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沒有想到,印度公開對華“投誠”:難道5年對抗全是假的,都是演給美國看的?
美國對印度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印關系,近日,印度方面開始對華示好,并再次釋放出驚人言論。
據觀察者網報道,隨著中印關系回暖,一些印度學者開始為中印此前的僵持找補。外媒消息稱,有印度學者坦言,印度當前的處境非常困難,并表示印方從未真正打算對付中國,一切都是“演給美國看的”,是為了制造出“印度能抗衡中國”的錯覺。
還有印度學者表示,特朗普對華咄咄逼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印度也需要謹言慎行。不得不說,印度的這些學者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作“見風使舵”。
印度的突然轉向,其實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分析認為主要和兩點有關。首先,印度一直就存在“投機心理”,不停地在中美之間“反復橫跳”,如今再次改變對華態度,無非是看到美國對華的態度變了。
其次,印度在特朗普心中的份量大大降低,為了大國平衡,只能加速靠攏中國。過去印度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對抗中國,一方面是想借美國的力量謀取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拜登政府實在是“給的太多”,印度只能“收錢辦事”。
只不過,特朗普上臺后一切都變了,印度不僅無法獲得好處,反而還要面臨美國的制裁。此時莫迪如果還想要繼續討好美國的話,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
而站在中國的角度看,印度想要跟中國“一笑泯恩仇”,可信度并不高。一方面,印度這樣的言論純屬“馬后炮”,不僅難以令人信服,還暴露出印度人“墻頭草”的本性。試想,如果莫迪真的是為了“作秀”,也不會在中印邊境地區,賭上那么多的印度士兵的生命。
其次,在國際政治中,沒有突然的“翻臉”,更沒有突然的和好。就印度而言,如今的軟化只不過是為了自身利益服務。一旦情況再次發生變化,該翻臉還是照樣會翻。
實際上,印度這樣的外交策略已經讓他們嘗到了“苦頭”。當前,印度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只能選擇跟中國“重歸于好”。
印度此前雖然嘴上對中國叫囂個不停,但誰都知道,印度離不開中國。在關稅戰打響后,中國撤走了大量技術人員,還出臺了稀土出口管制,這讓印度感到非常痛苦。同時,也讓整個印度經濟遭受重創。
因此,近段時間,印度接連派出高官來華,目的就是修復兩國關系,以挽回印度經貿的頹勢。對于中國而言,面對反復無常的印度,需要做到“張弛有度”,既不能過分疏遠,但也不能聯系太緊密。尤其是一些核心技術、裝備,都必須要進行嚴格控制。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能讓印度“吃得太飽”。
我們要承認,印度是中國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潛力非常巨大,但是,對于印度,我們不能太過樂觀,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