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某海域,山東艦出遠海、闖大洋,云飛浪卷,艦陣如虹。在航母戰斗群中,艦載機宛如刺向敵人的尖刀,而艦載機出動的頻率,直接決定了這把刀刃的強度與硬度。
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艦載機起飛時,發動機尾焰的溫度能達到近2000攝氏度;降落時,時速幾百公里的艦載機必須精準降落到著艦區,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機毀人亡。在這片危險的區域,總有一群身著黃、綠、白等各色識別服的身影,他們與艦載機的距離最近時不到十米,在甲板上鋪開一張無形的“安全網”,他們就是艦載機起飛與回收最關鍵的“放鷹人”——起降保障中隊。
起降保障中隊軍官任馳形象地比喻道:“匯聚到我們中隊執掌的裝備和人員崗位上,完成放飛或接收。拿踢足球來說,大家努力把球傳到門前我們腳下,我們要完成好臨門一腳。”
2019年12月17日,中國首艘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航母山東艦正式交付海軍。那天,起降保障中隊等一批從海軍各部隊選調而來的官兵匯聚于此,肩負起中國航母事業從“起步”到“自主”跨越的重任。入伍25年的張忠杰,先后參與了遼寧艦、山東艦兩艘航母的接艦工作。他深刻體會到了山東艦的意義:“山東艦作為首艘國產航母,要求更高了,形成戰斗力的時間、達到階段性目標的時間更緊迫,對我們的要求相應也就更高。僅就起降而言,起降的架次一下子就提上來了。”
隨著海軍戰斗力不斷加強,快速接收艦載機以保障連續起降能力,對艦載機的回收間隔時間提出了更高要求。張忠杰回憶道:“我們原來采取的是逐步依次進行,但在飛機起降過程中,發現時間壓縮不下來,可能有一些干涉,時間不會特別長,可能幾秒鐘或十秒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對時間的要求非常高,哪怕幾秒鐘都要省。”
張忠杰在每次航空保障全流程演練中,都會認真記錄各種數據和訓練心得,反復推演各種方案預案,和新艦員一起從零起步,摸石探路。“有需要改變的地方,比如人員崗位設置、檢查路線、檢查內容,有些可以優化,有些要著重強調。”他說道。
在不斷摸索和改進中,起降保障中隊的官兵們總結出一批適用于山東艦的著艦保障、應急處置、故障排除等規章方案,并取得了顯著實效。仲夏的南海,當又一個“破千”架次殲-15艦載機凱旋時,中隊全體官兵早已褪去了以往的興奮感。如今,艦載機安全放飛保障時間大幅縮短,再次出動準備效率明顯提高,出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頻次越來越高。
同時,隊伍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涌現出一大批專業過硬、能力全面的人才。高伍就從剛上艦的“新兵蛋子”,成長為了“一專多能”的骨干力量。“目前可以負責7個崗位的工作,我們的崗位獨立值更認證在不斷增加,要學習新的崗位。”高伍介紹道。
任馳告訴閃電新聞記者:“隨著國家國際地位提升和軍力國力增強,需要更強手段和力量,這要求艦員掌握更多更全面技能來完成任務,這也是與時俱進,跟隨形勢變化的,代表著戰斗力隨時代要求不斷提升,要具備遠海持續保障能力。”
人才是航母事業的“龍骨”,是打贏制勝的根基。像高伍這樣擁有多崗認證的官兵在中隊不在少數,軍士張彬三年掌握5個崗位技能,一級軍士長周小勇編寫了近50萬字的裝備資料,中隊官兵紛紛跳出“舒適區”,攻堅“深水區”。高伍說:“大家氛圍特別好,正常10點鐘熄燈,但所有人都自覺去加班加點學習,把白天學到的知識鞏固消化,包括想明白第二天要學什么、觀察什么。那時候感覺就像是風干的海綿體,知識就像水分一樣,在瘋狂汲取。”
航母是個巨系統,每個人都需要拼命練成最硬的拳頭。起降保障中隊采取送學培訓、換崗輪訓、交叉鍛煉、資質考核等方法,不斷激活人才隊伍的“生命力”,一批“帶兵強手”、“專業能手”、“保障好手”迅速成長,為山東艦走向深藍提供強力保障。如今,山東艦在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多次開展實戰演練,如出鞘利劍,劃開一望無際的深藍海面。
對于甲板上這些身著“彩虹戰衣”的官兵來說,每一次出海既是突破,也是挑戰。近年來,從晝間保障到全時保障,從風平浪靜到惡劣海況出擊,曾文輝和戰友們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保障著“飛鯊”仰頭拉起,直刺蒼穹。“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需要不斷去鉆研或者吸收相關的知識。另外,必須有很強的學習和鉆研勁頭,因為我們的放飛保障流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保障和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怎么樣縮短放飛保障間隔。”曾文輝說道。
飛行甲板上,艦載機起飛時劇烈的轟鳴聲與起飛助理近在咫尺,為了在巨大的噪聲中順暢溝通,官兵們所有的指令都通過手勢來表達,一個起落架次,手勢就多達30多種。曾文輝身穿亮眼黃色馬甲,十幾個引導動作一氣呵成,引導艦載機就位、起飛。“最后的放飛姿勢,腳面需要貼合到飛行甲板。飛行甲板比較粗糙,所以作戰靴會有明顯磨損痕跡,這也是長期訓練的結果。”曾文輝解釋道。
上萬次的動作苦練,不僅在戰靴上留下了“特殊軍功章”,也讓他們摸透了戰機的脾氣。一次任務中,曾文輝從發動機強勁的轟鳴聲中聽出一聲異響,他本能地打出“停止起飛”手勢,叫停了準備起飛的戰機,將重大事故隱患扼殺在搖籃中。“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面對艦載機或者甲板各種復雜的條件,能夠自如地去面對或者處置相關情況。”曾文輝深有感觸地說。任馳也補充道:“起飛助理崗位對放飛全過程負總責,多了解、多學習,是對飛行安全多把一道關。”
去年,山東艦在遠海執行雙航母編隊訓練時,一架外國軍機企圖對編隊進行抵近滋擾,面對緊張態勢,起降保障中隊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緊急保障戰機升空應對,讓外機知難而退。
短短幾年,全艦官兵不斷錘煉提高實戰能力,山東艦完成了從“入列”到“能戰”的升級。從戰機滑躍升空時的精準放飛,到著艦瞬間阻攔索的驟然繃緊,再到每一次起降后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的設備檢查與復位,中隊官兵始終為這柄“深藍利刃”淬火開鋒,時刻保持昂揚向上,時刻準備投入戰斗。
(閃電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