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1年7月20日
駐日公使汪榮寶由漢城電外交部報告視察情況,謂平壤檢事局查驗、埋葬死難華僑95人,投江失蹤者尚多,商店全毀,損失在200萬元以上。
上海反日聲中日貨銷路愈暢,轉運愈忙。是日,三北、招商、太古、怡和、日清等公司輪船幾全數滿載日貨。日商川崎汽社因貨多船少,特電日本調派2500噸“龍平丸”來滬加入北洋班內專運日貨。大東輪船公司南華班“瑞昭丸”亦提前到達上海,助運日貨至汕頭、廈門、廣東各埠。
何鍵派彭位仁、王東原、陳光中各部分三路進攻湘贛毗連區域紅軍。
吳佩孚受成都國學會會長宋育仁之請為會員講《易經》,以“天德、王道、圣功”為提綱,歸結為以“禮教救國”。
1932年7月20日
日軍“鑒于當前內外諸般情勢,不宜立即對于熱河方面進行武力解決”,是日退出熱河朝陽寺。
上海各民眾團體救國聯合會以日軍“襲熱河,攻榆關,窺平津”致電國民政府,質問“有無收復失地準備”,并稱“諸公秉持國政,敗壞于前,豈仍因循坐誤,使敵寇縱騎關內,以淪我華北,涂炭全國”。
天津商民救國會致電熱河省主席湯玉麟請對攻熱日軍妥加防御,矢志抵抗。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自瑞金用無線電向南京政府發出抗議,要求釋放牛蘭夫婦,愿以釋放蘇區所有西方教士為交換條件,并表示牛蘭為中國革命之友,愿為牛蘭夫婦辯護。
廢止內戰大同盟在滬舉行第八次籌備會議,秘書處報告截止是日加入發起之團體203個,個人493名。代表大會展期至8月27日在上海舉行。
國民政府任命沈光漢為陸軍第60師師長,毛維壽為陸軍第61師師長,區壽年為陸軍第78師師長。
國民黨中央制定《保障言論自由法》,凡12條,其中規定“宣傳共產主義或謀破壞團體之刊物沒收”。
教育部呈行政院整頓各大學辦法數項:一、確定經費;二、裁并各大學重復院系;三、規定延聘教授標準;四、嚴格限制招收及甄別學生;五、慎重任命校長。
1933年7月20日
日本第二批武裝移民493人到達依蘭縣。
馮玉祥通電全國駁斥汪精衛對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所作的誹謗,吁請全國民眾團體及新聞界派員到張家口視察,多倫是否不戰而克,“一白其冤”。
留滬國民黨中委程潛、楊庶堪、陳嘉祐、張知本、李烈鈞、張定璠、薛篤弼聯電林森及各院長,望與馮玉祥“虛懷相處,共拯危亡”,停止入察用兵。同日,馬相伯亦電汪精衛,指出“李際春為日作倀,公等置之不論,獨于抗日軍必加壓迫,是非顛倒,何至于此”,并駁汪所謂多倫不戰而得之說,斥為“悖謬”。
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準華北臨時辦事處結束。
國民黨西南執行部常委胡漢民、陳濟棠、白崇禧、劉紀文、鄒魯、林翼中等電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及北平軍分會,要求“速將入察之師,停止前進”,并表示如南京當局“仍抑內媚外”,西南“決取斷然處置”。同日,唐紹儀、蕭佛成、鄧澤如以及國民黨廣九、廣三兩鐵路黨部,亦紛電要求國民政府迅速制止對察用兵。
駐河北馬廠之臨永警備師鄭桂林部分別于是日及22日嘩變,開離馬廠,攻占任丘、高陽等地,收繳民團及警察槍支,何應欽派兵“進剿”。
國民政府敦聘王曉籟、王正廷、王志遠、史量才、朱慶瀾、杜月笙、李銘、林康侯、林我將、陳光甫、胡筆江、胡文虎、翁照垣、張伯苓、張嘉璈、虞洽卿等為中國航空協會理事。
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俞鴻鈞與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裁費信惇會商公共租界工廠檢查辦法,初步決定合設工廠檢查處,租界區域內外各廠同樣施行中國勞工法;違反中國勞工法案件歸中國地方法院起訴處分。事后,因法方阻撓,未予實行。
1934年7月20日
外交部次長唐有壬在滬與日使館參贊有野商談取消《塘沽協定》事。會后,有野宣稱:“此次會見僅系友誼性質,關于撤廢《塘沽協定》問題,應由關東軍負責,日本政府與此無直接關系。”與此同時,殷同到滬與唐有壬商討華北中日交涉問題,為大連會議進行準備。
日關東軍駐榆關特務機關長儀我,近通知天津各國駐屯軍,要求各國駐軍今后如在“中滿國境演習,應先行通知”。是日,英駐華司令官表示拒絕,略謂:“英軍根據義和團事件之協定舉行演習,‘滿洲國’為中國之一部分,英國有自行操演之權。”
本月初,太虛法師在奉化縣雪竇寺為蔣介石講佛法。太虛向蔣談及日本將舉行之泛太平洋佛教青年會,蔣表示理應參加,無反對理由。是日,太虛派其弟子哲音由上海前往東京,出席22日至23日大會。
申新第三廠股東反對由實業部整理申新紗廠,代總經理王禹卿難以應付,是日函公司股東表示辭職,請榮宗敬復任總經理。是月下旬,實業部長陳公博擬具“救濟”申新紡織公司辦法,提請行政院討論。榮宗敬探知其吞噬陰謀,向蔣介石、孔祥熙表示反對。27日,吳敬恒出面函汪精衛、孔祥熙,主張維持申新。30日,無錫紡織廠聯合會通電反對整理申新。嗣因財政部與實業部間派系矛盾,實業部陰謀未逞。
1935年7月20日
天津日軍170名開榆關南大寺演習,北平日軍120余名同往。
“滿鐵”開辟多倫至張家口汽車路線,日人絡繹到張家口推銷日貨,并于是日在多倫舉辦日貨展覽。
行政院長汪精衛因病電京辭職,請以副院長孔祥熙代理院務。同日,國民黨中政會決議,以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長。
暹羅排華變本加厲,先后下令海關禁止中國《新聞報》《晨報》《時事新報》《申報》《民報》《時報》《中華日報》進口,并向僑胞征收居住執照稅等,稍有反抗,即被驅逐出境。是日,暹僑代表兩人返國,向政府請愿。
1936年7月20日
察哈爾省邊區永寧堡保安隊羅紫宸部再遭馮壽彭部保安隊圍攻,馮炮擊城內,毀民房無數。22日,察保安隊日人顧問大山到津訪永見,商遏止策。30日,察邊保安隊火并事平息,羅紫宸部正式改編為察東保安隊第一總隊,駐延慶縣永寧堡。
蔣介石電令白崇禧出洋考察,李宗仁調往南京軍委會任職。李、白復電指責中央“墨沈未干,自毀信譽”,表示“殊難遵令”。
余漢謀第一軍副軍長李振球率先鋒部隊1500人入廣州。同日,余派陳章甫由韶關飛廣州商接收手續。
廣東省主席林云陔、廣州市長劉紀文由香港回廣州辦公。
余漢謀電粵各將領,指示粵省今后措施:一、陳濟棠決心下野,盼即通電,光明磊落宣示國人;二、委繆培南兼廣州警備司令,所有廣州水陸軍警均歸節制,維持治安;三、各部隊暫在原防待命,不得擅自調動;四、白銀由保管委員會切實保管,由繆培南、張之英負責監督,制止偷運出口;五、省行未發法幣由保管委員會封存,不得濫發;六、即派工人修復廣韶路,恢復交通。
孔祥熙派宋子良為廣東省財政特派員,調江海監督唐海安代兩廣鹽運使,調江西省財政廳長吳健陶代粵桂閩區統稅局長,并特派財政部次長鄒琳率秘書陳汝霖等赴粵視察財政。21日,行政院決議委派宋子良兼代廣東省財政廳長。
全國各省、市、縣商會聯席會議在上海開幕,到21省市、縣商會代表,公推王曉籟(上海)、余蓉樵(漢口)、于小川(江蘇)、蔡昌(廣東)、袁端甫(浙江)為主席團。主席王曉籟報告召集會議主旨,在仰仗各省、市商會群策群力共謀挽救商業凋敝之方策。21日,會議議決:一、請立法院修改《民法》第681條關于合伙債務清償責任的條文;二、電請行政院財政部撤廢各省變相厘金;三、電請行政院財政部緩辦所得稅案;四、電請政府通令保障正當商品運銷;五、組織中華民國各地商會檢私委員會總會。22日,決議組織中華民國商會聯合會。會議閉幕。
中旬
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討論中共的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問題,主張改變“國內戰爭與民族戰爭”同時并舉的方針,建議以“建立全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代替“建立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的口號。
1937年7月20日
上午,日軍突然開炮轟擊宛平縣城及長辛店。
日軍千余人,配合坦克40輛及滿載軍實的載重汽車隊增援盧溝橋。下午,日軍第二次開炮猛轟宛平城,并數度向盧溝橋沖鋒;我軍沉著應戰,日軍未得逞。我守宛平城團長吉星文不幸又負傷。是日,北平西郊、南郊均有戰事發生。
香月清司下令日軍完成對盧溝橋地帶的攻擊準備。
日本陸軍省對我國外交部提出抗議,對蔣介石公開發表的《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極為不滿,一致決定對華采取強硬斷然處置,以武力“膺懲”第29軍,并由國內增派三個師團來華作戰。
日本政府召開緊急閣議,首相近衛出席,陸相杉山報告華北情勢;外相廣田報告與許大使會見情形及外交交涉經過,主張采取適當行動斷然處置。
日本外務省發表聲明,稱“目前事態惡化的原因,在于南京政府一面阻礙現地協定,一面不斷調中央軍北上”;并威脅說:“當此時機,南京政府倘不翻然醒悟,解決時局將全然無望。”
日本大使館參贊日高訪王寵惠外長,謂北方問題向由冀察政委會接洽,此次何妨授權該會折沖。王外長答復,交涉須由中央辦理。談及撤兵問題,王外長鄭重聲明,須兩方同時撤兵。日高詢蔣介石17日演詞真意,王外長答稱,蔣氏演詞實際乃外交部迭次對日方所明言者,其最可注意者,為在“和平根本絕望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二語。日高稱,惟恐日本政府尚未能認為滿意。日高要求我國政府承認華北的一切地方協定,停止中央軍北上,為王外長所拒絕。
駐日大使許世英在東京晤日外相廣田,說明我國政府堅持不擴大方針,盼日方從速實行撤兵。廣田答稱:“現只盼中國承認及實行《協定》,其余以后再說。”
宋哲元對報界發表書面談話稱:“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國家為前提。此次盧溝橋事件之發生,均非中日兩大民族之所愿,蓋可斷言。甚望中日兩大民族彼此互讓,彼此相信,彼此推誠,促進東亞之和平,造人類之福祉。哲元對于此事之處理,求合法合理之解決,請大家勿信謠言,勿受挑撥。國家大事,只有靜聽國家解決。”
晚9時,軍政部舉行盧溝橋事件第十次會報會,何應欽主持,程潛、唐生智、俞飛鵬均出席,其余出席人員同第九次會報會。何應欽以蔣介石已返南京,指示先將飛機場、兵工廠、軍委會三處高射炮進入待機陣地。劉光報告,歐亞中航機,自明日起停飛平、津兩處;譚參謀宣讀第29軍7月16日正午發布之作戰命令;張治中請任歐陽格為江防司令。
蔣介石自廬山返抵南京。
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通電全國,擁護蔣介石17日談話,“欣聆國策已決,誓本血忱,統率第五路軍全體將士暨廣西全省1300萬民眾,擁護委座抗戰主張到底。……并希全國一致奮起,共為政府后盾”。
周恩來、林伯渠在上海收到張聞天、毛澤東來電稱,日軍進攻形勢已成,抗戰有實現的可能,我們決定采取蔣介石不讓步不再同他談判的方針。來電要求周、林二人留在上海觀察形勢。
湖北省各界援助華北抗敵將士后援會發出通電,擁護蔣介石廬山談話所稱固守最低限度之立場,擁護此項主張貫徹到底。并稱奉行征兵令,徹底肅清漢奸,統一意志,服從政府指揮,從事防護工作,維持社會秩序,為擁護此項主張之有效辦法。
漢口市商會致電宋哲元,望“力排異議,堅決主持,能平則和,不平則抗,萬不可委曲求全,被萬世唾罵”。
廬山談話會舉行教育組談話,汪精衛主持。陶希圣、胡適、傅斯年等先后發言,提出教育凈化、國防教育、教育獨立等問題。
廬山談話會第一期結束,第二、三期按原計劃繼續舉行。
國民政府特派賀國光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副主任。
國民政府設立國防參政會,會員75人,張群任秘書長。
鐵道部代表在倫敦與中英公司及中國建設銀行公司簽訂借款修筑廣州至梅縣鐵路合約。
各國駐天津領事在比利時總領事館開會,討論租界內的防衛方法及日方擅行檢查郵件事。
美國務卿赫爾分別接見中、日兩國駐美大使。事后,美國務院稱,當繼續向中、日兩國政府努力斡旋,以期維持和平。
中旬
蔣介石在南京策定:“將日本人從長江上趕走,沒收所有的日本商船和戰艦”,打一場非局部的而是全面的戰爭。
1938年7月20日
日機終日在九江一帶上空盤旋,向沿江李漢魂部陣地投彈200余枚,李部死傷10余人;敵艦七艘,由楊家灣上駛,并以三艦開炮掩護,炮戰二時許,被擊退。下午又由湖口炮擊獅子山及灰山,李部部分工事被毀,人員無大損失。
日機空襲岳陽,創“民生”“江貞”二艦。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由南昌抵九江,嗣后由星子轉觀音橋赴蓮花洞,設行營于蓮花洞。
美波士頓大學學生500余人同市民舉行示威游行,聲援中國抗戰,并將日貨投入海中。
中旬
日軍第6師團全部及第2、3師團各一部、臺灣佐滕旅團主力并配合機械化部隊共約七萬余人,向大別山南麓潛山、太湖、黃梅、廣濟、田家鎮一線大舉進犯。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以王纘緒集團軍第44軍四個師、李品仙第4兵團12個師占領黃梅西北一帶山地側擊西進之敵,以李延年第2軍四個師守備田家鎮要塞,劉汝明第68軍守備黃梅、宿松沿長江各據點,兵力共約七萬余人。武漢會戰大別山南麓戰役開始。
1939年7月20日
日軍到湖北隨縣金屯“清鄉”,殺害民眾及抗日戰士54人。
八路軍第129師致電冀南軍區,決定先遣縱隊、筑先抗日游擊縱隊等部,在該軍區第3軍分區及老黃河北岸、津浦鐵路以西的山東地境內游擊發展,擴大人、槍,補充兵員,使敵顧此失彼,以策應太行山區部隊粉碎敵之“掃蕩”。
周恩來致電程潛,對調派暫編騎兵第2師馬祿部移駐鄜縣表示“不勝驚訝”。22日,程潛復電稱:馬師開鄜,系遵蔣命,“事關軍令,未便驟改”。
軍事委員會任命高蔭槐兼新編第3軍軍長。
財政部規定桐油、豬鬃、茶葉、礦砂四類物資,由該部貿易委員會統購統銷。
四川松潘地區30萬藏、羌等民族代表,至重慶“請纓殺敵”。
延安女子大學開學,毛澤東、周恩來、王明等出席開學典禮。
生活教育社籌設之育才學校在重慶北碚開學,校長陶行知。
1940年7月20日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第2方面軍和警衛旅攻克吉林安圖縣日軍新興“集團部落”,擊斃日軍福田中佐以下20余人。
日偽軍一部偷襲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部駐地朝陽山,守軍突圍,擊斃偽警察大隊長以下10余人。第3支隊政委趙敬夫在突圍中陣亡。
八路軍總部電示宋任窮和蕭華:頑軍石友三部退集山東省濮縣及河北省清豐、南樂(今屬河南省),證明該部有計劃地替日軍接防,此時不會西竄。冀南軍區和魯西軍區進攻上述縣城時,要特別注意日軍配合石友三部夾擊我軍。并認真在群眾中揭發石友三通敵事實,設法使其下級軍官和士兵了解石逆罪惡,對俘虜之官兵應有計劃地釋放一小部。
朱德于《共產黨人》第8期發表《中國共產黨與軍隊》一文,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創建人民軍隊并使之不斷鞏固和壯大的歷史。
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在重慶召開成立大會,同時舉行俘虜解放式。33名日盟員推舉鹿地亙為會長,大會發表宣言,并提出“反戰同盟”的四項工作方針:一、協力于中華民族之自衛解放抗戰,滅絕日本帝國主義及其在大陸上一切代理人;二、拯救受壓迫而犧牲于戰爭之人民,根據人民素志以建設民主之日本;三、努力中日兩民族之親善提攜,根據自由、平等、友愛之原則,以奠定東亞和平;四、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聯合世界愛好和平之民族,以絕滅人類之任何不幸。
日反戰人士伊藤進、井村芳子在鄂北抗日前線成立日本人民反戰同盟第五戰區支部。
香港英當局禁止中國茶葉由港出口。
中旬
晉察冀軍區在唐縣娘子神召開高級干部會議。會上,彭真、聶榮臻作了報告。會議總結了軍區3年來關于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武裝部隊的建設和軍事斗爭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今后對敵斗爭的方針和任務。聶榮臻宣布:抗戰三年來,晉察冀部隊共與敵作戰3327次,斃傷日偽軍5.3622萬人,俘日軍246人,日軍投誠二人,偽軍反正6101人,繳獲各種炮63門,長短槍1.6643萬支。
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第9支隊在吉林通化縣與日軍武裝移民團激戰,斃敵20余人。
1941年7月20日
日軍一部在粵東海門對岸強行登陸。
日機3架襲擊江蘇阜寧鳳谷村駐軍第57軍第112師師部,炸死21人,炸傷20余人。
周恩來為《新華日報》撰寫代論《團結起來打敵人》,指出:不管日寇內閣現作如何改組,也不管其侵略計劃是先北進后南進,還是南北并進,但其滅華之方針,決不會有任何變更,而且還有可能先實行西進。我們應該從敵人先西進作準備,才是萬全之策。
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在重慶紀念成立一周年,并發表宣言,呼吁日本人民奮起,打倒遠東各民族共同的敵人——日本軍事法西斯主義。
蔣介石在重慶接見航空委員會顧問陳納德,商談美國空軍志愿兵援華事宜。
蔣介石電賀斯大林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委員長,鐵木辛哥為副委員長。
美華盛頓行政官員稱:美國正圖使蔣介石之中央軍與共產黨軍趨于和平,俾美國助華之軍備不致用于中國內戰;又稱:新任蔣介石之政治顧問拉鐵摩爾赴華,其重要使命之一,即為使中國國內和平。
中旬
美國政府當局不斷將石油輸日,日本用以屠殺中國人民,美各界人士對此大為抨擊,要求今后應多輸至中、英兩國,以為抵抗侵略之用。
1942年7月20日
八路軍第115師教7旅第19、第20團,在曹縣西北楊集對日軍騎兵第4旅團一個中隊及偽軍騎兵一部進行伏擊,斃傷日偽軍100余人,繳戰馬20余匹。
馮玉祥在國民黨中常會上作《關于兵役弊端的報告》,略謂:“一連新兵百余名關在一個房內……看逃兵如看囚犯一樣”,“壯丁來源多由保甲長雇傭或賄買而來,均未經合法手續抽簽,因此死亡后所有撫恤金均被中飽。”“部隊主管克扣壯丁軍糧盜賣私肥,壯丁因此每餐不飽,均面現菜色,形同病夫。”
電影《抓壯丁》劇照
劉少奇在回延安的途中,就克服困難,準備反攻,為戰后建立新中國創造條件致函陳毅,稱目前關鍵問題是更多地教育、培養中下層干部,使他們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完全了解黨的政策,作風嚴謹,不斷成熟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任務。
國民政府制定《人民團體集會須知》,規定:以后人民團體集會于會期兩星期前呈報社會行政主管官署,并請求派員出席指導,開會時間以三小時為限。
美總統羅斯福行政助理居里(又譯柯里),由美經印度飛抵重慶。
中旬
周恩來就目前東江游擊隊政委林平來電請示同廣東國民黨當局談判原則問題,電示林平,必須堅持以下原則:政治獨立,不混編,不派政工人員,不調訓部隊,專在游擊區打敵人。
教育部推行注音識字運動,中宣部、海外部訓練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蒙藏委員會、三青團,各派一人至三人組成中央注音識字運動委員會。
四川省與川康興業公司共同組成四川農業供應公司,由該省建設廳長胡子昂任董事長、董時進任總經理,主要經營農具、肥料等。
中央大學地質、地理、生物、森林等系師生組成“川西科學考察團”,分赴成都、峨眉、威遠等地考察。
1943年7月20日
八路軍冀熱遼軍區一部在灤縣西南斃傷日軍397名,偽軍460名。
昆明空戰,美機擊落日機12架。
第六戰區制定在湘、鄂地區采取守勢作戰的《第一號計劃》,稱:“戰區以鞏衛陪都之目的,應確保常德、石門、漁洋關、資興山、歇馬河、南漳各點及石牌、廟河兩要塞。重點置于石牌、廟河要塞沿江南北兩岸地區。”參戰部隊為第29、第10、第26、第33集團軍、江防軍和戰區直轄部隊等。
軍事委員會任命施北衡為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宋肯堂為第26集團軍副總司令。
美國《紐約時報》軍事評論官鮑爾溫發表論文,抨擊國民政府抗戰不力及發動內戰陰謀,指出:“過去二年內,日軍沒有消耗多大兵力,即占領了很大地方,雖然受到重慶軍隊之反攻,但均被擊退。”重慶的軍事公報“常常一半是假的,并且報告沒有戰斗的戰役或將游擊隊的戰斗大肆宣傳”。
中旬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轅主任賀國光奉蔣介石命令,召開緊急秘密會議,決定20日開始“將西昌至祥云段公路徹底破壞”,“金沙江以南的公路照原計劃破壞,限8月15日完成”,“金沙江以北暫緩實行但仍予作準備”。17日,何應欽電呈蔣介石,請示延期破壞,稱:“保山所存軍需品尚有6000余噸須7月底方可搶運完畢,在搶運期間西祥公路尚且需用,故如情況許可,可否請展緩至物資搶運后再開始破壞。”蔣介石批復:“應限8月底以前徹底完成破壞。”
教育部訂定獎勵師范學校師生辦法,將于本年度暑假后一律實施。同時,并公布本年度游擊區高中畢業生及海外僑生升學辦法。依照該辦法凡戰區高中畢業生及海外僑生來內地升學,可攜帶證件在指定地區集中登記,聽候舉行甄別試驗或參加新生入學試驗。集中地點為:福建建陽暨南大學,浙江泰順英士大學,廣東坪石中山大學,廣西桂林廣西大學,陜西城固西北大學,河南嵩山河南大學。
國民黨統治區各地生活指數與1942年12月30日物價比較,重慶物價上漲211%,成都406%,桂林325%,衡陽240%,西安392%。若與抗戰前1937年相比,則生活費指數上漲更為嚴重,重慶為123倍,成都為193倍。
1944年7月20日
湖南戰場增援衡陽之第62軍進抵火車西站,日軍集中主力向該軍猛攻。22日,第62軍因受優勢日軍的反擊,且糧彈告竭,乃將主力南移至硫子坑、盤古嶺、侍郎鋪附近整頓。
八路軍魯中軍區部隊向諸城、臨沂地區發動攻勢,攻克偽軍劉家旺、太和、口頭等據點,守敵全殲。22日繼向王墳、勞凹、張莊等據點進攻,俘偽軍214人。
膠東平度、膠縣日軍及偽治安軍第22團王鐵漢部南犯,八路軍一部對敵展開出擊,戰至8月1日,連克蘭底、外刃家等日偽軍據點,斃傷偽軍500余人,俘偽副大隊長以下400余人。
軍事委員會任命郭寄嶠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張雪中為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劉祖舜為第26集團軍副總司令,魯應祿為第33軍副軍長,闕漢騫為第54軍軍長,陳素農為第97軍軍長。撤銷劉茂恩第14集團軍總司令職務。
汪偽最高國防會議特任陳恩普為司法行政部部長,鐘洪聲為最高檢察署檢察長,喬萬選為特別法庭庭長。
中旬
蔣介石接受何應欽建議,決定如下方案: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兼中美聯軍前敵總司令。史迪威應秉承蔣介石的命令,負指揮中國戰區前線各軍作戰之全責;凡中國戰區列入戰斗序列的前線各部隊,皆歸史迪威指揮;前線部隊的作戰地區及戰斗序列另定。前線部隊的所有軍需,凡中國國內所缺乏者,概由《租借法案》內供應,此等租借物品的支配,全按中國政府命令行之;中國戰區內(包括東北、臺、澎等地)各級地方行政與人事概由中國政府管理;中國軍隊的人事行政應按中國法規及行政系統處理。
1945年7月20日
八路軍冀魯豫部隊攻克山東堂邑。
蔣介石向華盛頓發電報,請轉波茨坦交杜魯門總統,電報闡明他過去及今后仍將在與莫斯科談判中所堅持的立場。這一立場是:蘇聯完全承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并明確保證“停止對中共和叛亂集團進行任何道義和物資援助”,作為交換條件,同意維持外蒙古的現狀直至戰爭結束,那時將舉行公民投票。同時還準備:一、同意蘇聯海軍艦隊有權與中國海軍艦隊一起利用旅順作為基地;二、同意把大連變為在中國政府管轄之下的開放港口;三、同意把對滿洲鐵路的管理權轉交給中蘇聯營公司。蔣在電報中請求杜魯門在蘇聯政府面前支持這一立場,“使斯大林確信上述立場是有根據的”。同日,蔣介石致函斯大林稱:“您堅持要中國承認外蒙獨立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這將是我的政府成員所最不希望的事。”并強調說:“為達到中國在行政和軍事上的統一,必須讓蘇維埃俄國不給中國共產黨人任何道義和物質上的援助;任何給予中國的援助都應當預先規定只是給國民政府。”還請求蘇聯政府給予一切可能的援助“來鎮壓新疆的叛亂分子”,請求在東北完全尊重“中國領土和行政的統一”的原則。23日,杜魯門電復蔣介石稱:美國政府建議履行《雅爾塔協定》,“但我不請求您作出超過這一協定范圍的任何讓步”,并建議蔣介石“安排宋子文回莫斯科繼續努力同蘇聯政府達成完全的諒解”。
國民參政會舉行第十八次會議,行政院長宋子文出席報告,其要點為:一、依個人之觀察,日本至遲必于明春以前投降;二、各機關應提出復員實施方案,由行政院作成整個計劃;三、美、英、蘇、加等國均能協助我國進行戰后建設;四、經濟問題為目前最大的困難,政府除繼續運用黃金政策控制金融外,并將大量輸入布匹與其他必需物資,故此后經濟上已無危機;五、政府將繼續調整機構。會議選舉林虎等31名參政員為第四屆駐會委員。下午,舉行第十九次會議,繼續討論各組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報告,通過對軍事報告和《三十五年度國家施政方針草案》的審查報告。會議結束后,舉行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一次大會閉幕式,莫德惠參政員致閉幕詞。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國史大事記》《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