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伴隨著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展開空襲。
讓剛剛恢復平靜的中東,再度走向暴亂。
此次以色列的空襲目標,可不是普通的民用建筑,而是直接對敘利亞臨時政府總統府展開狂轟濫炸,國防部大樓遭到重創。
對此,敘利亞臨時政府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以色列聲稱在24小時內對敘利亞160多個目標完成襲擊。
對此,美國全程保持沉默,朱拉尼也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此舉很有可能導致敘利亞會再度改弦更張。
此次事件的原因是德魯茲人與貝都因人,這兩支古老的半島阿拉伯部落之間的沖突。
貝都因人屬于原始狀態的阿拉伯人,貝都因其實是對生活方式和職業的稱呼,并不是民族和宗教有差別。
就拿卡扎菲來說,他的父親和母親就是貝都因人。
至于德魯茲人,就比較復雜了。
史料記載,德魯茲人起源于11世紀初期,是阿拉伯人信奉什葉派的一支。
只不過教義非常奇怪,除了外表披著伊斯蘭什葉派的外殼,不繳納宗教稅、不封齋、不朝圣,執行一夫一妻制,只過宰牲節與阿術拉節。
同時,他們承認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保留猶太教和拜火教的一些痕跡。
也就可以視為這不過是宗教偽裝罷了。
【以色列襲擊大馬士革,為德魯茲報仇】
在生活職業上,主要從事農業、部分手工業和商業,與大多數貝都因人不同。
此前坊間有消息稱,他們最早來自中國,是信仰長生天的蒙古西征軍后代,可是從時間線上來看,有點對不上。
總而言之,德魯茲人非常神秘,屬于阿拉伯人中的異類,很難將其視為是阿拉伯人的后代。
基于這一點,生活范圍被擠壓在黎巴嫩和敘利亞南部山區一帶,被遜尼派穆斯林的汪洋大海包圍,人口不足100萬人。
他們經常和穆斯林發生矛盾,卻和以色列、信奉基督教的國家來往密切。
此次以色列襲擊大馬士革,起因是一名德魯茲青年在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遭到貝都因人搶劫,還被嘲諷是“異教徒”,隨后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牽連到各自背后的部族民兵武裝下場。
伴隨著局勢升級之后,沖突也從蘇韋達省東部穆卡瓦斯地區蔓延至西部和北部。
還造成200多人傷亡。
對此,敘利亞臨時政府不得不下場,否則自己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也會遭到質疑。
所以,最初臨時政府的目的只是維護秩序。
結果敘利亞臨時政府的國防部和內政部門用化解沖突、保護平民的名義,從大馬士革派遣武裝人員前往蘇韋達。
可是德魯茲人卻表示,敘利亞臨時政府軍拉偏架,為遜尼派同胞提供武器支援。
按照臨時政府軍的說法,他們遭到埋伏,被迫選擇還擊。
無論雙方誰說的是真的,最終的結果就是5萬德魯茲部落武裝被擊潰。
敘利亞臨時政府軍攻占德魯茲民兵的總部,和蘇韋達省省會蘇韋達市。
然后宣布停火。
而以色列二話不說,直接對敘利亞首都的國防部和臨時總統府展開空襲。
很多人不明白,以色列為何要下場?
如果從表面上來看,是因為上個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以色列占領戈蘭高地之后,與當地的德魯茲人發生了接觸,而德魯茲人作為有名的“四不靠”,一開始和敘利亞的少數派阿拉維派同病相憐。
隨后發現自己抱錯了大腿,于是就選擇和以色列“同流合污”。
這不是我貶低德魯茲人,試想一下,以色列在中東可是出了名的惡霸,德魯茲人能好到哪里去?
而以色列在中東的阿拉伯世界中,就相當于野雞進了鳳凰群,自然會被孤立。
但是眼看德魯茲人有意投誠,以色列自然不能拒之門外。
于是就給予德魯茲人優厚的待遇。
【德魯茲在以色列,地位極高】
作為回報,德魯茲人積極服兵役,為此以色列還特意設立了德魯茲人部隊。
同時德魯茲人還能擔任財政部副部長這樣重要的職位。
而且以色列第一個非猶太裔部長、第一個非猶太裔駐外大使、第一非猶太裔飛行員、第一個非猶太裔特種部隊士兵,均出自德魯茲人。
因此,德魯茲人雖然是阿拉伯人,卻被猶太人視為盟友,并為阿拉伯同胞所畏懼。
甚至還出現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抗議當地的德魯茲部隊太粗暴,要求將他們換成猶太裔的以色列軍人。
可以說,這在中東地區也是極為神奇的一幕了。
從實際方面來看,以色列的動機分為以下幾點。
一是以色列的整體國家戰略。
由于美國戰略收縮,沒有縱深的以色列必須為美國沒落提前做準備。
為此以色列制訂了相應的計劃。
向北擊垮真主黨,拿下利塔尼河水源。
向東則是要摧毀伊朗的核設施,讓其徹底放棄核武研發。
向東北,則是拿下戈蘭高地與黑門山制高點,確保掌握水源的前提下,還能威懾大馬士革。
而德魯茲人恰好主要集中在敘利亞南部與以色列接壤的三省。
如果以色列能徹底拿下這幾個省份,不但能極大拓展戰略縱深,還能壓制敘利亞,讓其無法成為以色列的威脅。
再加上德魯茲人出手極為狠辣,以色列自然不可能放棄對德魯茲人的支持。
然后就警告敘利亞,蘇韋達、德拉與庫奈特拉,必須走向“徹底非軍事化”,不容許敘利亞染指。
這個時候,以色列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二是,以色列作為一個毫無戰略縱深的小國家,在中東地區,能夠縱橫不敗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美國撐腰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比如說此前伊以沖突,以色列利用情報系統,對伊朗一眾軍事指揮官和科學家策劃暗殺行動。
結果并沒有獲得勝利,反而本土也遭到狂轟濫炸。
此舉也代表著以色列不敗的神話被打破,為此,以色列需要重新立威,敘利亞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是內塔尼亞胡個人與其代表的利庫德集團,在以色列議會并不占據絕對的優勢。
再加上2020年以來,內塔尼亞胡就因為貪腐被起訴,司法系統提交了大量的證據。
如果指控成立的話,內塔尼亞胡可能會面臨10年的監禁。
所以,利庫德集團就需要不斷搞一點小動作,比如說在伊以沖突爆發前,內塔尼亞胡就被法院通知出庭。
結果空襲發生之際,當以色列大法官剛提出第一個問題,內塔尼亞胡的手機就開始震動起來,隨后便以緊急軍事行動為由,當場離開了法院。
而且這不是第一次,一名以色列退役情報官表示,每次開庭前,軍方都會收到特別行動的指令。
【內塔尼亞胡,面臨牢獄之災】
對此,只能說還是以色列的城里人會玩。
四是敘利亞作為阿拉伯世界中的反以力量,一直都是以色列的對手。
敘利亞阿拉維派政府可是和以色列斗了數年的時間,除了蘇伊士運河事件,幾乎參與全部的中東戰爭。
還多次給予以色列沉重的打擊。
此次敘利亞臨時政府上臺之后,并沒有表現出親以的態度,而以色列正處于勢力擴張的階段。
五是以色列長期面臨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巨大壓力,如今美國正在積極推動亞伯拉罕協議推動下,逐漸實現與阿拉伯諸國的外交關系正常化。
在外部壓力減輕之后,就可以借機進行擴張。
面對敘利亞毫無戰斗力可言,以色列早已準備將敘利亞南部也占為己有。
所以,從上述內容來看,剛從伊以沖突的泥潭抽身而出的以色列,很有可能要實施下一步計劃,那就是將戈蘭高地周邊和周圍高地永久性占領。
而不能任由敘利亞臨時政府掌控整個敘利亞。
足以看出,以色列的野心確實不小。
畢竟,敘利亞如果完成統一,那么以色列就不能繼續占領戈蘭高地。
恰好朱拉尼對于戈蘭高地一事的態度,也是讓人捉摸不透。
要知道,朱拉尼的祖籍就是戈蘭高地,在以色列發動戰爭之后逃往沙特,隨后化名為朱拉尼。
然后加入基地組織,被歐美列入恐怖分子名單之中,還組建了屬于自己的武裝組織。
此前在推翻阿薩德政權之后,朱拉尼不僅選擇疏遠以色列,同時還穿起西裝向歐美表忠心。
然后迅速向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靠攏,被沙特王儲引薦給特朗普。
甚至在鎮壓阿拉維派系殘余武裝和東北部庫爾德分裂勢力,可謂是相當強硬。
除此之外,還恢復了本名艾哈邁德·沙拉,不再使用朱拉尼這個名稱。
隨后第一時間表示愿意和以色列建交,敘利亞和以色列“共同的敵人”是哈馬斯與伊朗。
不難看出,朱拉尼在面對不同的國家和勢力,展現出不同的態度。
果真是看人下菜碟。
但是大家不要被朱拉尼的表面所欺騙,看似和遜尼派搞好關系,在以色列轟炸戈蘭高地之際,一聲都不吭,為了討好特朗普還計劃在大馬士革建造一座特朗普大廈。
屬實有點顛覆外界的認知。
從實際行動中來看,朱拉尼鐵血鎮壓阿拉維派的殘余勢力,積極統合各派,希望能將一盤散沙的敘利亞整合在一起。
還要依靠土耳其與美國,收拾庫爾德武裝。
更為重要的是,讓敘利亞臨時政府可以擁有一定份額的石油支配權。
說白了,朱拉尼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在各方勢力之下游走。
這樣一來,此人能推翻阿薩德政權,也許不是一個巧合。
而此次德魯茲與貝都因之間的沖突,從初期的械斗,演變為敘利亞和以色列之間的博弈。
在整個過程中,由于局勢變化過快,摩薩德的情報系統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事前更是沒有得到警報、過程措不及防。
【朱拉尼不容小覷,耍了美以】
也許是朱拉尼此前一副溫和派的做派,迷惑了摩薩德,讓其誤認為朱拉尼屬于“人畜無害”。
可是仔細想一下,在以色列的眼皮子底下,在如此炎熱的季節,能暗中組織10萬大軍集結,無論是武器彈藥,還是后勤保障,幾乎是一應俱全。
很顯然,這也是不是一天之內就能完成的工作。
畢竟,敘利亞擁有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為2400萬。
就算是在歐洲,也算得上是一個中等大國,更別提內部屬于百戰創余、分裂勢力割據一方,真的是要多亂就有多亂。
東北方向有庫爾德、北部有國民軍、西部有阿拉維派,南部還有德魯茲。
敘利亞臨時政府軍連飯都吃不飽。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朱拉尼能迅速出手平亂,這一點足以令以色列刮目相看。
別忘了,此前以色列可是重創抵抗之弧和伊朗,結果朱拉尼能讓臨時政府的高層與中層,甚至基層士兵都配合自己,無一人泄密。
事發之前,美國、歐洲和以色列的情報機構,如同是睜眼瞎。
沒有收到一丁點的風聲。
甚至有理由懷疑,從貝都因和德魯茲人爆發矛盾之前,在檢查站故意扣押人和貨物,也許就是一個設好的局。
而以色列的空襲行動,更像是得知自己被迷惑和欺騙之后,對敘利亞的報復。
當然,雙方拿到各自想要的結果之后,迅速宣布停火并簽署協議。
協議的內容達到14條。
與此同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對以色列表示強烈譴責。
面對這種情況,以色列只能認栽。
也就是說,敘利亞不會改弦更張,朱拉尼的手段確實比較高明。
此次以色列雖然輸了一局,但是美以在中東依舊占據優勢。
同時美國、歐盟、沙特、伊朗、土耳其、埃及、俄羅斯等國家,會在中東繼續展開博弈。
所以,此次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博弈,更像是一場試探。
試探什么?
當然是試探對方的底線究竟在哪里。
對于以色列而言,此前與伊朗的交火中碰了一鼻子灰,隨后將敘利亞視為突破口,結果再度碰了一鼻子灰。
這樣一來,以色列下一步很有可能會繼續對付敘利亞。
畢竟,敘利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這可是中東的“心臟地帶”。
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樣一來,中東的混亂估計要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嚴峻。
這真的是此乃春秋之初、亂世之始。
誰能沒有想到,中東的博弈也許會導致該地區呈現出一副慘烈的圖景。
可是美以也許不知道,從古至今,凡霸權,必衰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