不缺錢不缺人,看小兒子哪哪都順眼。
4歲吐槽相聲不如動畫片都能大笑,巡演帶著他到處跑。
被煩擾就關停賬號,哪舍得讓他吃半點苦。
如今兄弟倆活成兩種模樣,一個靠自己闖成頂流,一個被父親捧在手心當“太子爺”。
這哪是父愛天平歪了,分明是德云社的興衰,把爺倆的相處方式給翻了篇兒。
家底兒見底的時候,孩子只能當干活兒的,如今攤子大了,才成了“心頭好”。
說到底,還是窮過的爹,疼后來的嬌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