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山東人不會不知道吧!
齊魯大地,自古便是文化淵藪。
周武王封邦,姜太公治齊興漁鹽之利,周公旦營魯傳禮樂之教,奠定 “齊風魯韻” 的根基。
至春秋,孔子在曲阜杏壇講學,“仁”“禮” 思想穿越兩千五百年,
成為華夏文明的精神主軸;
孟子繼之,“富貴不能淫” 的浩然正氣,至今仍激蕩人心。
時代變遷中,這片土地從未停下腳步。
大運河漕運的千帆曾映照著它的繁華,黃河改道的濁浪也見證過它的堅韌。
杜甫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的贊嘆,道出這里人才輩出;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的絕唱,彰顯齊魯兒女的風骨。
從曲阜三孔到青州古城,文化根脈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民風如泰山沉穩,民俗似汶水綿長。
膠東漁村祭海的鼓點,鄒城孟廟祭孟的古樂,交織成活著的文化記憶。
年夜飯的餃子里藏著硬幣,正月十五的花燈映著笑臉,透著孔孟之鄉的處世溫度。
飲食上,煎餅卷大蔥裹著鄉土氣息,蔥燒海參盡顯魯菜厚重,一粥一飯都藏著歲月的滋味。
今天,跟諸位聊聊山東十大桃,作為山東人你吃過哪幾種?
武臺黃桃
山東平邑縣武臺鎮的“甜蜜招牌”,清末就有種植記載,
果農用蒙山泉水和沙土地種出“武臺83”“錦繡”等品種,
金黃帶紅暈的果皮裹著橙黃果肉,甜度直飆16-18度,咬一口“脆生生的甜,蜜津津的香”。
這桃子和普通黃桃不同,果肉細膩無渣,離核一掰就開,
冷藏后更像“冰鎮糖水罐頭”,夏天吃解暑又過癮。
別看它皮薄,常溫能放三五天,外地人開車來拉,網友戲稱“黃桃界的愛馬仕”。
礦物質多,纖維少,老人孩子都愛啃,武臺人用它做罐頭、果脯,連桃核都留著串手鏈,
這口甜,從清朝甜到現在,真不是吹的。
肥城桃
那真是“甜得能粘住嘴”!這桃兒打明朝起就是皇家貢品,慈禧老佛爺都點名要嘗。
您瞅這果兒,單個兒足有半斤重,最大的能到一斤八兩,果皮薄得跟紙似的,輕輕一揭就露出乳白的果肉,
咬一口“咔嚓”響,汁水順著手指頭往下淌,甜得人舌尖發顫——測糖儀一量,15.4度!
比荔枝還甜半分,難怪當地人夸“甜得能掉牙”。
跟陽山水蜜桃的軟糯、奉化桃的酸甜不同,
肥城桃走的是“甜而不齁”的路子,果肉細膩沒渣,放軟了能拿吸管吸著喝。
當地老農種桃有絕活:不用化肥,專拿黃豆發酵當肥料,桃樹喝著山泉水長大,難怪甜得純粹。。
您要是來肥城,桃園里逛一圈,滿樹掛著紅臉蛋的桃兒,
摘一個在衣服上蹭蹭就能啃,老農準會笑瞇瞇說:“恣兒吧?這桃兒甜得能治心病!”
可不是嘛,這“佛桃”的名號,怕不是甜出來的?
青州蜜桃
這桃兒打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就有記載,明清時成了貢品,連乾隆爺都夸“甜得噻牙”!
冬雪蜜桃、青仲蜜、青霜蜜這些品種,個個是“晚熟扛把子”,
別的桃早下市了,它偏要等到11月立冬前后才紅臉,果肉綠中帶紅,
脆生生一咬,汁水“滋”地冒出來,甜得透亮!
放軟了更絕,皮一撕就掉,蜜汁兒直淌,老人孩子都愛這口。
這桃兒可溶性固形物能到24%,比普通桃高出一截,維生素C更是蘋果的8倍!
當地人管它叫“長壽桃”,根皮葉都能入藥,桃仁還是中醫常用藥。
別處桃兒多是嫁接的“改良派”,
青州蜜桃卻保留著原始野性——綠肉紅心,硬吃脆爽,軟吃香甜,硬桃黨軟桃黨都能和解。
黃河口蜜桃
這桃兒產自東營墾利,黃河入海口那片沙土地,打清代起老輩子就在房前屋后種,
如今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沙土地透氣性好,黃河水一灌,甜度直接拉滿,當地人夸它“甜賽蜜糖”,咬一口脆生生直淌汁兒,連桃核都帶著蜜香!
蜜桃分早中晚熟二十多個品種,從五月能一直吃到十月。
早熟的“早紅寶石”像顆紅瑪瑙,中熟的“新川中島”果肉細膩,
晚熟的“寒露蜜”能存到深秋,糖度能到18%以上。
別看它皮薄肉厚,可溶性固形物15%起步,維生素C含量比橙子還高,脆甜黨直接啃,軟甜黨放兩天更綿密,咋吃都帶勁!
比起陽山水蜜桃的軟糯多汁,黃河口蜜桃更講究“脆”的口感,沙土地種出的桃肉緊實,咬著“咔嚓”響。
安丘蜜桃
產自山東濰坊安丘市,本地人管它叫“家桃”,外地人來了都得嘗口鮮。
這桃來頭不小,1958年從鄉土品種“九月菊”里選育出來,
1986年被專家認證為晚熟桃里的“尖子生”,
1987年直接進了國家名優稀特果品名單,連著四年擺上國宴桌,天安門觀禮臺都吃過它!
這桃長得俊,圓滾滾的果面底色黃綠,頂著片紅暈,單果最重能到350克。
咬一口“咔嚓”響,果肉白綠透紅,脆生生離核,汁水甜得跟摻了蜜似的,含糖量最高21度,比普通桃子高出一大截。
本地人總說“白釀啊囊,這桃賽冰糖”,外地人嘗了都夸“奇好”,連日本韓國都搶著要。
跟陽山水蜜桃比,它晚熟一個月,糖度更足;
跟新疆蟠桃比,肉細沒渣,放十天半個月都不軟。
蒙陰黃金蜜桃
那可是有兩千多年栽種歷史的老味道!
西漢時的桃核、清代的縣志都記著它,2005年還上過國宴,妥妥的“桃中貴族”。
蒙陰人種桃講究,棕壤土配大溫差,甜度直接飆到15°以上,
比普通黃桃還甜兩個度,咬一口“真甜呼”得直咂摸嘴。
這桃通體金黃,皮薄得跟紙似的,硬吃脆爽,軟吃爆汁,果肉細膩沒渣,帶著股子芒果香。
當地人管它叫“蜜罐子”,外地人嘗了都喊“恣兒”!
71萬畝的種植面積,年產量22億斤,
全國每三個蜜桃就有一個是蒙陰的,這排面,你說值不值得打卡?
惠民蜜桃
這桃兒可是大年陳鎮的“心頭寶”,1969年從農家院里偶然發現,
經過三十年精心選育,才有了現在這“甜過初戀”的品種。
當地人管它叫“蜜罐子”,咬一口甜得直咂摸嘴,外地朋友來了都得捎兩箱走,直夸“真得勁”!
這桃兒長得也喜人,黃皮裹著紅暈,果肉橘黃細膩,汁水多得能吸溜。
最絕的是甜度,含糖量能到22%,比普通桃高出一大截,卻甜而不齁,帶著股清香味兒。
耐儲運也是一絕,常溫放半個月都不帶軟的,南方朋友也能嘗到新鮮味兒。
現在這桃兒還成了地理標志產品,連專家都夸它是“桃中貴族”。
夏天來山東,不啃倆惠民蜜桃,那可真算白跑一趟!
麻蘭油桃
山東平度人的“蜜罐子”,外地客的“鮮春第一口”
在平度白沙河街道,麻蘭油桃是刻進骨子里的甜。
麻蘭油桃的品種能湊一桌“全桃宴”:
早熟的中油四號5月就登場,脆甜多汁;中油十六號6月接棒,甜度直接拉滿;
露天種的珍珠棗油桃7月壓軸,果肉硬脆帶股子棗香味。
當地老農說:“咱這桃兒甜得賽過蜜罐子,脆生生的果肉像咬了口春天。”
外地朋友來打卡,大棚桃4月就能嘗鮮,露天桃6月底才姍姍來遲,但那股子“桃味”更濃。
咬一口,汁水在舌尖炸開,甜中帶點微酸,像極了小時候偷摘的野桃。
如今麻蘭油桃早不是本地人的專屬,北京、大連的貨車上常年拉著它,連南方客人都說:“這桃兒,甜得人心尖兒發顫!”
里口山的蟠桃
當地人夏天的“心頭好”!
這桃子打從清代就藏在深山里,20世紀80年代王家疃村開始規模化種植,
如今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果形扁扁的像個小圓盤,果皮乳黃透紅,咬一口“咔嚓”脆,
甜得直沖天靈蓋,果肉細膩無渣,核還小得可憐,本地人夸它“甜得掉牙,真稀罕人”!
跟普通圓桃子比,里口山蟠桃更“有嚼頭”,甜而不齁,汁水多到能“爆漿”。
從六月早露蟠到十月晚熟款,能吃小半年,城里人趕早市搶著買,連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愛這一口。
別看它身價比普通桃高,但吃過的人都念叨:“這錢花得值!”
要我說,來威海不啃倆里口山蟠桃,等于白跑一趟!
王家莊油桃
在山東萊西,響當當的“明星水果”!
這油桃啊,是普通桃的變種,當地人都叫它“李光桃”,光聽這名兒,就能想象它那油亮光滑的果皮,像涂了層蜜似的。
要說歷史,那可追溯到1996年,萊西市武備鎮就被山東省定為優質果品基地,
還戴上了“中國油桃之鄉”的桂冠,這地位,杠杠的!
王家莊油桃分香甜型和甜酸型兩大系列,十幾個品種,像“艷光”油桃,在博覽會上拿獎拿到手軟。
這桃子個頭勻稱,單果能到280-350克,果面紅得透亮,咬一口,脆嫩爽口,甘甜多汁,纖維還少,核小肉厚,吃起來那叫一個過癮!
當地人夸它“真得勁”,外地人嘗了也直豎大拇指。
跟普通桃子比,油桃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毛!表皮光滑,洗洗就能直接啃,方便得很。
口感上,油桃更脆,水分適中,而普通桃子熟了后肉軟多汁。
俺們山東的桃兒,從春啃到秋,甜得齁嗓子眼兒!
甭管是樹上現摘的脆生勁兒,還是捂兩天軟和的蜜乎勁兒,
您就蹲樹蔭底下,衣裳蹭蹭桃毛,咔嚓一口——那汁水滋出來,甜得直沖天靈蓋兒!
啥煩心事兒都就著桃香咽下去了,日子都甜亮堂嘍!還等么?
趕緊挑個軟和的,咬一口,恣兒不恣兒?
(配上你呲牙笑的表情包,得勁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