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流量密碼,但如果您覺得文章合您口味,那隨手的一個關注、點贊、收藏、評論或者轉發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本文展示的僅為個人觀點,如果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什么叫體育精神,什么是拼搏,什么叫身殘志堅,什么叫生命力。
之前我就關注殘奧會里的游泳項目,游泳是唯一的各種殘疾的運動員都可以參加比賽的項目,包括肢體殘疾、視力障礙、脊椎損傷、智力障礙等等。殘疾人運動員游泳分為:S級(自由泳、仰泳、蝶泳);SB級(蛙泳);SM級(混合泳)。S和SM各分為10個級別,SB分為9個級別。國際性比賽包括以下比賽項目:按視力障礙劃分;按功能劃分體系鑒定的運動障礙;按功能劃分體系鑒定的智力障礙,這3個殘疾障礙類別的各分級級制至少包括7個個人項目和兩個接力項目。
而作為同為水洗運動的潛水,自然也有部分殘疾人群可以參與其中,分別是男女子的動態有蹼 FFS1-FFS2、動態無蹼 FFS1(重度肢體殘疾(如四肢活動嚴重受限,軀干控制力弱)需輔助入水設備;動作以小幅推進為主,側重呼吸控制與耐力)-FFS2(中重度殘疾(上肢或下肢部分功能,軀干穩定性較弱)可獨立完成折返,但轉身效率較低;依賴單蹼平衡)、動態無蹼 FFS3(中度殘疾(單側肢體功能較好,軀干動態平衡可控)可完成復雜轉身;無蹼項目中協調性要求較高)-FFS4(輕度殘疾(局部功能障礙,接近健全人動作模式)動作流暢性高;策略性分配閉氣時間,沖刺階段爆發力強)。在殘疾人比賽項目中,數字越小,殘障程度越高。
潛水
潛水最初是為了服務于水下查勘、打撈、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業,后來融入競技和娛樂元素發展成正式體育項目。2025年成都世運會設自由潛水(屏氣深潛)、蹼泳(單蹼競速)和殘疾人自由潛水三個分項,展現人類對水下世界的極限探索。
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最早是采珍珠、捕魚的生活技能,19世紀在歐洲轉變成競技運動。2025年成都世運會首次將其納入正式比賽,在50米泳池舉行男女動態項目(分戴腳蹼和無腳蹼四小項),20名選手用兩天賽程挑戰屏氣潛泳的極限。
蹼泳
蹼泳在20世紀從蘇聯、法國和意大利興起,逐漸傳播至全球,1981年成為首屆世界運動會正式項目。2025年成都世運會設16個小項(含50米屏氣潛泳、100米蹼泳、4×100米接力等男女分組賽事),101名選手將在2天賽程中展開角逐。
腳蹼是決定表現的關鍵:單蹼將雙腿固定為海豚尾形態,以碳纖維材質提升推進力,適合高速直線沖刺;雙蹼則允許雙腿獨立擺動,靈活性更高,適用于戰術多變的接力項目。比賽在50米標準池進行,運動員通過呼吸管在水面換氣或屏氣潛泳,以最短時間完賽——屏氣項目需閉氣45秒內完成50米,對無氧耐力要求極高。
蹼泳既考驗爆發力(如50米沖刺需55-60次/分鐘的軀干波動),也依賴耐力分配(400米項目采用“單雙蹼切換戰術”)。中國隊在近年賽事中表現亮眼:張思騫、舒程靜等選手在世界杯斬獲多金,其核心力量訓練(如懸吊平衡練習)顯著提升水下穩定性和鞭狀打水效率。這項運動以“人魚之姿”,在速度與控制的平衡中詮釋水上競速的魅力。
殘疾人自由潛水
成都世運會首次設殘疾人自由潛水項目,分動態有蹼和無蹼兩類,按殘疾程度分組較量。28名選手將在兩天內屏息競逐,目標是用一口氣在泳池折返游出最遠距離——距離尺就是他們的成績單。
比賽開始前3分鐘,全場陷入絕對安靜。選手閉目調息,觀眾連呼吸都刻意放輕,只有電子倒計時的滴答聲敲打耳膜。從入水到折返全程禁喧嘩,因為任何聲響都可能干擾選手的氧氣分配計算。這份寂靜不是冷漠,而是對極限專注的最高致敬。
很高興這次世運會。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如果滿意本文還請一波三連,如果有異議或者想討論的也可以在評論區或私信與我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