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府邊上有個小村子,住著張老漢兩口子。倆人四十多才盼來個兒子,那真是寶貝得不行,捧手里怕摔了,含嘴里怕化了,起名叫張寶,就盼著他將來有出息。
張老漢在鎮(zhèn)上扛大包,最苦最累的活計;老伴在家喂豬縫補,一個銅板恨不得掰兩半花。可再苦再累,只要瞅見兒子,心里就甜滋滋的。老兩口常念叨:“咱沒文化,這輩子就這樣了,得供寶娃念書,將來光宗耀祖。”
張老漢發(fā)了工錢,自己舍不得吃口肉,全給兒子買筆墨紙硯;家里重活累活從不讓張寶沾手,怕累著。老伴更是省吃儉用,有啥好吃的全緊著兒子。張寶腦子機靈,書念得確實好,在學堂總拔尖,可就是對爹媽沒個好臉色,油瓶倒了都不扶,覺得爹媽疼他是天經(jīng)地義。老兩口總寬慰自己:“娃還小,大了就懂事了。”
一晃張寶長到十七八,書念得多了,對爹媽反倒更橫。有回隔壁劉大娘送了碗蕎面餃子,張寶娘舍不得吃,想留著給兒子。結(jié)果張寶放學回來,見碗里少了幾個,當場摔了筷子:“你多大歲數(shù)了,跟我搶餃子?饞瘋了?”張寶娘心里跟針扎似的,可還盼著他科舉能有出息。
進京趕考那天,老兩口天不亮就起來收拾。張老漢把東拼西湊的碎銀子塞給兒子:“路上省著花。”張寶掂量著銀子,臉一耷拉:“就這點?塞牙縫都不夠。”他娘趕緊褪下祖?zhèn)鞯挠耔C子:“這是咱家壓箱底的,實在難了就當了,緩過來記得贖回來。”張寶一把抓過鐲子塞包里,頭也不回地走了。張老漢還想囑咐幾句,被他不耐煩地頂了回去。老兩口看著兒子背影,心里涼了半截。
其實張寶早打了歪主意:“我要是中了官,說爹媽是扛活喂豬的,還不被人笑掉大牙?真有那天,就不認他們。”結(jié)果他名落孫山,一股邪火全撒在爹頭上,覺得是爹說的喪氣話害了他,也沒臉回老家,就在京城一家藥鋪當了賬房。
他算賬麻利,藥鋪老板挺待見他,想把閨女許配給他,讓他接爹媽來商量婚事。張寶慌了,撒謊說自己是孤兒。老板更心疼他了,閨女也點頭同意。沒多久,張寶成了上門女婿,老板把藥鋪和幾家客棧都交給他管,他在京城也算有頭有臉了。
老家這邊,老兩口盼星星盼月亮,沒等來兒子一封信。張老漢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沒多久就走了。劉大娘來串門,跟張寶娘說:“京城里有個叫張寶的大老板,你去瞅瞅,萬一就是咱寶娃呢?”老太太揣著個破包袱就上了京城。
還真讓她找著了。看著那氣派的大宅子,老太太鼓起勇氣敲門。張寶出來一見是親娘,臉都白了,一把推開她:“你咋來了?不在家喂豬跑這干啥?”老太太哭著說他爹的事,張寶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等她哭完,不耐煩地問:“你直說,來干啥?”
得知娘想投靠,張寶臉都氣白了:“我現(xiàn)在家大業(yè)大,你這模樣讓人看見,我臉往哪擱?留下可以,不許跟人說你是我娘,就說是遠房親戚來幫工的。”老太太含淚點頭,在后院干起老本行喂豬,看著兒子一家三口,連句話都不敢說。
好在張寶媳婦心善,常讓老太太幫忙看孩子。這天老太太喂豬,看著小豬崽拱在母豬懷里,忍不住念叨:“你這老母豬都比我強,崽子能跟你親近,我親兒子親孫子在跟前,都不敢認……”這話正好被來送孩子的張寶媳婦聽見了。
媳婦追問之下,老太太把實情全說了,還指著她手腕上的玉鐲子:“這就是我給寶娃的那只。”媳婦又驚又氣,把事告訴了爹。藥鋪老板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當場收回所有鋪子,帶著閨女、老太太和小外孫搬到另一處大院。
張寶從天上摔地下,灌得爛醉如泥,被平時受他欺壓的仇家揍得半死。打那以后,京城里再也沒人見過他。
老話講“慣子不孝”,真是一點不假。愛孩子得有分寸,教他感恩懂事比啥都重要。忘了本,背棄爹媽,注定沒好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