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哲是一名初一年級的男生,獨生子女,由父母從外地帶來咨詢。
阿哲家庭經濟條件中等。父母對他很關愛,對阿哲的學業要求較嚴格。
阿哲在前來咨詢時,已經在家休息,未去上學。
阿哲自訴,他自上初中后不想出家門,不想上學,尤其害怕母親變成陌生人。
平時不敢和別人碰手,即使父母的手也不敢碰,也不敢扔垃圾。
為了說明害怕母親變成陌生人的情況,阿哲說了路上的一個場景。
他和父母3個人從火車上下車,要轉公交車,剛開始母親和他在一起,由父親去看車牌找可以到目的地的路,后來,母親見父親找不到,就離開阿哲,走到父親那邊。
此時因為阿哲正看著別處,沒有注意到母親離開,等他一轉身,再看到不遠處和父親在一起的母親時,他就覺得,現在的這個母親不是剛才站在自己身邊的那個母親,當時他心里很害怕。
就是在咨詢室和我說話的時候,他也擔心咨詢室外的那個母親已經不是剛才自己的母親了,而是變成了其他陌生人。
同時,他害怕和父母握手,盡管平時愛和父母在一起。
除此以外,阿哲還不敢朝垃圾桶里扔垃圾,感覺垃圾扔完以后其實垃圾并沒有真正扔出去,還在手里。
阿哲長得瘦高,在父母面前表現聽話,乖巧順從。
當父母離開咨詢室后,阿哲安靜地坐在咨詢室沙發上,身體微微前傾,兩手輕輕地放在大腿上,臉上沒有明顯的表情,說話時聲音輕柔。
阿哲表現有些拘謹,但是能夠配合我敘述自己的情況。
父親說阿哲在小學期間成績優異,進入初中后成績也還可以,在學校無破壞學校紀律等負向行為,父親強調他每次需要離開家時都不愿出門,以致影響了學業。
剛開始父母還堅持讓阿哲去學校,但是后來阿哲就更不想去學校了,尤其當發展到不敢扔垃圾等表現時,學校覺得阿哲可能有問題,要求家長帶其回家休息。
當青少年遭遇心理問題時,主要表現為青少年對自己不夠自信,感覺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問題在一些防御機制作用下,通過其他形式表現出來,表面上好像幫助緩解了阿哲的一部分困惑,實際上卻增加了問題的嚴重程度。
阿哲父親先介紹了基本情況,父親走后,由阿哲本人留下來單獨咨詢。
咨詢主要是了解阿哲的基本情況、阿哲自己的感受,并使用場景重建干預對阿哲進行了初步的處理。
在我的肯定以及阿哲自身內在的自我肯定之下,他開始主動碰觸我的手,甚至較長時間地握住我的手。
我及時肯定了阿哲作為一個男子漢的勇敢。阿哲已經明顯改善了表現,顯示了信心。
還針對阿哲具有害怕到學校學習,提到學校學習有明顯緊張反應的情況,用場景重建干預進行了處理。
在前面的咨詢過程中,由于已經激發了阿哲個人的內在力量和自信心,學業焦慮相對容易地解決了。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哲的病理性記憶,從小學開始,他的時間就幾乎被學習所占據,每天除了學校的必修課之外,課外的時間還要參加練習課程,即便到了周六周日,也會有少量的練習課程需要參加。
雖然成績確實非常不錯,但是在他記憶中,從小到大的關于對他成績結果的評判,每次母親都會說又是粗心,或者下一次可以考得更好,所以他感覺到非常的疲憊。
為了獲得母親的認同,從小到大他也是非常的努力,可是到了初中,面對更加強勁的對手,他就陷入到一些恐懼里。
我對阿哲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他焦慮的情緒下降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哲順利地返回了學校,他能夠很自然地和我握手,能夠主動和父母握手。
阿哲不再害怕一轉身母親就變成了陌生人,能夠很放松地扔垃圾,不會擔心垃圾扔了之后還會留在自己手中沒有扔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