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光影營造的行走之塔,鐘表與照片堆疊的記憶通天塔,金屬板燈箱壘起的“塊塊塔”,傘骨構成的“大雁”塔……20多位當代藝術家以塔作為靈感源泉的眾多作品,與古絲綢之路上東漢至元代跨越千年的20余件珍貴文物同臺對話,構成上海敦煌當代美術館2025年度大展“登臨出世界”。
展覽以“塔”為探究焦點,圍繞“空間、儀式、文學”三大關鍵詞,從歷史現場、建筑式樣、文學意象與視覺藝術等多學科視角,展開對塔的多元觀察與理解。
這是敦煌當代美術館繼開館大展“境象敦煌”后,再度攜手國內外文博機構,續寫學術和藝術交流,此次攜手甘肅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展覽,匯集甘肅簡牘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敦煌市博物館、瓜州縣博物館、重慶寶林博物館等文博機構的珍貴藏品,并與大英圖書館、IDP國際敦煌項目等海內外平臺展開合作。“這是我們加深與文博機構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敦煌當代美術館致力于促進跨地區文化交流,既為上海的觀眾千里傳送來自絲綢之路的歷史瑰寶,也為文博研究、展陳展示與當代藝術實踐的融合提供新語境和新思路。”敦煌當代美術館館長杜晨艷坦言。
塔,作為一種獨特的建筑類型,其形態與意涵在文化與技術的碰撞中發展變革:從古代印度佛教信徒結合墓葬與紀念佛成道處的“窣堵坡”(stupa)磚石結構覆缽塔,到其后衍生出的“塔廟窟”,再到傳入中國后與“仙人好樓居”的文化傳統、高臺式布局與木結構建筑傳統結合而生的中國佛塔(pagoda),直至現當代世界,建筑師與藝術家繼續利用新的材料結構與視覺技術,不斷構建出高聳的地標與符號。這些塔的流變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在展覽中沿著“浮圖、塔林、天宮、地宮、世界之軸”五大章節循序展開。
展覽從不同視角出發,讓觀眾得以進入同一座不同的塔:在作家筆下,涌現的經驗、情感與思辨的塔;在歷史學者的研究中,顯現的作為歷史場域和文明互鑒的塔;在建筑學者實地考察時,看見的營造方式不斷流變的塔;在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里,那些被挪用、重構并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展開對話的塔……由此,對應塔的建筑構成與象征維度,展覽也仿若一座寶塔,邀請觀者登臨其中,探尋塔的開放意義。
古今對話,賦予展覽別樣的意味。此次展出的文物類型非常豐富,包括車馬儀仗器、石造像塔、繪畫、經卷、金銀器、陶塑與碑刻等。其中每一件,幾乎都有與之對應的當代創作啟發跨時空的聯結與想象。
例如,在“浮圖”一章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家鄭靖以《映心》回應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寶塔心經》。作為唐代敦煌遺書中的代表性圖文文獻,《寶塔心經》現藏于大英圖書館,其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塔形結構書寫,全文布局仿佛一座樓閣式塔,以書法與圖像交織出一種可“行走”的視覺邏輯。而鄭靖通過光影媒介的位移,想象《寶塔心經》寫經成塔的精神空間,以繞塔儀式回應千年前的紙上行走。值得一提的是,《映心》所采用的字體“漢儀敦煌當代隸楷”由敦煌當代美術館和漢儀字庫聯合開發,數字敦煌字庫項目支持。
又如,在“塔林”一章中,藝術家林舒拍攝的定州開元寺塔、泛舟禪師塔等影像之塔,與文物陳列柜中的實物之塔彼此觀照。自2017年以來,林舒已遍訪80余座佛塔,將身體感知與影像捕捉結合。佛塔與他理想中攝影所應具備的純粹與深邃不謀而合。他在塔中看見建筑、信仰、傳統藝術與個人經驗的交匯點,也找到與內在自我的對話路徑。而作為唐初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瓜州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象牙造像》是值得品賞的一座實物寶塔,以整塊象牙浮雕成書頁之狀,合掌對開,雕刻279位人物細如毫發。它原藏于榆林窟,原件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本次展出的是由北京工藝美術研究院象牙雕刻大師趙德興于1984年依原件復制的唯一作品。
文學創作者們則以文字為磚石,構筑起意象紛呈的“文心之塔”。作家馬伯庸為此次展覽特別創作詩作《慶州白塔詠》,回應家鄉赤峰的地景記憶與精神意象;策展團隊特邀書法家魯大東,以書法與篆刻再造此詩,提示觀者對于文字的視覺閱讀路徑。此外,多媒體藝術團隊Funes以《登臨送目》為題,將大量唐代佛塔珍貴的高空視角數據轉化為觀展體驗,讓如今因保護文物、無法親身登塔的觀眾也能“登高遠望”,一瞰塔周的山水格局。
藝術家鄔建安的雕塑《白日夢的森林》受漢代搖錢樹的啟發,巧妙呼應從重慶寶林博物館遠道而來的東漢搖錢樹。而藝術家梁紹基的《天庭》則構建起一處莊嚴的儀式現場,借鑒蠶體絲腺,融合仿生、建筑與信仰意象,喚起對生命存在的深層感知。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參與2025年春季敦煌國際藝術駐地的兩位藝術家——侯雨岑與張翀,以及建筑師張佳晶,從敦煌的壁畫圖像、建筑意象與歷史文獻中汲取靈感,在此次展覽中呈現他們在敦煌駐留期間的在地回應。侯雨岑以編織為方法,構成由金屬纏繞而成的裝置《網中千相》,呼應人與人之間復雜而敏感的連接狀態。張翀則圍繞壁畫圖像與歷史敘事展開實驗,以動態裝置《大雁》構建一場關于“相”的視覺禪辯。張佳晶以本次展覽的空間設計實踐,回應絲路之上的建筑文化遺產。他以塔窟為概念構建了一個時空交錯的立體檔案,不僅為觀眾提供震撼的視覺經驗,更希望邀請觀眾從物理空間走向時間維度的哲學思考。
作為首個系統聚焦“塔”在歷史、建筑與當代表達中多重意義的專題性展覽,“登臨出世界”匯通考古文獻與當代藝術實踐,構筑一座多維敘事之塔。館方希望觀眾登臨其上,于高處照見世界的深遠,于登臨中回望自身的尺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