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這話在交友上特別準。
我見過太多人,剛認識時跟抹了蜜似的,見面就夸你衣服好看,吃飯搶著買單,可相處久了才發現,這類人表面看著八面玲瓏,實則心里全是算計,跟他們打交道,累心又傷情。
這類人最擅長的就是"捧殺"。
你買了新衣服,他能把你說成時尚達人;你工作出點成績,他能把你夸成行業標桿。
他早就把你的底細摸得透透的。
等到利益沖突時,他翻臉比翻書還快,昨天還叫你"寶貝",今天就能把你賣得干干凈凈。
太精明的人,往往把利益看得比情分重。
他們和人交往,就像在下一盤棋,每一步都算計著得失。
一起合作做事,他們總會想方設法讓自己占盡便宜,把風險和麻煩推給別人。
哪怕是一點小事,也會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了虧。
可朋友之間,哪能事事都分得那么清楚?
過于計較,情分就淡了。
這類人還特別會偽裝。
他們能說會道,很會察言觀色,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總能把你哄得開開心心。
可這開心背后,藏著目的。
他們接近你,可能是看中了你的資源、人脈,想從你這里得到好處。
一旦目的達到,或者覺得你沒了利用價值,就會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
所以啊,要擦亮眼睛,別被太精明的人表面的熱情迷惑,遠離那些滿心算計的人。
1、普通人一輩子都看不透的3個社會真相。
第一,聚散無常。
很多人以為,好朋友、親家人、鐵發小,那是一輩子都拆不散的。
可現實呢,就像一盆冷水,“嘩”地一下潑過來。
我有個哥們兒,和從小玩到大的發小那關系,鐵得不能再鐵。
小時候一起掏鳥窩、下河摸魚,啥壞事都一起干過。
后來發小去了大城市打拼,他留在老家小縣城,干著一份安穩但沒啥前途的工作。
剛開始,兩人還經常聯系,發小跟他講大城市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跟發小說小縣城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
可慢慢地,聯系越來越少,話題也越來越少。
有一次,他遇到點難事,工作上出了大紕漏,可能要被辭退,家里老人又生病住院,急需用錢。
他實在憋不住了,就給發小打電話訴苦。
電話那頭,發小一開始還安慰他幾句,可沒一會兒就說自己忙,匆匆掛了電話。
后來他從別的朋友那兒聽說,發小跟別人說:“他呀,就是沒本事,這點事都處理不好。”
那一刻,他心都涼透了。
其實,再好的朋友,再親近的家人,在無間的發小,通通都很可能離自己遠去,不是關系不好,而是每個人的成長路線不一樣,能陪著走一段路已經很好了,其他的不要強求。
別總想著把誰留在身邊一輩子,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有人上車,就有人下車,能陪你走過一段旅程,就是緣分。
還有啊,再難也別隨便訴苦。
你跟別人倒苦水的時候,以為能得到同情和安慰,可大多數人心里都在想:“哼,看你這倒霉樣。”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所以啊,自己的苦,自己咽下去,咬咬牙挺過去,才是正道。
第二,客套話別當真。
生活中,肯定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和朋友分開時,明明關系也就那樣,對方卻笑著說:“有空多聯系啊,下次我請你吃飯。”
你要是真把這當回事,天天盼著對方聯系你、請你吃飯,那最后肯定得失望透頂。
我有個同事,和另一個部門的同事一起參加了個活動。
活動結束后,那個同事跟他說:“以后咱們多走動走動,有空一起吃飯。”
這同事特別實在,回去就記在心里了。
過了幾天,他主動聯系對方,說想一起吃飯。
結果對方支支吾吾地說:“哎呀,最近太忙了,等有空再說吧。”
這一等,就再也沒了下文。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話都只是表面的客套。
之所以要偽裝,就是為了維持表面的和氣,畢竟實話直接說出來,是很傷人的。
千萬不能太天真,把別人的客套話都當真。
在社交場合,就得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可不是貶義,而是一種生存智慧。
有個朋友特別實在,說話直來直去,從來不懂得拐彎抹角。
有一次,公司來了個新領導,他當著所有人的面說:“這領導看著就不行,沒啥能力。”
這話傳到領導耳朵里,沒過多久,他就被調到了一個邊緣部門。
記住,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圓,一個會傷人,一個會讓人遠離你,因此人要橢圓。
第三,別只剩老實善良。
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自己老實善良,就能換來別人的真心對待。
可現實呢,往往事與愿違。
李舟有個親戚,為人特別老實,在單位里,誰讓他幫忙他都答應,從不拒絕。
同事把自己的工作推給他,他也默默地干;領導讓他加班,他也從不抱怨。
他以為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可結果呢,同事都把他當軟柿子捏,領導也覺得他好欺負,有好事從來想不到他。
記住,對所有人一樣好,相當于對所有人都不好。
人性如此,要學會差別式付出。
學會分辨誰是值得真心對待的人,誰只是利用咱們。
人生在世,沒點手段,還真不行。
小時候,學的都是要誠實守信、與人為善,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小人和偽君子。
你要是沒點手段,他們就會欺負到你頭上。
你軟弱,壞人就多,你強大,世界才會對你溫柔。
2、得看清時勢再抉擇。
說起韓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當年受胯下之辱的故事。
不少人由此感慨,連韓信這樣牛逼哄哄的人物都能忍下這奇恥大辱,做人就得學會忍辱負重。
但仔細琢磨琢磨,這么想可太片面啦。
韓信當時為啥要受那胯下之辱?
還不是因為形勢逼人。
那時的他弱小得像只螞蟻,要是沖動地拔劍而起,把對方殺了,自己肯定得吃牢飯,說不定小命都沒了。
和性命比起來,鉆褲襠雖然屈辱,但好歹能保住命,這是沒辦法的辦法,是權衡利弊后的無奈之舉。
可韓信后來呢,在大是大非上卻沒能控制好情緒。
即便功勞巨大,最后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
這就說明,忍不是一味地退讓,得看場合、看后果。
在生活里也常常面臨要不要忍的選擇。
要是對方根本拿你沒辦法,就算你不忍,他也只能干瞪眼,那你還忍個啥?
一味地忍,只會讓別人把你當成軟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比如職場里,有人總無端挑你的刺,你要是每次都默默忍受,他只會變本加厲。
但要是你根本沒有反抗的實力,還非要硬著頭皮往上沖,以卵擊石,那就是愚蠢至極。
就像剛創業的小公司,沒資金沒技術,卻非要和行業巨頭正面硬剛,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啊,忍是一門學問,得根據實際情況,搞清楚后果再做決定,可別盲目地忍或者無腦地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