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和20日,承載著無數熱愛書法的青少年的期望,展示能力、互相學習比拼進而開闊其眼界的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在南京城東的白金漢爵大酒店成功舉辦。千余名青少年以“書”會友,全身心投入其中,文氣筆法抒發胸中丘壑,心性精進應有翰墨飄香。此次比賽由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指導,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省教育書法協會主辦,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現代快報承辦,千余名中小學生參加,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比賽現場:連續兩天,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19日、20日恰逢周末,頂著南京的高溫桑拿天,來自全省的青少年書法選手會聚一堂。
19日上午8點到10點,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決賽階段第一場硬筆專場進入比賽階段。相比軟筆,硬筆書法需要的“裝備”不多,選手們按照年齡和組別,從前到后一排排整齊列座,就像是在開一場大型的講座。只不過,這一次臺上落座的各位書法大家斂聲靜氣,臺下的小朋友才是主角。
孩子們用來書寫的紙張各不相同,但都帶有底紋和裝飾等,工整雋秀的硬筆書法寫上去,相得益彰,頓時讓一張張空白的紙張有了靈魂。孩子們準備的文字有的長達上百字,有的數十字,字體有楷書、行書、隸書,還有篆書、行草、草書等,真是提撇勾畫,運筆布局,專心專注,心無旁騖。
來自南京的一對雙胞胎選手鄭墨子鈞、鄭墨子鑠,參加了硬筆和軟筆兩場比賽,家長侯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倆孩子9歲,上三年級,硬筆軟筆都在學。兩個孩子硬筆選的分別是“強國志”“赤子志”,文本都很長。而在軟筆比賽時,選的是對聯,比較簡短。
類似參加兩場比賽的選手很多。來自鹽城的潘靜雅屬于中學組,在19日的硬筆比賽中,她的作品引起了巡場的言恭達教授等專家評委的注意,其行草作品流暢飄逸,幾位教授專家嘖嘖稱贊,不住點頭。 她的作品最終當仁不讓當選“特等獎”。
20日的軟筆場,“俊眼識才”的故事在繼續上演,在小低組(1到2年級)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小男孩,瞬間吸引了言恭達、劉燦銘、夏成滿等評委的注意,孩子寫的是草書,字體頗成章法,他叫胡梓沐,今年8歲,上二年級。這讓專家們來了興趣,問起師承,孩子說是爺爺教的。專家們把爺爺請過來,一聊發現這位爺爺也不簡單,自己摸索練習書法,對孫子也是因材施教,認為他性格多躁少靜,便讓其練習草書。
最終,這一份作品也毫無疑問當選“特等獎”。
投入,是最好的老師
“這次開了眼界”“下次我還要來”。比賽現場,記者接觸了多位小選手和家長,各有其心聲,聽來很有觸動。
張妙菡是小中組的硬筆選手,來自南京江寧。媽媽說,看孩子寫字比較工整,就報名讓她學習書法了,從硬筆練起,今年已經開始練習軟筆,妙菡的哥哥今年中考,也練習書法。這次比賽,妙菡獲得了銀獎,媽媽說:“下一次再來!”
太倉的朱婧萱參加小高組的軟筆比賽,他們是單獨報名參賽的,因為書法老師沒有來。婧萱準備的參賽作品是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一首詩,寫的是行草。母親說,孩子平時很喜歡書法,在暑假期間,她還潛心寫了一幅“愛蓮說”卷軸,準備在今年9月10日教師節作為禮物送給老師。
這一次,朱婧萱拿到了銀獎。
來自南京的陳泓元小朋友暑假后上四年級,他的作品也引起了評委叔叔、爺爺們的注意,他寫的隸書,具備了一定的水平。評委發現他在寫大字時用的右手,落款小字時用的左手。一問孩子,他說自己硬筆用左手,軟筆用右手,聽得大人們嘖嘖稱奇。孩子的奶奶說,小泓元的哥哥也寫書法。而且小泓元還寫漢篆,原來還沒教過,孩子自己看到漢篆就寫出來了,他比較喜歡古體字,還喜歡國畫。
在硬筆書法比賽中,無錫的圓通書畫苑成績耀眼,他們來了19個孩子,小低組拿了兩個特等獎,小中組又拿了4個特等獎,此外還有多個金獎。當聽說這些都是周浩老師一個人教出來的,記者還是有點驚訝。周浩說,她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之前在培訓機構教過一年,后來因為孩子要上學,就在樓下租房開自己的工作室,四五年來逐漸找到了感覺。“這次比賽前,從早晨8點到晚上11點,我們強化練習了一個星期,孩子時間可以靈活,我是全天堅守。而家長們也是全家總動員,比如軟筆練習,爺爺奶奶負責接送,爸爸媽媽就負責打格子。”那些天,工作室里被孩子們形容為“人山人海”,而孩子們也都充滿了興趣和干勁,自然就出成績了。
專家評委全心投入“聊發少年狂”
這次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專家評委團星光熠熠,軟筆組由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名譽會長兼全國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言恭達教授領銜,江蘇省書協副主席李嘯、劉燦銘、黃正明、謝少承,以及省教育書協副會長夏成滿擔綱評委,硬筆組則由原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汪寅生,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勇、秘書長朱凱、副主席孫大權等領銜。
評委們反復比對,確保不埋沒一件好作品,不辜負一個好苗子。在硬筆作品評選階段,評委們先做加法,對不太拿得準的作品先放到上一等級,情愿數量先超出一些,然后回頭又做減法,有時候還要把兩份、三份作品放在一起比對,確保每一件作品精準“落位”。
而到了軟筆作品評選,就成了“拼步數”大賽,因為每一輪篩選,評委們都是一排排座位走下來,一件件作品反復看,“特等獎”敲定后,還要選金獎、銀獎,每一次都是要走一大圈。
評委心聲:欣賞、欣慰,心潮澎湃
言恭達:參賽選手的水平逐年提高
2025江蘇省青少年書法大賽評審總顧問言恭達告訴記者,經過兩天的賽事,他深感參賽選手的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他們握筆比較穩,書寫的時候基本都不怯場,我站在他們面前看,他們也照常寫,發揮得特別穩,這很好?!?/p>
在現場仔細觀看了比賽過程后,言恭達還針對選手們的書寫狀態提了三點建議。第一是要學會挑選毛筆,很多參賽選手偏愛用非常細小的毛筆,但所寫的字與筆并不搭配。
第二是在選手的書寫姿勢、握筆方法上,“有的拿筆太靠下了,握筆的方法也不對,這個需要老師和家長去督促。一旦養成了不正確的寫字習慣,會影響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發揮?!?/p>
第三是關于書寫內容,言恭達希望書法老師們能夠給選手進行同步訓練,讓他們不要僅僅依葫蘆畫瓢,而是培養起對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感悟。
吳勇: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具有標桿性和示范性
相較往年,今年的硬筆書法大賽明顯規模更大。而且可以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選手脫穎而出,特別是有相當數量的選手年齡雖小,但都能寫得一手好字。
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勇認為,這與去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出臺,以及當下社會各界對硬筆書法教育的重視越來越高等密不可分,“可以說,學習硬筆書法已經成為剛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具有標桿性和示范性。”
據吳勇介紹,從競賽角度來看,硬筆書法更加注重技法層面的純熟和提升,雖然也基于實用的需要,但同時也要與審美、書法藝術相結合,才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汪寅生:書法對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培養有促進作用
現場參賽的選手們也給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汪寅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我首先感覺來參賽的孩子們寫字寫得很穩,書寫的感覺很到位,這表明他們的心理素質很好,這是個很突出的特點?!蓖粢f,很多孩子現場寫了二三百字的楷書,這么多字寫下來沒有潦草,也沒有錯別字,從字里能看出孩子們安靜、心靜、手穩,“這表明書法對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培養有促進作用。”
李嘯:學習書法不光是掌握技能,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通過兩天的評審和觀察,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嘯深感參賽選手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孩子們不僅寫了規范字,對古代經典法帖的取舍也在不斷深入,比如第一天雖然是硬筆書法,除寫顏真卿、柳公權這些常見的以外,我也看到有孩子在寫晉人小楷、文徵明小楷,甚至趙孟頫、魏碑。”
此外,選手們認真、專注于書法的態度令李嘯尤為感動,“小朋友學習書法不僅是掌握一種技能、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更多的是讓他學會專注于一件事?!?/p>
“只有寫的人多了,中國書法才能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未來才會涌現越來越多的名家、大家,所以我衷心希望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能夠長期辦下去?!?/p>
劉燦銘:書法對孩子的素質品性提升有促進作用
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劉燦銘認為,這些孩子的書法認知和基本功都比較扎實,這得益于老師教得好,一些孩子對線條、結構的把握和穩定性方面有些成年人未必達得到。
書法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方面,其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文化涵養等,對于孩子的素質品性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有些孩子在筆法、結構、章法乃至墨法上都有掌握,通過鍛煉提高,還會對其審美修養帶來提升,更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孫玉春 邱驊悅/文 顧煒 馬晶晶 吉星 施向輝 張浩然/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