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又怕死:賴清德要“過境”美國,蕭美琴突然放軟話:不挑釁大陸?幕后算盤不簡單!
7月18日,臺灣地區賴清德計劃“過境”美國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而民進黨政客蕭美琴的一句“臺灣無意挑釁大陸”更讓事件顯得撲朔迷離。這一表態究竟是為了緩和兩岸局勢,還是另有政治目的?在臺海局勢緊張、中美關系復雜的大背景下,這場政治表演背后隱藏著哪些深意?
賴清德計劃5月訪問南美唯一的所謂“邦交國”,并借機“過境”美國。這種“過境”行為在臺灣政壇并不新鮮,蔡英文、陳水扁等領導人都曾以類似方式試圖與美國政界人士接觸,以營造“美國支持臺灣”的假象。然而,美國對臺灣問題的處理始終受到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約束,公報明確規定美國不得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因此,這次“過境”很可能被淡化處理,僅僅是走個過場。
蕭美琴在記者會上表示,臺灣當局“不尋求與大陸沖突,也不會主動挑釁”。這句話看似緩和兩岸關系,卻與民進黨長期的“臺獨”言行形成鮮明對比。民進黨不僅推行“去中國化”政策,還頻繁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進行軍事合作,試圖強化所謂的“抗中”姿態。蕭美琴的表態通過路透社等國際媒體報道,實際上是在向大陸釋放信號,希望大陸不要因賴清德的“過境”采取過激反應,同時展現臺灣對美國外交政策的配合。
當前的臺海局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的軍事力量顯著增強,牢牢掌握了局勢主動權。據公開數據,解放軍部署了先進的東風導彈、殲-20隱形戰機以及現代化海軍艦艇,具備在關鍵時刻對臺實施“鎖臺”行動的能力。而美國則正在調整其第一島鏈戰略,試圖將軍事力量后撤至更安全區域,以避免在沖突中遭到解放軍“一窩端”。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問題在美國戰略中的地位顯著下降。
賴清德的“過境”行為顯然是一次政治表演,試圖刷存在感、鞏固民進黨在島內的支持。然而,這種行為不僅無法改變臺灣在國際社會的孤立狀態,還可能進一步激化兩岸關系。尤其是在中美貿易談判和特朗普訪華籌備的關鍵時期,臺灣問題已經成為美國的邊緣議題。民進黨試圖通過“倚美謀獨”尋求保護,但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問題的教訓表明,美國對“棋子”的支持是有條件的,一旦棋子失去利用價值,就會迅速被拋棄。
臺灣問題在中美博弈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賴清德的政治幻想注定難以實現,而蕭美琴的軟化姿態不過是民進黨政客為避免激怒大陸的權宜之計。兩岸關系的真正改善,恐怕還需要臺灣當局做出實質性努力,而不是繼續上演這種作死又怕死的政治戲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