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啟動上市輔導”,備案信息曝光的7月18日傍晚,這8個字在科技圈刷屏。
2016年8月成立,2025年春節出圈,緊接著股改、融資,幾乎每一次大動作曝光后,坊間都會自行加快宇樹科技的上市進度條。如今,中國證監會發布官方消息,靴子落了地。
根據公開信息,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的60%—70%,最新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可完成跳舞、格斗等動作。在社交平臺,宇樹和同行們爭奪大眾關注度,在資本市場,它們也有著共同的目標。
此前,智元機器人已通過“收購股份+原控股股東放棄表決權+主動要約”入主上緯新材的方式奔向A股,臥安機器人、斯坦德機器人等赴港遞表。誰將更早登陸資本市場還未可知,但這次上市潮,被公認為檢驗中國人形機器人企業能否實現技術商業化的重要窗口,也折射出行業在資本熱潮中對落地應用的思考。
意料之中
“并不意外”,宇樹啟動上市輔導后,北京商報記者先后與五位業內觀察者和技術人員交流,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根據輔導備案報告,宇樹科技開啟上市輔導,由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宇樹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王興興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權,并通過上海宇翼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權,合計控制公司34.763%股權。
宇樹、人形機器人、聚光燈,一切要從春晚那場機器人表演說起。
2025年1月28日,16臺宇樹人形機器人H1與16位舞蹈演員表演了創意融合舞蹈《秧BOT》,對于這場賽博味兒秧歌的驚嘆和揶揄,讓宇樹以及一眾人形機器人企業穿過“冷啟動”時期,熱度一浪高過一浪。
后來,宇樹秀出會功夫的人形機器人G1,上架電商平臺……整個人形機器人及更大想象空間的具身智能領域,有趣的新聞接二連三。
全民熱議的多是技術和實用性,科技圈對公司未來戰略和走向更有興趣,尤其是上市,核心事件的進展則在近2—3個月發生。
“意料之中”也是幾位觀察者源于宇樹最近的變化得出的結論,他們或提到宇樹在春晚后的知名度,或關注到投資方名單中出現知名機構,公司股份制改革也幾乎是每個人都提到的信號。
4月,王興興被問及是否有赴港上市的計劃時表示,“后續有可能,不確定”。5月下旬,宇樹的名稱從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月18日—19日,宇樹注冊資本從288.9萬元增至3.64億元,緊接著公司確認完成C輪融資。
對上市的猜測出現的更早,比如春節后宇樹發布提醒稱“所有新股或股東們的老股,都由宇樹融資負責人通過公司郵箱直接溝通和管理。不存在任何中間人、中間股東或中間公司”。C輪融資官宣后,傳聞更有細節,“宇樹和投資人都在積極推進IPO事宜,首選在A股上市,其次是香港”。幾周后,上市一事成為公開新聞,時間節點也同步曝光。
何時上市
按照輔導工作安排,2025年8—9月,中信證券將督促宇樹形成明確的業務發展目標和未來發展計劃,并制定可行的募集資金投向及其他投資項目的規劃;2025年10—12月,對宇樹是否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進行綜合評估,協助公司按相關規定準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申請文件。
也就是說,宇樹最早將在10月遞表,屆時外界將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
緊鑼密鼓推進的還有宇樹的同行。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已有14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向港交所遞表,且已有倉儲機器人極智嘉和礦山機器人博雷頓完成上市。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宇樹科技對標的是智元機器人,后者在7月8日宣布將通過“三步走”戰略,收購A股上市公司上緯新材。
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過60日,但收購方要約收購完成后,還有董事會選舉流程,智元機器人最終入主上緯新材的時間尚不能確定。
宇樹從遞表到上市,也有一套流程需要完成。按此計算,智元機器人大概率將早于宇樹完成自己的資本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機器人曾表示,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做出重大改變或調整的明確計劃,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含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明確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大重組明確計劃。
也就是說,兩者資本操作有本質的區別。宇樹通過IPO,帶著自身的機器人資產上市;而智元機器人通過收購,只是拿到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其本身的資產并沒有上市。
不到終極目標
盡管一切沒有定論,但多位觀察人士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上市速度“很重要”。
“更早上市影響定價權與品牌溢價。從定價權來說,后續公司上市往往依靠更早上市的企業估值,企業后續融資、并購都可以用股票作為支付工具。從資源吸收上看,政府資金支持、產業鏈訂單、人才都會向著更早上市的企業靠攏。”薩摩耶云科技AI機器人研究員鄭揚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也從估值、資本、市場教育等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解讀了更快一步的優勢。但他同時提示,“需要警惕概念泡沫。若缺乏技術壁壘或商業閉環,就算上市也可能淪為資本游戲的犧牲品,就像部分AI醫療企業,出現估值崩塌”。
回到產品本身,目前人形機器人正處在場景滲透階段,馬拉松、格斗、運動會的背后既有檢驗“智能”“體能”的考量,也有以賽促產的目的。
“宇樹科技年度營收超10億元。”6月王興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
和2023年上市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相比,宇樹科技的規模和前輩尚有差距。2024年優必選營收13億元,較上年增長23.7%;經調整凈虧損9.57億元,較上年擴大11.9%。
相比盈虧,人形機器人廠商更愿意談及未來。2025年智源大會上,王興興重申宇樹科技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機器人解放人類的生產力,去從事一些辛苦的工作,“宇樹機器人去跳舞、格斗,是公司希望通過AI技術讓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做各種全身動作。在終極目標沒有實現前,我們參加一些表演和格斗比賽,給大家展示一下真實情況,并產生一部分商業價值”。
按照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對AI發展的歸納,目前正處于第三階段推理AI階段,下一階段將進入機器人技術階段。底層AI基礎設施和應用層的機器人企業,都在路上。
剛剛舉行的鏈博會上,在展臺講解的宇樹科技渠道銷售負責人鄭紹玨不止一次被觀眾問道:“什么時候能進入家庭?”
“工業場景只是過渡,人形機器人會在家庭場景下爆發。”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多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當下,觀察者卻對工業機器人情有獨鐘,“這波具身智能上市潮,我最關注智元機器人,一是因為它進入資本市場的方式很特別,二是它的工業場景落地速度較快”,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鄭揚洋也認為,“工業機器人企業上市更容易,它們普遍進入了批量出貨階段。相比之下,人形機器人尚缺少規模性訂單,暫時無法驗證商業化的可復制性”。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