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贊美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煉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胖胖非常認同余華說的這句話。
苦難從來不是值得推崇和歌頌的“勵志故事”,它只是現實的折磨,而不是命運對你的“必經課程”。
就像把一個被困在沙漠里、靠喝尿活下來的人,當成求生楷模,反復宣傳“他真堅強”。
卻沒人去問:他為什么會被困在那里?那個沙漠,是誰制造的?他是否真的有得選?
苦難不會自動“升華”成成功,它只會帶來創傷、失眠、焦慮、身體崩潰。如果一個人在苦難中活下來,甚至還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進步”或“覺醒”,那是這個人了不起,不是苦難了不起。苦難不是磨煉意志的方法,而是意志之所以被迫磨煉的理由。
陷入泥濘,不能因此轉過頭來反過來美化泥濘,說“這泥巴好軟啊,練腳力”。
苦難不是通往成功的門票,而是許多人逃不掉的現實。
贊美苦難,本質上是在對“被制造出的環境”投降。
而胖胖認為真正值得思考的,是這些人為什么要這么苦,社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托住他們。
這樣的文字,胖胖寫了很多次。
在7月16日瀟湘晨報報道的一個新聞里,又一次被推到了眼前:
湖南婁底新化第一中學門口,一個用扁擔挑行李的男孩被網友稱贊為“勵志模范”。
視頻中,男孩肩挑扁擔,走在水泥路上,引來大量圍觀和贊美。
很快,媒體找到了這位男孩的母親李女士。
李女士告訴記者,孩子讀高一,是家里六個孩子中的老二。那天,她從農村坐公交車來學校開家長會,沒帶車,便帶了扁擔和繩子,想著方便把兒子的行李挑回去。
孩子沒說什么,直接接過扁擔就去宿舍收拾了。他們沒有刻意表演什么,只是想盡早趕路,早點回家干活。
這個畫面被無意中拍下,很快就火了,但是胖胖想問一句:
如果不窮,有誰愿意用扁擔挑行李?
這個新聞,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看,不是因為它真的“勵志”,而是它精準暴露了一個社會傾向:
社會主流的某些群體,越來越傾向于把貧窮的忍耐當成美德,把不得不吃苦當成價值。
李女士說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話:
“我們是農村人,不存在勵不勵志,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是為了吃飯必須做的事。”
這句話扎實、樸實,卻一針見血。
胖胖也是農村人,對農村來說,這種場景不是故事,是日常;不是“刻意為之”,是不得不然。
可一旦放進輿論場,它就被改造成了可以激勵他人的模板,一種包裝出來的勵志樣板。
問題是,這種“樣板”不是模板,是命運的不得已,是某些邊緣的常態,是無聲的苦日子,而不是可以拿來歌頌的“精神財富”。
而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孩子為什么要靠扁擔挑行李,是誰讓這條路,成了他們不得不走的“唯一選項”。
我們經常看到“寒門出貴子”的故事,一個農村孩子逆襲上名校的勵志報道,總會吸引無數點贊和熱淚。但為什么這些故事永遠都是個案?
為什么這些“感人”場景,幾十年來一直重復,換了主角,換了標題,卻始終沒有改變背景?
一邊是故事在熱傳,一邊是貧困在繼續。
問題就在于,我們太愛這些“苦中作樂”的劇情了,太喜歡從別人的苦里找“啟發”,而不是從根子上去看問題。
就像有的人,會說:“你看他家里那么窮,還是努力讀書,說明只要肯吃苦就能改變命運。”
可是,這話反過來看,就是:“如果你命運沒變,那是你吃的苦還不夠。”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敘述。
它表面上看起來鼓勵人向上,實際上是在轉移問題的本質:
把某些方面的缺位、資源的分布不均、城鄉教育的巨大鴻溝,變成了“個人是否夠努力”。
而現實是,這個孩子成績再好,也只能和另外的兄弟姐妹一起分享家庭極有限的資源;
現實是,他回到家還要干農活,要種地、插秧、挑糞、背肥,不是因為他喜歡這些“磨煉”,而是他沒有選擇。
就像那個沙漠求生的人,他最后活了下來,靠的是堅強,但沒人該因此歌頌沙漠。
而應該被追問的,是:
為什么他們的生活,總像是一道必須解開的“生存題”?
他們是不是也有資格,過一種不那么擰巴、不那么費勁的青春?
從這個新聞出發,我們其實可以去思考一個更廣泛的問題:
在今天的社會結構中,是否還存在大量被遮蔽、被忽略的角落?
我們給了這個孩子短暫的掌聲,可在他上大學的時候,會不會因為湊不齊學費而放棄?
他讀完大學后,又會不會回到鄉村,繼續成為一個被困在城鄉裂縫中的“逆行者”?
不能總在一個個“感動瞬間”里原地打轉。
如果一個社會只能靠扁擔和堅強撐起來,那問題就不是某一個家庭的,而是所有人都該面對的。
胖胖認為,真正的進步,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是“不必吃那么多苦,也能活得像個人”。
這個孩子值得尊敬的不是他“能吃苦”,而是他“還在努力”。
但他不該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
當然,可以敬佩這個男孩,卻不應該沉迷于“贊美苦難”,不應該把他的辛苦當成“希望的樣板”,更不應該讓每一個寒門孩子都必須苦到極致,才配被關注一次。
文明社會,是讓每個孩子,即便生在山溝溝,也能有平等、體面的起點;
讓所有努力的人,不再需要靠一根扁擔證明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