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人這次展現出驚人能量。
一場本該低調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爆發出全民熱潮。端午節結束,省內多個賽場涌入18萬觀眾,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達7億次——官方自嘲的“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瞬間點燃地域歸屬感。
常州球迷舉著巨型蘿卜干道具入場,南通大巴懸掛“輸球無妨,海鮮管飽”標語。宿遷與徐州的較量最具張力:宿遷海報用項羽元素造勢,徐州隊在補時階段扳平比分后,在線討論區涌現“宿遷似項羽,徐州學劉邦”的熱議。
曾被視為江蘇“十三太保”各自為政的標簽,在賽事中轉化為獨特魅力。
蘇州主場球票綁定陽澄湖大閘蟹優惠券;
淮安發放包含當地景點的觀賽指南;
南京與無錫的“鹽水鴨vs水蜜桃”海報成為熱銷文創產品。
輸球方也不甘示弱。常州負于南京后推出“叫南哥”紀念品,南通則以特產反擊。社會學者分析指出:“自嘲轉化為生產力,地域差異成了經濟引擎。”
中國足協2024年統計顯示,“蘇超”場均觀眾9852人,超出部分職業聯賽。消費轉化同樣搶眼:
常州賽場周邊酒店假期漲價60%,蘿卜干銷量翻番;
鹽城“看球送螃蟹”活動三天發放2萬張提貨券;
鎮江文旅部門測算:客隊球迷人均消費超800元。
南京一位球迷帶孩子跨城觀賽,兩天支出約5000元:“海鮮、景區、紀念品一件不落。”
組委會在《新華日報》采訪中強調,學生球員名額保留10%:“這關乎年輕一代對家鄉的認同。”此舉呼應江蘇球迷的集體記憶——2021年江蘇蘇寧俱樂部解散事件,曾重創本地職業足球生態。一位老球迷在賽場拉起橫幅:“無豪門贊助,草根亦能閃耀。”
516名注冊球員包含85名大學生和69名高中生。南通隊一名18歲球員升學后,被新同學調侃:“下次別讓常州輸太慘。”
對比部分職業賽事困境更顯反差:某低級別聯賽場均觀眾不足2000人,而“蘇超”188元門票被搶購。經濟實效同樣鮮明:
宿遷地方美食三天售出上千份;
無錫水蜜桃結合賽事促銷單日破百萬元。
商學院觀點指出:“特產比球星更具商業黏性——球員會流動,鴨血粉絲湯永遠屬于南京。”
模仿熱潮正在蔓延。揚州籌備類似足球項目,南通探索漁港賽場方案,連云港策劃主題對決。研究機構調研后總結:“足球場變身商業展臺,比分成為地域名片。”
國外球迷留言感嘆:“觀眾規模遠超我國聯賽,中國草根足球值得學習。”
徐州一處文化地標新增球迷留言:“球場見真章”。
賽事證明:跨城較勁源于熱愛,特產熱賣彰顯真實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