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標志著一年中陽氣最盛、氣溫最高的"三伏天"正式開始了。
這30天可謂是“黃金減肥期”,是調理體質、高效瘦身的"黃金窗口期"!
此時:
陽氣外達,代謝加速:
夏氣通于心,心主血脈。伏天高溫,人體陽氣順應自然而浮于體表,氣血運行達到一年中最活躍的狀態;基礎代謝率顯著提升,身體燃燒能量(消耗脂肪)的效率自然更高,事半功倍。
腠理開泄,濕邪易除:
"暑多夾濕",夏季濕熱交蒸,人體也易感濕邪。濕性重濁黏滯,是導致肥胖(尤其虛胖、水腫型)、困倦乏力、代謝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三伏天人體腠理(毛孔)開張,出汗是天然的排濕途徑,此時借助天力主動祛濕,效果遠勝平日。
冬病夏治,根基培固:
很多人的"胖"與"虛"(尤其是脾腎陽虛)相伴而生。陽虛則寒,寒則凝滯,水濕代謝不暢,脂肪堆積。三伏天陽氣鼎盛,是"冬病夏治"、溫補陽氣的最佳時節。
所以,我們要抓住"黃金三法":補陽、祛濕、排毒,在這30天的時間里,調節好身體的內在環境,實現健康有效的瘦身減重。
今天,邀請中醫減重專家范琳燕主任來和大家聊聊。
三伏天減肥:補陽、祛濕、排毒
1
補陽(添柴火):
溫煦身體,提升臟腑(尤其脾腎)功能,加速能量代謝。
茶方分享:
【扶陽健脾祛濕飲】(適合怕冷、易疲勞、大便不成形、舌淡胖有齒痕者)
材料: 黃芪、干姜(或生姜帶皮)、陳皮、炒薏米。
做法: 所有材料洗凈,放入養生壺或砂鍋中,加入約8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煮20-30分鐘,代茶飲用??煞磸蜎_泡。
功效: 黃芪補氣升陽,干姜/生姜溫中散寒,陳皮理氣健脾燥濕,炒薏米健脾滲濕。此方溫而不燥,重在振奮脾陽,驅散寒濕。
2
祛濕(清淤泥):
消除阻礙氣血運行和水液代謝的"垃圾",改善水腫虛胖。
方子分享:
【清利濕熱瘦身飲】(適合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黏、大便黏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者)
材料: 荷葉(干)、生山楂、赤小豆(非紅豆)、決明子(微炒)。
做法: 赤小豆可提前浸泡1小時。將所有材料放入壺中,加約10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或沸水沖泡燜泡30分鐘),濾渣飲用。
功效: 荷葉清熱利濕升清,生山楂消食化積、活血降脂,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決明子清熱通便降脂。此方清利濕熱,促進代謝廢物排出。
3
排毒(通渠道):
促進體內積滯的代謝廢物、濕熱濁邪排出,減輕身體負擔。
方子分享:
【理氣化濁輕盈飲】(適合壓力大、情緒郁悶、脅肋脹滿、女性經前乳脹、舌暗或有瘀點者)
材料: 玫瑰花、茯苓、炒麥芽、紅棗(掰開去核)。
做法: 茯苓、炒麥芽、紅棗先放入鍋中,加水約800毫升,煮15-20分鐘。關火前3分鐘放入玫瑰花,燜泡即可。溫飲。
功效: 玫瑰花疏肝理氣解郁,茯苓健脾寧心利水,炒麥芽消食和中疏肝,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此方重在疏通氣機,化解因氣滯導致的痰濕瘀阻。
范琳燕主任表示,以上茶飲方,大家可根據自身體質側重選擇:
范琳燕主任還分享了幾個日常調養小技巧:
1.運動:抓住"天時",事半功倍
擇時: 優選清晨(6-8點)或傍晚(17-19點),避開烈日酷暑(10-16點)。此時相對涼爽,陽氣升發或收斂,人體順應性好。
強度: 以"微微汗出"為度!大汗淋漓反而耗氣傷津。推薦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八段錦等。每次30-45分鐘,每周至少5次。
關鍵: 動則生陽!即使只是早晚散步,也比久坐不動強百倍。堅持是關鍵。
2.飲食:清淡溫和,助力運化
溫熱飲食護脾胃:戒掉冰鎮飲料、冰淇淋、大量生冷瓜果(如西瓜、甜瓜)。寒涼最傷脾陽,導致濕濁內生。喝溫開水、吃溫熱的食物為宜。
健脾祛濕是核心:多吃冬瓜、絲瓜、黃瓜、薏米(炒過更佳)、赤小豆、山藥、蓮子、芡實等利濕健脾之品。烹調方式宜蒸、煮、燉,少油少鹽。
適量優質蛋白不可少:選擇魚、蝦、雞胸肉、豆制品等,保證代謝所需。避免肥甘厚膩(紅燒肉、油炸食品)、甜膩(蛋糕、奶茶)助濕生痰。
三餐規律,晚餐精簡:早餐吃好(如小米粥+雞蛋+蔬菜),午餐吃飽(均衡搭配),晚餐吃少且早(7分飽,盡量在19點前完成)。給脾胃夜間休息修復的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