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國與越南陸軍將在廣西舉行史無前例的“攜手同行-2025”聯合陸軍訓練。就在三天前,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自信滿滿地宣布——美越已達成關稅協議,并聲稱越南“已經跪下”。
可誰料,72小時后,越南用一場軍演,扇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那么,越南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何在經濟上剛與美國“達成協議”,卻在安全上突然轉向中國?這背后是一次精心布局,還是一次外交突圍?
越南的動作之快,幾乎讓所有人措手不及。7月2日,特朗普高調宣布與越南達成重要關稅協議,聲稱將對越南本土商品征收20%關稅,對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征收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
與此同時,他對外宣稱越南已同意對美商品零關稅開放。一時間,輿論嘩然,認為越南已徹底倒向美國。
可就在這場“單邊主義表演”上演后不久,越南外交部旋即打臉回應:所謂協議不過是“技術性討論”,談判仍在進行中,未簽署任何正式文件。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僅72小時之內,越南連出三記重拳:向世貿組織申請爭端解決機制、對美國農產品加征15%報復性關稅、終止對中國塑料制品的反傾銷稅。
這一系列精準反擊令華盛頓措手不及,也徹底暴露出越南對美國并非一味臣服。就在同一時段,越南政壇也發生了劇烈震蕩。
7月19日,越南政府突然宣布解除4名前“正國級”高官職務,涉及越共核心圈層。這些被免職者,多數是傾向親美路線的政治人物。這一人事調整,被廣泛認為是現任領導人蘇林加速整合權力、清除“親美殘余”的關鍵步驟。
蘇林上臺以來,已啟動大刀闊斧的國內改革方案,包括將全國省級行政區減少一半、推動南北高鐵計劃、實施土地征收改革等,這些舉措無一不指向中國技術與投資的深度參與。
真正讓美國始料未及的,是越南在邊境安全問題上的態度驟變。中越陸軍的聯合訓練,是建交75年來首次。這不是普通的軍演,而是以“邊境聯合執勤”為主題的實戰級合作,選址廣西,毗鄰越南北部工業核心區。
地點的選擇極具戰略含義,不只是象征“破冰”,更是在實操層面加快兩軍邊境協同管理。中越士兵甚至將并肩巡邏、聯合設點、模擬邊界突發事件處理,構建起一整套標準化的邊境管控流程。
從未有哪個國家能像越南這樣,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大跨度的外交轉向。從與美國的“技術談判”到與中國的“實兵演訓”,越南的每一步都看似矛盾,實則環環相扣。
這背后,是越南對現實的深刻認知:安全靠美國,是飲鴆止渴。盡管美國近年來不斷對越南示好,包括取消部分關稅、邀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加強南海聯合巡邏,但越南始終沒有真正“選邊”。
南海問題上,美國對菲律賓的支持頻繁挑釁中國,可越南卻保持克制,未與美方同步。原因很簡單,越南非常清楚,一旦成為美國的“前線棋子”,將首當其沖遭受反制。相比之下,中國不僅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更是60%以上制造業原材料的供應源。
例如,越南電子產業70%的零部件來自中國,塑料原料80%依賴中國進口,北部工業區30%的電力來自中國輸入。若中國選擇反制,越南經濟將陷入癱瘓。這是一種無法逃避的現實依存。
這場突如其來的軍演,其實早有伏筆。三個月前,中越防長共同宣布將兩軍關系定為“同志加兄弟”,5月越南海軍風帆艦首訪廣州,軍事互動逐步升溫。
如今的陸軍聯訓,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越南早就意識到,與中國的敵對對抗無法為其帶來安全,只有合作才能換來穩定。
而在經濟領域,越南的選擇也越來越清晰。南北高鐵項目一直是越南政府的重點工程,涉及龐大的資金、技術與運營體系。
起初,越南曾在中日德之間反復權衡,可現實讓他們終于認清:德國技術已落伍,日本有心無力,唯有中國具備高性價比、成熟管理與地理優勢。
隨著南北高鐵土地征收進入沖刺階段,越南已明確表示要盡快動工。而在技術選擇上,越南將優先與中國企業合作,并計劃在邊境設立統一安檢系統,使進出口通關提速50%以上。這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合作,更是產業鏈深度綁定的體現。
越南的產業結構與中國高度互補。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之后,部分中低端產能必須外遷,越南正是“家門口的最佳落點”。其近億人口的勞動力市場,文化接近、習俗相似,具備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天然優勢。而這,也正是美國最擔憂的地方。
特朗普政府一直妄圖通過拉攏越南、扶持印度,來打造所謂“中國制造替代鏈”。可現實卻一次次打臉。印度效率低下,越南則“左右逢源”。美國試圖用關稅、技術、援助將越南拉入陣營,卻忽視了越南的外交基因——“竹竿外交”。
幾十年來,越南就在大國之間靈活騰挪,既拿美國的訂單,也不舍中國的供應鏈。這一次,他們表現得更為老練:經濟上繼續與美國談判,安全上卻徹底向中國靠攏,而軍演,就是最具象、最直接的信號。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場軍演背后的東南亞版圖將因此發生微妙變化。中越軍事合作的深化,勢必引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戰略再評估。
誰都看得出,越南這條“先經濟后安全”的道路是現實且可行的。一旦越南嘗到甜頭,東南亞其他國家也很可能紛紛效仿,形成“合作向東看”的區域趨勢。
美國原本精心設計的“日韓主軸、越印為輔”的亞太圍堵鏈條,如今因越南的“跳車”出現裂縫。印太經濟框架、芯片聯盟等計劃也將面臨瓦解風險。對美國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外交失利,更是一次戰略滑鐵盧。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次戰略層面的突破。中越聯合軍演,不只是兩軍合作的起點,更是周邊格局重塑的契機。中國通過展示軍事實力、釋放政治誠意,正在重新定義東南亞的安全秩序。
中越關系并非一帆風順,南海問題依然存在分歧。但這場軍演,仿佛一道開啟信任之門的鑰匙。只要越南保持清醒,不被外部勢力裹挾,兩國完全有能力在分歧中尋找共贏,走出一條“邊界穩定、產業互補、安全互信”的新路徑。
未來的中越,不會是“主從關系”,而是“戰略伙伴”。越南不需要“投靠”,中國也無意“拉攏”。真正的合作,是基于利益互通、戰略互信與地緣現實的深度融合。
這場軍演,不只是一次軍事演練,更是一種態度的表達:越南在中美之間,終于做出了最符合現實的選擇。
中越首次陸軍聯合軍演,不僅打破了歷史禁忌,更揭示了一個深層信號:越南已不愿再做美國的“棋子”,而是選擇以合作換安全、以聯動促發展。特朗普的“誘騙戰術”遭遇徹底失敗,而中國則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又一位重要鄰國的深度信任。
信息來源:
[1]美國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環球時報
[2]種種跡象表明,越南被美國暗算了 北晚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