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來源:北京朝陽法院,北京日報,小紅書等
一紙判決掀翻8萬假貨鏈!泡泡瑪特刑案背后的百億IP攻防戰
北京朝陽法院一紙判決震動潮玩圈——主犯朱某有期徒刑4年、罰金60萬元,上下游鏈條刑責全覆蓋,這記知識產權重拳砸向的正是泡泡瑪特旗下爆款“溫度”與“夜之城”系列盲盒的造假帝國。
真假泡泡瑪特盲盒(左為假冒產品,右為正品)
制假工廠浮出水面
時間倒回2023年7月,朱某通過人脈牽線搭上寧某、彭某某的動漫公司,一場精密侵權行動悄然啟動。
至2024年1月案發,該團伙已累計生產假冒“溫度”“夜之城”系列盲盒,朱某支付貨款超60萬元。
這些贗品經廖某某等主播的直播間流向全國,消費者投訴如雪片般涌來——“刺激性氣味、粗糙工藝”成為假貨標志。
公安機關收網時,現場查扣侵權玩具8萬余件,按正品估值達40余萬元。
而法院最終認定該團伙非法經營總額突破100萬元,直接觸發刑法中侵犯著作權罪的“情節特別嚴重”紅線。
全鏈條刑責:從模具到直播間的覆滅
此案最值得玩味之處,在于司法利刃貫穿了侵權全鏈路:
上游制造端:寧某、彭某某以侵犯著作權罪獲刑(寧某同判4年) 。
下游銷售端:廖某某等3名主播以“銷售侵權復制品罪”被判刑,最高獲刑2年10個月。
法官王楊在釋法中直言,本案形成 “上游制造+中游流通+下游銷售”的閉環打擊,彰顯知識產權刑事保護“不留死角”的立場。
即便朱某因認罪認罰、退繳12萬元違法所得獲從輕處罰,四年刑期仍昭示了司法對文創侵權的零容忍。
泡泡瑪特的IP保衛戰
LABUBU與MOLLY等頂流IP的商業價值,正使泡泡瑪特陷入被侵權漩渦:
- 海關重拳:東莞、大連、廈門海關半年內連續截獲侵權LABUBU玩偶,單次查獲量最高達3.7萬件,涵蓋玩偶、發飾、服裝等多品類
- 涂鴉維權:成都某火鍋店為“追流量”用LABUBU替換熊貓花花涂鴉墻,泡泡瑪特火速聲明“未授權即侵權”,產權意識強勢出圈
- 3D打印爭議:某網店因銷售3D打印LABUBU被判賠萬元,雖金額不大,卻揭示“百倍價差誘惑”下的版權雷區——正品千元VS打印成本4元
> 技術解構了侵權門檻:當愛好者將LABUBU模型上傳至MakerWorld等平臺,下載量飆升背后是版權體系的空前挑戰。
維權敗訴的警示:獨創性才是護城河
泡泡瑪特維權并非全勝。
2021年訴“巧克喵”盲盒侵權案中,上海知產法院指出:
- 眼睛造型:茉莉娃娃為閉口單唇,巧克喵呈O型微張唇
- 面部表情:睫毛形態、臉蛋弧度均構成顯著差異
判決書直言 “整體視覺效果存實質性差異”,千萬索賠終駁回。
此案反向警示潮玩行業——五官、服飾等細節的獨創性設計,才是法律護城河的基石。
行業暗涌與未來攻防
本案埋藏著更深的產業隱喻:當刑案金額門檻(非法經營額超5萬即入罪)與直播銷假效率碰撞,灰色產業注定鋌而走險。
而3D打印技術的普及,更讓“自用VS商用”的邊界模糊化——網售一個打印LABUBU獲利十余萬元的案例,暗示侵權形態正轉向“技術化游擊戰”。
對泡泡瑪特而言,刑事打擊僅是手段。構建IP辨識度護城河(如LABUBU的獠牙、異色瞳)、布局外觀專利矩陣、推動跨境海關備案,才是讓“塑料茅臺”遠離仿冒潮的核心戰場。
朝陽法院的判決錘音落下,朱某的四年刑期成為潮玩行業一座醒目的界碑。
當假冒盲盒的刺激性氣味散去,留下的不僅是60萬元罰金的震懾,更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百億市值的潮玩經濟,終將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鋼索上行走——仿冒者刑責加身,創新者細節定勝負。
或許正如3D打印愛好者那句調侃:“你可以復刻LABUBU的形,卻永遠印不出它背后的靈魂。”
文章信息來源:北京朝陽法院,北京日報,小紅書等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
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