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暑氣漸濃,但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陳東鄉,微風里飄來的不只是熱浪,更有葡萄的清甜香氣。眼下,當地的葡萄園迎來了豐收季,一串串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不僅讓游客嘗到了夏日的甜蜜,更奏響了鄉村振興的“豐收樂章”。
7月21日,記者走進永定區陳東鄉城東村源華家庭農場的葡萄園,在充足的日照與果戶們的悉心養護下,一行一行粗壯的葡萄藤枝繁葉茂,一串串青綠、酒紅、玫紫色的葡萄,猶如一顆顆璀璨的“寶石”,錯落有致地綴滿枝頭。農場主江源春和果農們正忙著為客人訂單采摘葡萄,而慕名前來的游客們穿梭在葡萄園里,體驗采摘葡萄的樂趣,享受夏日的甜蜜滋味。
“這里的葡萄真的非常好吃,又香又甜、又脆又純,我們家的老人孩子都很喜歡吃。”游客胡秀峰說道。
“工作日每天能賣1000多斤,周末客流量翻倍,最多一天可以賣3000斤。”永定區陳東鄉城東村源華家庭農場負責人江源春說,“我們園內的八個葡萄品種錯峰上市,早熟的夏黑、醉金香已售罄,戶太八號和紅富士正熱銷,43畝葡萄園年產10余萬斤,年產值100多萬元。”
說起種植葡萄的經歷,江源春感慨萬千。2014年,陳東鄉城東村因生態保護需要劃定禁養區,曾以養豬為業的江源春面臨轉型抉擇。“禁養不是絕境,而是轉機。”他敏銳捕捉到生態農業的潛力,2015年投入150萬元將養豬場改建為家庭農場,用40余畝土地建起大棚葡萄園。從生豬養殖到葡萄種植,隔行如隔山。江源春從零學起,剪枝、授粉、疏果、防病蟲害,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
“從種葡萄第一天起,我們就一直施有機肥。葡萄種植關鍵在管理、重點在培育、賣點在品質。在葡萄種植過程中,我們嚴格限制產量,每畝產量大約在2500斤左右,我們從剪枝、施肥、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到病蟲防治等生長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綠色環保要求進行。” 江源春說道。
在陳東鄉,葡萄種植只是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亮點。近年來,陳東鄉逐漸探索出“生態優先、品質為王、農旅融合”的發展路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稟賦,瞄準市場需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休閑農業+旅游”模式落地,引導農戶種植葡萄、百香果、蜜柚等特色水果,形成“四季有果摘、全年有客來”的格局。如今的陳東鄉,不僅有葡萄滿園的甜蜜,更有鄉村振興的活力。生態種植讓土地更肥沃,特色產業讓農民更富裕,鄉村旅游讓農村更熱鬧。江源春的葡萄園年產值超百萬元,成為當地“甜蜜經濟”的標桿;越來越多農戶跟著走上特色種植路,曾經的“禁養區”變成了“聚寶盆”。
(黃秋萍∣編輯: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