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來 編輯|徐 來
特朗普一邊高喊“對華緩和”,一邊簽下一張93.5%的高稅單。
150國收到函件,全球疑云密布,背后算盤到底怎么打的?
特朗普突然發函150國
7月中旬,美國傳出一份極不尋常的“通知信”:150多個國家可能很快被統一征收10%或15%的關稅。
消息一出,全球市場一片警覺。
歐洲、印度、巴西等國家立即組織評估會,企業界和貨運圈率先起了波動,這是明確威脅。
白宮沒有公開完整名單,只說涉及“有貿易順差”的國家,而外界普遍推測,中國必定榜上有名。
特朗普政府動的這步棋,表面是對全球征稅,實際目標瞄準中方,手法熟得不能再熟。
表面看是一視同仁,細查條款,每一條都精準地擊向亞洲制造重地,尤其是新能源、化工、機械和礦物原料這幾塊。
這時候中方并沒有主動表態,也沒有主動請愿。
各路分析都在猜:中國是不是獲得了某種“豁免”?
真相不是這么簡單,美國這次動用的是“對等關稅”概念,什么意思?
就是美國進口你100億美元的貨,而你只進口我30億,那我就拿70億缺口為基礎來加稅補回來。
這種算法聽起來“公平”,其實是單邊理解,這是在定規則。
而且特朗普明說,這些國家“被通知”,并非“共同協商”,這種語氣背后透著什么?透著一次試壓,一次集中打擊,一次輿論預設。
中國外交部門沒有回應這個“特殊照顧”的猜測,只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會“堅決捍衛合法貿易權益”。
這話說得非常克制。
沒人喊話特朗普,也沒人表示希望獲得豁免,中國保持沉默,這種沉默很壓迫。
特朗普想打的算盤是:對全球喊打,讓中國看見形勢,再通過私下讓步換來緩和信號。
只是這次,全世界看得都更清楚了。
歐盟第一個懟上來,法國農業部、德國工會、意大利商會、比利時財政委員會同時發聲明,要對美“高關稅計劃”做出對等回應,提前把反制清單準備好。
印度也沒有閑著,剛和美方宣布“進入深度經貿合作階段”,一聽要被征收統一稅率,立刻國內炸鍋。
議會內多個派別提出質詢:是不是“被美國牽著走”?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出口重心?幾個省直接暫停了對美部分訂單的出口安排。
這說明什么?說明特朗普搞這一波全球統一加稅,并沒有換來統一配合,反而先攪亂了局勢。
全世界不傻,都在看美國出牌邏輯到底有沒有破綻。
中國此時不動,不代表沒有動作。
這次不是中方開戰,而是全世界圍著美國的“通牒函”展開博弈。
一個全球征稅名單,變成了一場外交壓力測試,誰頂得住,誰坐得穩。
93.5%關稅打在石墨上,中方回應冷靜,外界卻炸開鍋
特朗普團隊發完函不久,另一個數字跳了出來——93.5%,是針對中國陽極級石墨產品的“反傾銷初裁稅率”。
陽極級石墨,是電動車、儲能電池、特種材料的核心原料。
全球70%的出口份額來自中國,美方突然決定對這一產品征收近乎“封殺式”的稅率,這個操作就不尋常了。
商務部公告稱,中國相關產品存在“傾銷與補貼”,初裁征收93.5%。
業內專家隨即推算,若加上現有通用關稅、反補貼稅與海關服務費,最終到岸成本可能接近160%。
外媒第一時間報道這一裁定,市場股價隨即波動,中國石墨產業出口企業股價集體下跌,歐洲和韓國電池供應商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有人說:“這是美國給中國的特殊待遇?”
小尋看完只想反問一句:這樣的“特殊”,你要不要?
陽極石墨這個點打得非常狠,不像以前打鋼鐵、鋁、光伏這些“外貿紅海”,石墨是戰略礦產,是新能源未來的核心鏈條之一,打這個,是精準控制未來競爭。
外交部回應這件事時沒有過多展開,只說請媒體向主管部門了解細節,同時強調“互利合作、市場導向”。
小尋查了美方公告時間線,發現這次石墨案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就啟動了調查程序,只是初裁突然公布,打在了特朗普“對華示好”風口上。
這么說來,外界傳的“中方得到特別照顧”就徹底站不住腳了。
一個93.5%的反傾銷稅,一個150國的全球加稅函,再加中方保持低調克制的態度,很清楚了:美國這次是邊打邊談,邊封邊撬。
想通過打一個重點,來換取整體談判桌上的空間。
中方看穿這一點,沒有表態、沒有邀約、沒有讓步,只留下一句話:我們會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而93.5%的石墨稅,在全球市場上引起連鎖反應。
先是美方電動車企業不滿,認為這會抬高電池生產成本;其次是日韓市場立刻跟進評估替代產地,再次是東盟國家提高了與中國礦產合作的接洽頻率。
這一切是別人主動找上門的。
特朗普動的是關稅,撼動的是全球新能源鏈的底盤。
這下美國自己也得算賬:想拉制造業回流,卻先砸供應鏈關鍵環節;想壓中國出口,卻先逼別國繞開美國采購。這算哪門子勝利?
小尋看到這里,很想問一句——如果關稅用來打壓,最后受傷的究竟是誰?
中方不急,全球先亂,特朗普節奏徹底被打亂
石墨稅還沒消化完,150國關稅計劃余波未了,歐洲那邊先炸了。
法國總統開會當天直接表態,拒絕任何美方“單邊懲罰”條款,數字稅、碳關稅、農產品都不讓步。
德國議會發言更狠,說這叫“技術綁架”,是勒索。
歐盟不僅嘴上說,還真動了手,布魯塞爾緊急調整談判通道,把美國列入“需要對等關稅談判國家”,并點名美國農產品、頁巖油、航空零件、半導體設備作為可能反制項目。
美國剛想對中國加壓,結果歐洲搶先攔下了路口。
印度也不客氣,剛簽完新能源技術合作備忘錄,轉頭就在國會討論“如何避免對美依賴過深”。
孟買港口協會建議減少美貨訂艙額度,紡織業和藥品出口商提出:能不能先往中東、非洲分流?
小尋判斷:特朗普手里的這副牌,根本打不成形。
他原本想在中美間找平衡,用打其他國家來當鋪路石。誰知道鋪路石直接反腳踢回來。
外界都以為中國會是主要被打擊目標,結果全世界都不配合,這局就散了。
中國商務部沒一句激烈言辭,只說:“任何加稅行為都應在平等和世貿框架下處理。”不接招,不升級,不跟著跑,就是穩住局面,讓對方自己亂。
這種不動聲色,才最讓白宮頭疼。
美方原以為中方會馬上抗議、喊話,然后制造一場“中美吵架”輿論。
這樣他就可以反向包裝成“對內強硬、對外談判”的政治秀,結果現在沒人配合他演戲,反而是歐盟、印度上來就搶戲。
輿論也開始松動,美企協會發布調查,關稅計劃一旦啟動,出口下降幅度將達12%—17%。
不少中小企業已經取消了下季度訂單,因為“不知道稅率怎么算”。
你說征10%,結果落地卻是93.5%,誰還敢做生意?特朗普打碎的是市場信心。
市場的回應最直接,資金開始外流,貨輪換航線。
美元匯率短期上漲,長期交易量卻下滑。
美國內部也開始分裂,一邊是戰鷹高喊“必須整頓全球”,一邊是產業界不斷要求“回到穩定”。
你說他是在布局?不,他是在拆局。
拆掉了自己的外交緩沖,拆掉了中美之間還能搭建的技術溝通機制,也拆掉了盟友對美國的信賴。
小尋覺得,這場對中國陽極石墨的高稅,就是一次信號測試,而全球的回應說明:這是誤判。
博弈還在繼續,真正穩住局面的不是稅,而是定力
陽極石墨關稅事件之后,市場進入一個微妙階段。
中國沒報復,歐盟加快談判,印度左右搖擺,韓國、日本加強“非美聯通”,美國反而成為“外溢效應”的中心。
中方此時依舊沒放狠話,而是靜悄悄地做了幾件事:
先是商務部出臺文件,規范石墨出口管理,進一步審核對外轉移路徑。
然后發布綠色能源礦產政策文件,把關鍵資源戰略儲備和出口許可綁定起來,這個節奏,看起來沒動,其實每步都卡著全球關節來走。
再看外交動作,7月以來,中國與中東、東盟、非洲舉行了多輪“能源+金融”對話,涉及電池原料、稀土、石墨等產業鏈。
中方沒喊對美反制,也沒打貿易戰牌,而是選擇用外交+監管+合作三條線同時拉起戰略緩沖。
對比來看,特朗普這一套打加稅、攪市場、壓供應的操作,明顯過于急躁。
節奏一亂,全局皆亂。
中國沒有去配合演出,這才讓美國“孤立對抗”的行為失了對象。
小尋想說,全球都在看中方怎么出手,這次中方真正厲害的地方是——什么都沒出手,只讓別人先動,這種操作,就叫定力。
中國不動聲色,反而收獲了“穩定”“可預測”“可談判”的新角色標簽。
這次的陽極石墨事件,也許只是一個開端,但給全球的啟示很明確:不是所有高稅率都能換來優勢,有時換來的,是被防備。
參考資料: 1.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陽極級石墨征收93.5%反傾銷稅》·澎湃新聞·2025-7-18 2. 《特朗普擬對150國統一征收10%或15%關稅》· 華爾街見聞·2025-7-17 3. 《外交部回應美國對陽極石墨征稅問題》·新華網·2025-7-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