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悶熱得像曬化了的麥田,蟬聲在林蔭里連成片。今日正是六月廿七,潤六月的火把節(jié)頂著盛夏的余威正徐徐謝幕,入伏的第一天,也為即將到來的大暑鋪墊開一條熱浪涌動的路。這樣的日子,在我的記憶里,幾乎是夏天最有儀式感、最有煙火氣的一幕。多年難得一見的潤六月更是給老日子的節(jié)奏添了幾分新鮮和厚重,將家族老少、鄰里鄉(xiāng)親都聚攏到煙火與歡笑之間。
大地上的農(nóng)事暫停了片刻,老家街頭巷尾都彌漫著柴火與草木的香氣。納西族的朋友們,這些天家門口高高矗起粗壯的大火把,夜幕一降臨,青年男女便點燃手中綿長的火把,在田埂小徑間來回穿梭,把星光與火光撒了一地?;鸢压?jié)在麗江成為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背后承載著千年的守望、善意與希望——就像村口那支夜不滅的火把,既照亮了夜歸的路,也溫暖了歸家的心。
今年的夏天可不一般,古老傳統(tǒng)與時令禁忌巧妙交織,多少關(guān)于生活的智慧都藏在這些“要與不要”里。眼下入伏的頭一天,正是轉(zhuǎn)運納福、養(yǎng)身養(yǎng)心的關(guān)鍵門檻。今天,不妨一起圍爐夜話,說說六月廿七的文化奧妙,也叨叨那些父輩口口相傳的“五要三不要”,讓這份舊時光變成我們守護(hù)家人、豐潤生活的獨門小訣。
納西火把節(jié):三夜不熄的光與傳說
火把節(jié)之于納西人,像端午節(jié)之于漢族,是年中最熱鬧、最莊重的集體歡騰。孩子們最盼的就是這幾天:家家門外的大火把,形似巨柱,熊熊燃燒三夜。夜深時分,寨里青年們披星戴月,手舉更細(xì)長的小火把,在田野間歌舞游走,笑語和歌聲一直飄到遠(yuǎn)山之外。不僅是為了驅(qū)趕昆蟲、保佑豐收,這火光還是古老記憶的符號。
關(guān)于火把節(jié)的來歷,納西族人自己說:“天上的玉皇大帝,因妒人間美好,差紅面天神焚燒大地。那紅面天神心善,謊稱已燒凈了人間。玉皇后還是不放心,三夜密查,終于被點燃的人間火把‘蒙混’過去。自此,火把節(jié)成了保護(hù)家園的節(jié)日,也是勇善傳承的象征?!闭苹鹛焐竦墓适卤灰淮⑦M(jìn)納西人的血脈,三夜不滅的火把,是對善惡分明、仁慈大義的最高禮贊。
節(jié)日里的納西婦女,多半身披“星月羊皮”,那其實是一件極富象征意味的披肩:黑色羊皮襯底,上綴北斗七星的彩繡圓盤,纓帶似雪,既是農(nóng)耕與星辰的崇拜,也是勤勞與美德的寫照。有人說那羊皮的形制,既像流星,也像青蛙眼睛,是土地與生機(jī)的結(jié)合。女人們在火把下穿行,不僅守著柴米油鹽,更守著村落的平安與豐饒。
與火把節(jié)一起走進(jìn)盛夏的,還有中國人獨特的“入伏”儀式。古書里說:“夏至三庚便入伏”,意為夏至后數(shù)第三個庚日,正式進(jìn)入一年中最悶熱、潮濕、考驗人心與身體的三伏天。這一入伏,酷熱“卷土重來”:地氣彌漫,熱浪撲面。詩人楊萬里寫:“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話雖入伏,生活自有清涼、歡騰的妙處。
盤點盛夏美食:三五道菜,吃出節(jié)氣里的煙火氣
人間至味,往往就藏在節(jié)日的飯桌上。不管是火把節(jié)的守夜,還是入伏的養(yǎng)心,中國人的日子都離不開那一桌子“應(yīng)時而食”的講究。
一、燒洋芋(烤土豆)
這道小吃,是火把節(jié)的???。納西族孩子一手一串,把火上烤得外焦里糯。鄉(xiāng)村的夜晚,大家圍著火堆,把剛挖出來的小洋芋洗凈、包泥,直接丟進(jìn)火堆里,燒得皮裂開時蘸點鹽吃,那種炭火香混著土豆甜,別處絕對嘗不到。簡單做法:小土豆帶皮洗凈,一層錫紙包住,扔進(jìn)烤箱或明火烤十五分鐘,揭皮趁熱蘸鹽花吃。外酥內(nèi)糯,每一口都藏著泥土的甘甜。
二、臘排骨煮土豆
這是麗江傳統(tǒng)家宴少不了的一道。臘排骨咸香,遇到清甜的土豆,湯頭溫暖順口,最能做成年人與孩子的下飯菜。家常做法:臘排骨1000克洗凈、冷水浸泡數(shù)小時去鹽分,土豆切滾刀塊同燉,湯沸轉(zhuǎn)小火慢煮40分鐘,加生姜、蔥段,最后撒把香菜。端上桌時,香氣撲鼻,鄰居都能聞見。
三、蒜香涼拌豇豆
入伏之后,涼菜上桌最多。豇豆富有嚼勁,搭配蒜泥、生抽、香油,拌一拌,最適合取個清熱順口的“開場”。做法特別簡單:豇豆洗凈切段,沸水燙熟過涼,蒜泥加生抽、香油調(diào)味,拌勻即可。脆嫩又爽口,適合怕熱又想開胃的人。
四、青稞粑粑
納西族傳統(tǒng)食物,用青稞面加水和成面團(tuán),小火烙至兩面金黃。外脆里軟,齒間有谷物清香,是火把節(jié)走夜路時不可或缺的干糧。做法略帶手感,家里有平底鍋就能試。青稞粉、溫水和面,撮成小圓坯,小火烙三五分鐘兩面皆熟,抹點蜂蜜或鹽巴,別有一番風(fēng)味。
五、綠豆涼粉
入伏不可少,豆香和微涼融在一起。用綠豆淀粉和水調(diào)成糊,小火慢熬到透明,倒模冷卻切條,淋上醬油、醋、蒜泥及少量辣椒油。咸鮮清涼,最適合盛夏開胃。
五要三不要:順節(jié)氣過日子的祖?zhèn)骱V定
“入伏頭一天,火把掃歸年”。父輩口中的“要與不要”,不是多余的規(guī)矩,而是真切的過日子智慧。想要暑天清平,身心安穩(wěn),這些要點不能不記在心頭。
五要:夏日順心的五件事
一要早睡早起。黎明來得早,暑氣也早上身。趁天未大熱,把清晨的好光景用來鍛煉、整理家園,很是宜人。
二要輕淡飲食。入伏胃口差,菜肴宜清爽,少油膩。多蔬果、多湯水,既消暑也養(yǎng)人。比如涼拌豇豆、綠豆涼粉,都是順時又順口的好選擇。
三要勤于沐浴?;鸢压?jié)后,汗?jié)襁B連,納西族人常在晚間用清水洗浴,既清潔皮膚,也去暑去乏,身心舒暢。
四要參與節(jié)日活動。火把節(jié)的火光,入伏的清早,全家人一起圍坐、談天,是夏天最美的儀式。多與親友交流,逛逛夜市,看一場火把歌舞,心情自然開闊。
五要防曬與納涼。火把雖暖,外出時仍要避開正午烈陽。老式納西庭院里,葡萄藤下垂,屋檐擋日,是古人智慧納涼的方法。不妨在自家陽臺種些綠植,制個小陰棚,學(xué)會借自然省力降溫。
三不要:炎夏里的避忌守則
一不要貪食冷飲。入伏濕熱,很多人想豪飲冰水,其實反添體內(nèi)燥熱。不妨喝些溫茶、綠豆湯,既解渴又順氣。
二不要熬夜勞累?;鸢央m亮,夜深莫戀熱鬧。成年人該記得:有節(jié)度的作息,才能守住身心安然?;鸢压?jié)雖喜樂,舞火把到十點也該歇息,讓身心有個過渡。
三不要口舌生非?;鸢压?jié)是團(tuán)結(jié)友愛的象征,入伏后更忌口舌是非,尤其要避“無事生非、挑剔他人”。祖先口傳:“大暑不斗氣,歲歲得安寧?!逼鋵嵤墙涛覀冊诨馃嶂袑W(xué)會冷靜和寬容,一家人和睦共處,日子才有盼頭。
家長里短,是非曲直,這三不要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更是一種順從天時、珍惜生活的姿態(tài)。小時候,村口的爺爺總說:“人間煩熱,心里別熱?!边@話至今聽來,仍如頭上那顆繁星,指引著安穩(wěn)的歸途。
夏天的夜,總有一場火光分外明亮,也總有那些被傳統(tǒng)溫柔守護(hù)的人?;鸢压?jié)的三夜未熄,是納西族千百年來善良陪伴勇敢的印記;入伏的“要與不要”,也是中國人安頓盛夏、傳遞溫情的重要儀式。祖輩留下的生活經(jīng),不張揚、不復(fù)雜,只在三餐一宿、勤儉溫順里靜靜落地生根。納西火把節(jié)進(jìn)了麗江非遺名錄,其實也意味著我們有責(zé)任讓這些美好繼續(xù)傳下去。
炎炎夏日里,多一份體諒,少一點爭執(zhí),多用一碗綠豆湯、一盤家常菜維系家人和睦,讓文化的溫度成為手心里的熱,心頭上的光?;鸢褧?,節(jié)日會散,可那些守望與牽掛,卻能擦亮平凡日常里長長久久的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