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國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二號留學預警,直指菲律賓近期治安惡化、針對中國公民犯罪事件頻發,呼吁計劃赴菲留學生加強風險評估。短短兩天后,菲律賓外交部于7月20日發表聲明,指責中方“曲解事實”,要求“立即撤回預警并作出必要糾正”。這場48小時內的外交交鋒,表面是留學安全爭議,實則是中菲關系深層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
菲方聲稱“所有犯罪事件均依法處理”,但數據與案例揭示另一番景象。首先惡性案件頻發:4月10日,菲華僑領袖“鋼鐵大王”郭從愿遭綁架撕票,震動華人社群;5月,八打雁省發生連環綁架案,2名中國游客與韓國游客一同被武裝分子劫持至今下落不明。另外,中國駐菲使館5月16日公開信詳述在菲中國公民遭遇——菲執法機構濫權盤查、工簽無故延遲、捏造“間諜案”“賭博案”實施敲詐,甚至以“路過敏感區域”為由無端羈押中國公民。諷刺的是,菲外交部一邊否認治安問題,一邊又在聲明中強調“與包括中國使館在內的外國機構保持溝通”。
然而,使館記錄顯示,中方多次就安全風險交涉,菲方始終未采取有效整改。菲方激烈反應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在南海、臺海問題上對華挑釁的延伸。7月14日,美媒披露菲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宣稱“菲臺命運交織”,公開推進與臺灣地區的情報共享、聯合巡邏;在美菲“雷霆對抗”軍演中,臺軍觀察員現身距臺灣僅200公里的巴丹群島,參與模擬反艦導彈試射。
而菲總統馬科斯雖于5月23日公開稱“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卻私下放寬官員訪臺限制,允許除總統、外長外的高官持普通護照赴臺。菲防長更辯稱“南海局勢變化賦予菲調整對臺關系的權利”,試圖將破壞一中原則包裝成“被迫選擇”。菲方借炒作留學預警轉移國際視線,實質是掩蓋其突破紅線介入臺海的危險行徑。馬科斯政府的對華強硬路線,正遭遇三重反噬。一是經濟代價。中國連續多年是菲最大貿易伙伴,但2025年上半年中企對菲投資驟降40%,農產品出口受阻,失業率攀升引發民眾不滿。
二是東盟孤立。馬來西亞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公開呼吁“外交對話優先”;印尼、越南等國拒絕追隨菲南海挑釁,菲在區域內的支持率跌至新低。另外,特朗普政府曾對菲加征20%鋼鋁關稅,如今卻縱容其充當“抗中馬前卒”。五角大樓7月要求日澳承諾協防臺海遭婉拒后,菲成為唯一“接盤者”,卻被美智庫評價為“性價比最高的棋子”。菲前總統杜特爾特近期多次警告:“將國家綁上美國戰車,只會讓菲律賓淪為沖突炮灰。”
7月20日菲外交部聲明末尾強調“仍愿與中國建設性對話”,卻要求中方單方面撤回預警,暴露其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早已點明關鍵:預警是“負責任舉措”,真正需要“必要糾正”的是菲方——停止治安系統性失能,停止在臺海玩火,停止以“雙海聯動”綁架地區安全。
“玩火者必自焚”——這句中方貫穿2025年對菲交涉的警示,如今正隨菲國內矛盾深化與外交孤立加劇,一步步顯現分量。若馬科斯政府繼續將中國核心利益當作地緣賭注,最終付出的代價,遠非一紙留學預警的撤回所能彌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