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華盛頓那幫精英還在為稀土價格扯皮的時候,一個讓他們背后直冒冷汗的數據悄悄出爐了:前幾個月,中國對美國的濃縮鈾出口,同比暴跌了六成以上!
這可不是小事。稀土,影響的是高精尖產業(yè)的“肌肉”;而濃縮鈾,直接關系到美國能源心臟的“起搏器”。美國全國超過七成的核燃料全靠進口,眼瞅著俄羅斯那條線因為制裁快斷了,現在中國這條線又猛地一收緊。這一下,美國人是真的要體驗一把“能源休克”的感覺了。
前不久,美國能源部的高官們,還在為稀土問題焦頭爛額。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讓永磁材料的價格被咱們牢牢捏在手里。五角大樓急得沒辦法,只能掏出4億美金,硬是往美國本土最大的稀土企業(yè)MP材料公司嘴里塞,指望它能爭口氣,打破中國的壟斷。
但這頭稀土的勁兒還沒過,那頭,濃縮鈾就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扒拉著美國自己統(tǒng)計局的數據一算,上五個月,中國賣給美國的濃縮鈾,總共才1.185億美元。跟去年比,直接少了六成多。
提到“濃縮鈾”,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電影里那種冒著綠光、能毀天滅地的那東西。其實,它跟咱老百姓的生活,比你想象的近得多。簡單說,鈾就是一種礦石,跟鐵礦、銅礦差不多,埋在地下。但天然鈾礦里,能真正派上大用場的“精華”——鈾-235,含量特別低,大概只有0.7%。
這就好比一堆沙子里混著幾粒金子,你得想辦法把金子給淘出來。這個“淘金”的過程,就叫“濃縮”。
一般來說,把鈾-235的濃度提高到3%到5%,就能送到核電站里當燃料發(fā)電,這就是低濃縮鈾(LEU)。要是提到19.5%左右,那就是給下一代更牛的小型核反應堆用的“精飼料”,叫高豐度低濃縮鈾(HALEU)。至于電影里那種能當核武器的,濃度得在90%以上。
所以你看,濃縮鈾的本事,就是把“石頭”變成能發(fā)電的“煤炭”,甚至是能爆炸的“炸藥”。
問題來了:這個“淘金”的活兒,不是誰都能干的。它需要一種叫“氣體離心機”的超級設備,它的轉速比飛機發(fā)動機還快,技術門檻極高,投資巨大,而且極其敏感,誰家想搞一套,全世界都得盯著你。
到今天,全球真正有完整商業(yè)化濃縮鈾能力的國家,一只手都數得過來。而這其中,超過一半的產能,就掌握在中國和俄羅斯手里。
這下你明白了吧?美國70%的核燃料靠進口,其中一大半的供應商,就是中俄。現在,一個因為制裁快不賣了,另一個突然“減量”了。
核電這東西,對一個大國來說,是“戰(zhàn)略能源”。它穩(wěn)定、高效,不受天氣影響。美國人也門兒清,所以他們早就定下個宏偉目標:到2050年,要把核電的發(fā)電量翻四倍,裝機容量干到400吉瓦。
這口號喊得震天響,可現實卻狠狠給了他們一耳光。理想的馬車跑在了前頭,拉車的“燃料”卻掉鏈子了。
建一座核電站,從規(guī)劃到審批,沒個十年下不來。但燃料這東西,一旦斷供,是立竿見影的。現在美國本土的濃縮鈾產能,幾乎已經名存實亡。他們全國只有一座商業(yè)化的濃縮鈾工廠,開在新墨西哥州,但你猜老板是誰?是歐洲的Urenco公司。
也就是說,美國連自己核電站的“廚房”,都包給別人了。
這種高度依賴的風險,讓濃縮鈾的每一噸變化,都足以影響美國核電系統(tǒng)的“心跳”。因為俄烏沖突,拜登政府在2024年簽了個法案,最遲到2028年,就要徹底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濃縮鈾。
特朗普2025年一回到白宮,立馬又搞起對華貿易戰(zhàn),結果就是,中美的貿易額直線下降,濃縮鈾的出口自然也跟著“跳水”。
這不是咱們第一次打“資源管控牌”。在稀土問題上,美國早就碰了一鼻子灰。現在,這扇門關得更徹底,直接鎖住了美國未來幾十年核電發(fā)展的命根子——高純度濃縮鈾(HALEU)。
隨著下一代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興起,HALEU成了香餑餑。但放眼全球,能商業(yè)化生產它的,只有中國和俄羅斯。
換句話說,中國這次出口“暴跌六成”的背后,是對美國未來核電戰(zhàn)略供應鏈的一次精確“點穴”。如果說稀土是一場產業(yè)博弈,那濃縮鈾,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能源戰(zhàn)略絞殺。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美國并非一開始就這么被動。
想當年冷戰(zhàn)高峰期,靠著“曼哈頓計劃”留下的老底子,美國是全球頭號濃縮鈾生產大國。從50年代到80年代,每年生產的鈾精礦,自己用都富裕,甚至給全世界一半的核電站提供燃料。
蘇聯解體后,美國又牽頭搞了個“兆噸換兆瓦”計劃,簡單說,就是把俄羅斯退役核彈頭里的高濃鈾,稀釋成低濃鈾,買過來當核電燃料。這招聽起來很妙,既削減了核武器,又拿到了便宜燃料。
但這個計劃的副作用,是致命的。它像一劑慢性毒藥,讓美國人慢慢“忘記”了怎么造鈾。
既然有源源不斷的便宜貨,誰還愿意花大錢去維持自家的生產線呢?于是,到了1998年,美國政府大筆一揮,把國有的濃縮鈾業(yè)務私有化,成立了一家叫“美國濃縮鈾公司”(USEC)的企業(yè),讓它在市場上自生自滅。
結果呢?市場是無情的。在便宜的天然氣發(fā)電和福島核事故后的行業(yè)低谷雙重夾擊下,這家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在2014年轟然宣布破產。
這一倒,就把美國濃縮鈾產業(yè)的脊梁骨給打斷了。原有的核心技術人員流失,上下游供應鏈斷裂,整個行業(yè)生態(tài)徹底崩塌。
現在,唯一還能指望的,是從USEC的廢墟上重組而來的Centrus Energy公司。但這家公司直到2023年底,才磕磕絆絆地搞出了第一批20公斤的HALEU樣品。20公斤,這點量,可能還不夠給一個新型反應堆塞牙縫的。離真正的商業(yè)化量產,還有十萬八千里。
連這家公司的CEO韋克斯勒自己都說得無比直白:“我們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完整的核燃料循環(huán)能力——我們不開采、不轉化、不濃縮。我們完全依賴他人。”
所以在濃縮鈾這個問題上,不是中國要故意“卡”誰的脖子,是過去三十年,美國人自己把安身立命的本事給廢掉了。他們親手砍斷了自家的脖子,然后把頭遞到了別人手里。
從稀土到鈾,從永磁體到反應堆。中國今天“關上”的,是一扇通往未來能源技術制高點的門。
稀土被卡,美國可以花錢補貼,可以拉攏盟友,雖然艱難,但總還有掙扎的空間。可濃縮鈾,特別是HALEU這種“獨門絕技”,門檻太高了。它不是靠資本、靠行政命令就能憑空變出來的。
這需要時間,需要人才,需要重建一整套被遺忘了三十年的工業(yè)體系。這條路,對今天的美國來說,太漫長了。
參考文獻:
- 美國濃縮鈾公司提交自愿破產申請,伍浩松,國外核新聞,2014-04-25,期刊
- 全球濃縮鈾供求失衡中國面臨新機遇,謝文、池雪豐,中國核工業(yè),2016-07-30,期刊
- 中國對美濃縮鈾出口同比暴跌六成以上,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2025-07-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