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白宮東廳里,特朗普舉著一張14歲孩子的遺照,對著泣不成聲的母親說:"中國會判他們死刑的。"
前腳剛給中國加關稅,后腳就指望人家替你"執行家法"?這操作,真讓人看不懂了。
美國啥時候連死刑都想"外包"了?這場哭戲背后到底在打什么算盤?
作者-山
這場政治秀有點過頭了
說實話,特朗普這次的表演真是讓人哭笑不得。7月16日這天,白宮東廳被布置得莊重肅穆,前排坐著一群失去孩子的美國家庭。
特朗普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的時候,突然掏出那張照片,像舉著一面旗幟似的。
你說這不是瞎鬧嗎?就在幾天前,這位總統剛對中國實施新一輪20%關稅,涉及電動汽車、鋼鐵、光伏等多個行業。
現在一轉臉,又指望中國替美國"執行家法"。這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操作,連好萊塢編劇都不敢這么寫。
更離譜的是,特朗普說這話的時候,那表情就像個期待家長幫忙教訓孩子的鄰居。可問題是,美國聯邦法根本不允許總統單方面決定死刑政策。
他這句"我相信中國會執行死刑",實際上就是個空頭承諾,純粹是為了制造鏡頭效果。
整場活動就像一出精心編排的政治劇。觀眾席坐滿了選民、媒體、議員,每個人都在看著總統的表演。
鏡頭對準那張孩子的照片,對準母親的眼淚,對準特朗普堅定的表情。劇終時全場鼓掌,法案簽了,鏡頭收走。一地情緒殘響留在新聞快報里,而真正的問題還在原地打轉。
這場鬧劇的背后,其實藏著一個更大的故事。
美國這鍋毒藥湯是怎么熬出來的
真是沒想到,美國的芬太尼危機竟然是自己一手釀造的。這事兒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那時候有句時髦口號叫"免于疼痛是基本人權"。
聽起來多溫暖、多人道啊,但資本的嗅覺總能在最溫暖的地方聞到血腥味。
普渡制藥這家野心勃勃的醫藥巨頭,把這句口號變成了印鈔機。他們的"明星產品"叫奧施康定,藥效堪比海洛因,成癮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在藥企鋪天蓋地的營銷攻勢下,它卻被包裝成了"安全無害、不成癮"的止痛神藥。
這下好了,一條完美的"成癮流水線"就此開動。藥企負責用金錢和謊言收買專家、媒體,甚至搞定了本該監督他們的政府官員。
一個審批藥品上市的監管者,前腳給奧施康定大開綠燈,后腳就能跳槽到藥企當高管,年薪翻25倍。這已經不是腐敗,而是公開的權力交易。
醫生們在這場狂歡中開藥如撒糖,保險公司也樂得慷慨報銷。無數普通美國人,可能只是一次工傷、拔了一顆牙,或者做個小手術,就從醫生手里接過了那瓶"止痛神藥"。
他們滿懷信任地服下第一片藥,誰能想到,那竟是墜入深淵的第一步?
當奧施康定的驚天騙局終于敗露,監管的鐵拳姍姍來遲時,問題來了:那數百萬已經被"合法"培養出來的癮君子,他們該咋辦?市場從不等待,芬太尼就像是為這個扭曲的市場量身定做的"升級版"替代品。
問題來了,這滿地的爛攤子該咋收拾?
中美這場"責任戰"越打越精彩
中國這邊可不買賬。面對特朗普的"死刑期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堅的回應那叫一個干脆:"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這話說得夠直白,也夠硬氣。
說實話,中國在芬太尼管控上做得確實到位。從2019年起,中國就成為全球第一個將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的國家。
在中國,芬太尼類物質必須存放在雙層保險柜里,由資深醫師層層審批簽字,確保每一毫克都用在最需要的病人身上。這種管控嚴密程度,連美國當時都表示"積極評價"。
可現在風向一變,芬太尼再次泛濫,責任就又被甩到中國頭上。這就有點過分了吧?美國CDC數據顯示,2023年單年死于芬太尼的人數已接近7萬人。
這個數字逐年攀升,但特朗普不去反思自家的監管漏洞,反而把鍋一甩,指向外部。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特朗普一邊對中國加征關稅,一邊又指望中國幫忙"執行死刑"。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連他自己的智囊團都覺得荒誕。
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拒絕為美國毒品危機背鍋,可特朗普還在那兒自說自話,制造"民意假象"。
美國媒體當然也不閑著,《紐約郵報》《福克斯新聞》紛紛跟風報道"特朗普稱中國將處決毒販"。而在中國網絡上,公眾對這種"借圖說事"的策略普遍反感。有評論直言:"美國自己毒品泛濫,還賴到中國頭上?"
說到底,這事兒的根還得從美國自己身上找。
選票面前啥都是工具
我覺得這事兒就是典型的選票政治。特朗普很清楚,芬太尼話題已經不是單純的毒品管控問題,而是他競選路上的一張王牌。
對選民來說,簡單粗暴往往最有效——把毒販送上電椅,看似比關掉藥廠更直接。
說白了就是,真正的芬太尼危機解決需要美國向龐大的醫藥復合體宣戰,要挑戰根深蒂固的文化,要得罪無數的利益集團。
這太難了,也太"政治不正確"了。砍向芬太尼的每一刀,都可能砍到醫藥巨頭的金脈,砍到監管機構的腐敗,砍到那龐大成癮群體的選票。
而把責任推給一個遙遠的國家,顯然要輕松得多。難道真以為舉個照片就能解決問題?特朗普當然知道這些,只是太復雜、太難說清。他需要的不是解釋,而是"打得狠、講得快"的畫面感。
加州蘭卡斯特市長帕瑞斯的想法更極端,他甚至提出把沒收來的芬太尼免費發給癮君子,讓他們"安樂死"。這種瘋狂的想法雖然遭到反對,但也反映出美國社會對毒品問題已經到了絕望的臨界點。
問題是,美國禁毒不徹底的根本態度決定了,即使剿滅了芬太尼,以后也會有其他新毒品產品出現。
而特朗普的"甩鍋外交",除了制造更多國際爭議,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幫助。毒品仍在街上賣著,還是兩毫克致命,還是比糖果還便宜。
結語
說實話,特朗普這招"借刀殺人"玩得挺溜。把復雜的制度問題包裝成簡單的外交施壓,既能賺眼淚又能拿選票。
但問題是,芬太尼危機的根子在美國自己的醫藥體系,不在別人家。真想解決問題,得先把自家那些"合法毒販"收拾了再說。
這種"甩鍋外交"或許能贏得一時的民意支持,但終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面對這種國際責任推諉,你覺得中國該硬扛回去,還是該冷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