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殺」腫瘤,這種「以毒攻毒」的治療方式,早在 20 世紀初期就有人提出了理論設想。
直到 2004 年,首款「溶瘤病毒」藥物獲批,卻在 15 年后被撤銷批準。2015 年,T-VEC 橫空出世,成為首個獲得美國和歐盟雙批準的溶瘤病毒。
然而,此后至今 10 年,再沒有一款獲得多國認證的溶瘤病毒產品問世,這個預估擁有超千億市場的領域,漸漸走向「冷門」。
今年 1 月,中國團隊的溶瘤病毒登上
Cell;3 月,另一款國產新藥又登上
Nature;6 月,第三款國產溶瘤病毒再登頂刊,成功讓晚期癌癥患者實現 20 個月無癌生存。與此同時,全球超百項溶瘤病毒相關臨床研究里,近一半來自中國——
這個「沉寂」了 10 年的領域,中國創新藥,悄悄殺瘋了。
數據來源: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
丁香園制圖
千億市場,為何數年無新藥?
溶瘤病毒(OV),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病毒殺死腫瘤細胞,其作用方式可以分為直接溶瘤和刺激免疫兩種:
直接溶瘤:天然或利用基因工程,使病毒選擇性地直接感染并殺死腫瘤細胞,盡可能不對正常細胞產生影響;
刺激免疫:通過誘導或增強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利用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殺死腫瘤細胞,又可分為刺激全身免疫和調節腫瘤微環境。[1]
圖源:參考資料 1
常見的病毒載體包括腺病毒、呼腸孤病毒、麻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新城疫病毒和痘苗病毒等,不同載體各有特點,目前大多數載體均經過基因改造以滿足不同的治療需求。[2]
雖然這種「以毒攻毒」的理論已經誕生百年,但直到 2004 年,首個獲得國家級監管機構批準的溶瘤病毒產品 ECHO-7 才面世,在拉脫維亞獲批用于治療皮膚黑色素瘤。[3]
但這款藥物后來被發現實際病毒滴度遠低于標注濃度,在 2019 年被吊銷上市許可,其歐盟注冊計劃也隨之中止。[3]
真正獲得大范圍認可的溶瘤病毒產品,是 2015 年獲得美國 FDA 批準的 T-VEC,一種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皰疹病毒,獲批用于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同一年,T-VEC 又獲得歐盟批準。
圖源:參考資料 4、5
雖然是首款獲得國際權威認可的藥物,但 T-VEC 剛獲批時就被潑了一碰冷水。當時,一位資深生物技術分析師直言:「T-VEC 很難給安進公司的營收或利潤產生什么影響。」[6]
這樣的言論并非空口無憑,因為那時的溶瘤病毒藥物,有著幾項尚未解決的「硬傷」。[1]
單藥療效有天花板。想要充分發揮殺傷腫瘤作用,病毒載體需要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不能太強,否則會被宿主免疫系統過早清除;又不能太弱,否則無法發揮出抗腫瘤效果。
給藥方法嚴重依賴局部瘤內注射,對于非體表腫瘤,作用有限。
部分腫瘤為免疫細胞浸潤較少的「冷腫瘤」,溶瘤病毒很難通過調節腫瘤微環境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
圖源:參考資料 1
據預測,到 2033 年時,全球溶瘤病毒藥物市場規模將擴大至 17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231 億元)[7]。然而,正是由于上述瓶頸的存在,從 2015 年 T-VEC 獲批至今,竟無一款獲得多國認可獲批的新藥上市。
其實,中國早在 2005 年就誕生了一款溶瘤病毒產品,還獲得了國家藥監局批準,但同樣受限于上述硬傷,僅用于晚期鼻咽癌患者。[8]
想要搶奪潛在的千億市場,中國藥企們勢必要逐一擊破這些硬傷。
把腫瘤變「豬肉」、首個第三代溶瘤病毒:中國新藥連登頂
既然單藥療效有限,那就與其他治療聯用,或者多加幾個靶點。
以武漢濱會生物的重組溶瘤II型單純皰疹病毒 BS001 為例,在其一項 I 期臨床試驗(NCT04755543)中,BS001 與抗 PD-L1 抗體 LP002 聯用后,成功使 1 名微衛星穩定的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實現長期無進展生存期(PFS)達 313 天,總生存期(OS)延長至 499 天。[9]
圖源:參考資料 9
另一方面,將適應癥目標從鼻咽癌、黑色素瘤等相對小眾的腫瘤,轉移到肝癌、消化道腫瘤等更常見的腫瘤上,也是許多中國藥企的策略調整。
今年 3 月,
Nature正刊發表一項由浙江大學團隊領銜的多中心 I 期臨床試驗,試驗評估了來自復諾健生物的 VG161 對難治性肝細胞肝癌患者的療效。
這個被稱為「全球首個第三代溶瘤病毒」的新藥,VG161 可同時表達 IL-12、IL-15、IL-15Rα 和 PD-1–PD-L1 4 種阻斷融合蛋白,通過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進而誘導有效的抗腫瘤反應。[10]
結果顯示,37 例可評估難治性肝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達 18.92%,疾病控制率(DCR)為 64.86%,中位PFS 近 3 個月,OS 超過 12 個月。[10]
圖源:參考資料 10
更有甚者,通過在病毒載體上添加來自豬的基因,誘導腫瘤細胞變成「豬肉」,從而被機體免疫系統殺傷。
這個「腦洞大開」的辦法,于今年 1 月發表于
Cell正刊,來自廣西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對人類無害的新城疫病毒(NDV)上插入豬的 α1,3GT 基因。這種新型病毒 NDV-GT,在感染腫瘤細胞后,將使腫瘤表面表達豬抗原,從而引發超急性免疫排斥反應,誘導機體免疫系統精準消滅腫瘤細胞。
同時,作為一種 RNA 病毒,NDV-GT 表現出較低的抗病毒免疫力,可直接靜脈注射。[11]
在臨床前研究中,NDV-GT 可使肝癌食蟹猴的平均生存期從 4 個月延長至超過 6 個月。之后的臨床試驗中,23 名晚期耐藥癌癥患者中,90% 的患者實現有效的疾病控制(包括腫瘤縮小或停止生長)。[11]
圖源:參考資料 11
包攬全球半數臨床試驗,誰能突出重圍?
除了機制創新,想要搶占市場,就必須加緊臨床試驗的步伐。
據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統計,目前全球范圍內正在積極進行的溶瘤病毒臨床試驗超過 100 項,其中,來自中國的占比達一半。
部分新藥還同時布局國內、外臨床試驗。以亦諾微醫藥的 MVR-T3011 為例,自 2019 年起,四年內陸續拿到 4 個中國臨床批件以及 3 個 FDA 臨床批件,是全球首個在中、美、澳三國開展臨床研究的溶瘤病毒。[12]
圖源:亦諾微醫藥官網 [13]
臨床試驗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多款中國新藥也在國內、國外取得了審批上的綠燈。
如前文所提的 BS001,已于 2023 年 6 月獲得美國 FDA 快速通道資格 [14]。另一款來自北京奧源和力的重組人 GM-CSF 單純皰疹病毒注射液 OrienX-010 也已經被納入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名單。[15]
數據來源: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
丁香園制圖
目前,多款中國新藥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后期,誰能率先突出重圍,我們持續關注。
策劃:肯德羊|監制:islay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參考資料 10、參考資料 11
參考資料:
[1]Alwithenani A, Hengswat P, Chiocca EA. Oncolytic viruses as cancer therapeutics: From mechanistic insights to clinical translation. Mol Ther. 2025 May 7;33(5):2217-2228. doi: 10.1016/j.ymthe.2025.03.035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colytic_virus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HO-7
[4]https://www.cancer.gov/news-events/cancer-currents-blog/2015/t-vec-melanoma
[5]https://www.ema.europa.eu/en/news/first-oncolytic-immunotherapy-medicine-recommended-approval
[6]https://www.biospace.com/amgen-s-imlygic-may-not-boost-earnings-but-it-will-change-cancer-care
[7]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2264867.html
[8]https://www.sphchina.com/attached/files/20230717A01.pdf
[9]Zhang, H., Ren, Y., Wang, F. 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and mechanism of oncolytic vir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ti-PD-L1 antibod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 Cancer Gene Ther 31, 1412–1426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17-024-00807-2
[10]Shen, Y., Bai, X., Zhang, Q. et al. Oncolytic virus VG161 in refracto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641, 503–511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717-5
[11]Zhong L, Gan L, Wang B. et al. Hyperacute rejection-engineered oncolytic virus for interventional clinical trial in refractory cancer patients. Cell. 2025 Feb 20;188(4):1119-1136.e23. doi: 10.1016/j.cell.2024.12.010. Epub 2025 Jan 17
[12]https://mp.weixin.qq.com/s/Vyi3CmA6yNyTO1r3d211VA
[13]https://cn.immviragroup.com/16635075025319/index.html
[14]https://www.binhui-bio.com.cn/company-news/286.html
[15]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9f9c74c73e0f8f56a8bfbc646055026d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