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司法局立足基層實際,深耕普法創新實踐,通過打造特色普法載體、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融合非遺文化資源等方式,讓法律知識走進群眾生活,讓法治精神融入社會肌理。
以案釋法“活起來”,普法實踐接地氣
“平時總覺得法律離自己很遠,看了這些身邊人演的小故事,才知道原來維權、防騙就在生活里。”居民李大姐看完興國司法行政“每周一推”的微視頻后深有感觸。
該縣司法局常態化統籌100余名“法律明白人”,參與拍攝“每周一推”以案釋法微視頻50余個。這些作品聚焦電信詐騙、鄉村治理、交通安全等群眾關心的話題,用“身邊人演身邊事”的形式,把法律條文轉化為鮮活故事。
同時,9個縣級法治公園的建成,讓法治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公園內的法治長廊、普法雕塑、案例展板,讓群眾在散步休閑中就能學習法律知識,實現“抬頭見法、駐足學法”。
典型引領“帶起來”,肖阿姨工作室暖人心
“肖阿姨,鄰居在我家菜地邊上堆了垃圾,這可咋整?”在興國縣“肖阿姨工作室”,常有群眾來找“主心骨”肖婉芳求助。作為第二屆全省百優“法律明白人”,肖婉芳帶領近百名骨干,打造出“協商議事+普法山歌+糾紛化解”的特色服務模式。
工作室成員把相關知識編進興國普法山歌,用“唱”的方式讓群眾聽得進、記得牢,累計創作普法山歌100余首,開展宣講300余場次。遇到鄰里糾紛、社區矛盾,她們既當調解員又當普法員,累計協調解決實際問題60余件,收集群眾訴求100余條,成了群眾口中“有事兒找得到、說話聽得進”的“法治代言人”。
非遺普法“融起來”,客家刺繡傳法治
在江背鎮“法律明白人”骨干示范家中,興國縣“法律明白人”非遺工作室格外亮眼。這里實現“五個一”全配套:一支專業隊伍、一套規范制度、一個法律圖書角、一套調解桌椅、一個非遺作品展,讓法治與非遺碰撞出獨特火花。
工作室里,“有法幫你”等主題的客家刺繡作品栩栩如生,繡娘將法律元素融入傳統技藝,讓生硬的條文變成精美的藝術品。這些作品不僅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還在司法部“法律明白人”培訓會上精彩亮相,讓革命老區的法治聲音傳得更遠。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興國縣司法局讓普法形式更鮮活、法治服務更貼心,推動法治理念在紅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呂楠、王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