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以色列軍隊同時在加沙、黎巴嫩、敘利亞、也門和約旦河西岸展開軍事行動。
這個國土面積僅2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萬的小國,正在對五個國家發動前所未有的多線作戰,其中一些國家的人口規模,還是以色列的九倍之多
在加沙地帶,以色列國防軍繼續開展基甸戰車行動。最新戰報顯示,以軍對汗尤尼斯發動大規模地面攻勢,重點打擊哈馬斯地下隧道網。空襲中用了八枚2000磅重型炸彈,造成至少9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自2023年10月沖突爆發以來,加沙死亡人數已突破6萬。以軍還實施了多次特種部隊行動,如在拉法的金手行動中,成功解救2名以色列人質。
黎巴嫩戰線同樣戰況激烈,以軍對真主黨目標已發動超過6500次襲擊,其中2024年9月對貝魯特南部的大規模空襲,導致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喪生,數十座建筑物被毀,550人死亡。
敘利亞方向,以軍近期空襲大馬士革,造成20名平民死亡。此前在2024年4月,以軍還襲擊了伊朗駐大馬士革領事館,導致16人死亡,包括伊朗革命衛隊圣城軍指揮官穆罕默德·禮薩·扎赫迪準將。
也門戰場上,以軍頻繁打擊胡塞武裝控制的荷臺達港等基礎設施,作為對胡塞武裝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的報復。
以色列之所以能夠維持如此大規模的多線作戰,主要依靠三大戰略支柱:先進的國防科技、全民兵役制度和美國的全力支持。
該國現役部隊約17萬,實行義務兵役制,男性服役32個月,女性服役24個月,這意味著幾乎所有成年公民都接受過軍事訓練。
以色列有世界領先的導彈防御系統,包括與美國共同開發的鐵穹系統,攔截率超過90%。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以色列還有80-200枚核彈頭,雖然從未正式承認。
美國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美國就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目前每年軍事援助超過30億美元,兩國還共同研發武器裝備。
在經濟方面,美以關系同樣緊密。2023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32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Wiz,創下該國科技領域紀錄。
以色列有6000多家科技初創企業,研發投入占GDP的5%以上,在經合組織國家中位居前列,這使其成為美國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
這種特殊關系有其歷史淵源,2017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特朗普還退出了伊朗核協議,這些都是內塔尼亞胡長期推動的政策。
特朗普稱內塔尼亞胡為致力于和平的領導人,而內塔尼亞胡則稱贊特朗普是以色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朋友。
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的軍事擴張,反映其安全理念的根本轉變。從過去的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出擊,旨在周邊建立安全緩沖區。但這種多線作戰也帶來巨大風險,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地區沖突。
隨著傷亡數字持續攀升,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施壓正在加大。聯合國多次呼吁停火,但收效甚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