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邵昀】
7月20日,日本國會第27屆參議院選舉完成投票。日媒20日晚公布出口民調結果認為,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的議席大減“已成定局”,將很難達成其維持過半議席的目標,去年10月剛上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之位恐再次岌岌可危。
又一次重挫
據介紹,日本國會參議院共設248個議席,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本次參議院選舉要角逐125個議席,包括到期改選的124個議席和1個補選議席。目前,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在非改選議席中共擁有75席,這意味著兩黨此次需要拿下至少50席。
截至日本時間21日零時許(北京時間20日23時許),根據NHK開票速報,自民黨拿下35席,公民黨拿下6席,總共尚有17個席位未確定。
20日晚稍早時,日本廣播協會(NHK)聯合《讀賣新聞》、日本電視臺(NNN)在全日本約1700個投票站、對約14萬選民(占選民總數62%)進行的出口民調顯示,自公兩黨預計僅能拿到32至51席。其他電視臺的預測則顯示,執政聯盟可能獲得41至43席。
TBS新聞20日晚間曾預測,自民黨本次選舉僅能拿下33席,而此前自民黨的最差戰績是1989年拿下36席。如果這樣,自民黨將迎來“歷史性大敗”,日本將迎來戰后首次執政黨在眾參兩院同時都是少數黨的情況。
日本共同社20日晚也報道稱,其出口民調結果顯示,自民黨在全國32個改選1人區陷入苦戰,執政黨無法確保改選過半數“已成定局”。在野黨方面,立憲民主黨可能從改選前22席略有增加,到18至30席;國民民主黨預計將拿到14至21席;近來爭議巨大、立場民粹保守的參政黨的議席數有望從2席進軍兩位數。
日本電視臺的出口民調結果 NHK
路透社稱,這將是日本執政聯盟繼去年10月在眾議院選舉中取得15年來最差表現之后,又一次遭到重挫。日媒指出,這也將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此外,若自民黨與公明黨的總席次低于46席,還可能創下自1999年兩黨組成聯合政府以來的最低紀錄。
《朝日新聞》指出,面對接連兩場選舉失利,自民黨內要求石破下臺的聲音將進一步高漲。
石破茂:繼續執政
共同社20日評價,這反映出民眾對當前執政聯盟高物價對策的批評態度。日本選民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消費品價格上漲,尤其特別是主食大米價格的飆升。
“在這次選舉中,自民黨基本處于防守狀態,在關鍵的民意問題上站錯了隊。”美國歐亞集團董事戴維·博林(David Boling)補充,民調顯示,大多數家庭希望下調消費稅以應對通脹,自民黨對此卻持反對態度,這也給了反對黨反向宣傳的機會。
選舉失利之下,身為自民黨總裁的石破茂凝聚力下滑不可避免。日媒預計,自民黨內要求問責首相的聲音有可能增強,石破茂的去留將成為焦點。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0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日本自民黨總部會見媒體,回應參議院選舉結果 視覺中國
日本時事通訊社11日至14日進行的最新輿論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民眾對石破茂內閣的支持率較上月下降6.2個百分點,僅為20.8%,刷新自去年10月內閣成立以來的最低記錄;不支持率則上升了6.6個百分點,達到55.0%,為上任以來的最高點。
報道稱,在選擇“不支持內閣”的原因中(可多選),選擇人數最多的是“看不到希望”,比例高達29.7%,選擇“缺乏領導力”的有21.9%,認為石破茂“政策糟糕”的有21.6%。
在日本政壇,內閣支持率低于30%被輿論視為進入“危險水域”;如果進一步跌破20%,則被視為陷入“下臺水域”。日媒直言,今后石破茂的執政必將更為艱難。為使預算案和法案成立需要形成多數派,自公兩黨將繼續摸索拉攏部分在野黨,但很難預料能否獲得協助。立憲民主黨為實現政權更迭將加強攻勢。
21日,石破茂預計將就參院選舉結果舉行記者會。據報道,在記者會之前,自民黨計劃召開臨時高層會議對參院選舉進行總結。石破茂將與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舉行黨首會談,磋商聯合執政的方式。
石破茂20晚間接受NHK訪問時透露有意繼續執政的態度,稱“必須深刻意識到我們的責任”。石破茂表示,目前仍開票中,不便輕率發言,但是自民黨依舊是最大黨,日本面臨物價上漲、成長放緩,以及日益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等,都是必須應對的課題。
民粹主義政黨抬頭
除了老生常談的物價問題和正熱門的對美關稅談判,這次選舉中出現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所謂“外國人優待”問題也首次被攪入輿論場。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議程啟發、主張“日本人優先”的參政黨甚至被路透社認為是今晚的“大贏家之一”。
根據NHK等的出口民調結果,此前只占1席的參政黨此次預計將贏得10至15個議席,雖然絕對數量不多,但很有可能進一步削弱石破茂脆弱少數政府的支持。日本時事通訊社16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參政黨成為選民第三受歡迎的選擇。有分析人士認為,參政黨的強勢表現可能改寫日本政治格局。
路透社介紹,參政黨成立于2020年4月,脫胎于新冠疫情期間的疫苗陰謀論群體。后在2022年參議院選舉中獲得1個議席,首次進入國會,并在去年眾議院選舉中獲得3個議席。但在本次參議院選舉前,該黨逐步擴大了號召力,猛烈抨擊移民政策,并將原本邊緣的政治言論帶入主流。
在英國《衛報》看來,參政黨的主張在當下的日本社會確實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共鳴:由于全球通脹和日元貶值,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日本人正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壓力。日本大米價格截至今年6月幾乎翻倍,引發政治危機并導致一位內閣大臣辭職。
報道指出,由于工資增幅未能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日本人原本對緩慢但穩定經濟的預期,已被現實中的生活壓力與對未來的悲觀所取代。低收入人群首當其沖,而參政黨正是從中吸引了大量支持者。
“(參政黨)他們的很多支持者都是首次投票者,他們對主流政黨感到不滿,認為主流政黨對他們毫無益處。”日本天普大學的日本政治專家邁克爾·庫切克(Michael Cucek)說。
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曾公開表示,他的政治風格受到特朗普的啟發。參政黨的競選綱領主張回歸傳統家庭價值觀、廢除《LGBT理解增進法案》、“保護日本獨特的文化遺產”、限制移民,為每位兒童每月發放10萬日元的補貼,以及停止向非日本人發放福利。
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 東京新聞
據悉,對所謂“外國人優待”的擔憂源于日本近期放寬了原本嚴格的移民政策,以緩解因人口減少和老齡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去年,日本的外籍居民數量創下了380萬人的新高,占總人口的3%。
盡管面對用工短缺,大多數日本人都接受了引進外國勞動力的必要性。但對于這個高度同質化、講求文化一致性的國家來說,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仍引發了一定的不安。“過去被視為禁忌的‘排外情緒’,現在被公然表達出來了。”東京神田外語大學研究日本右翼政治的講師杰弗里·霍爾(Jeffrey Hall)說。
然而,令觀察人士擔心的是,是日本網上日前愈傳愈烈的虛假消息。在近期的日本社交媒體上,“領取生活保護金的中國人在5年內增加了一倍”“有三分之一的福利領取者是外國人”“外國人拖欠醫保費用每年高達4000億日元”等說法在不斷流傳。但不少日本媒體乃至日本官員都已出面為這些說法辟謠。
東京某公司職員片岡哲也(Tetsuya Kataoka,音)的猶豫心態體現了一部分選民對外國人的態度。由于公司人手不足,片岡被迫加班。他承認日本經濟需要更多移民來維持運作,“但我自己也在經濟上很困難,當大家聽說外國人也在拿福利——哪怕比例很低——就會想:為什么不給我們減稅,反而給他們發錢?”
神谷宗幣上周稱,參政黨本屆參院選舉的目標是爭取至少20席。對此,庫切克分析,即使參政黨最終只按照出口民調結果獲得10至15席,也足以影響政策走向。自民黨和其他中右政黨已經為了應對參政黨的崛起,承諾會更嚴格對待外國人。
他還表示,石破茂政府若遭遇慘敗,不僅首相職位可能不保,連自民黨內部的保守選民也會大量流失至參政黨。這將造成一次“劇烈的政治震蕩”,可能終結自1955年以來自民黨所保持的統治地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