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那場“除掉魏延”的操作,說起來挺復雜的。你說他狠心吧,他明明知道魏延是劉備親手提拔的心腹,守漢中守得滴水不漏;你說他無奈吧,魏延那性子……嘖,簡直像揣著炸藥包打仗,炸敵人還是炸自己全看運氣。
一、魏延的靠山,是福也是禍
劉備對魏延有多偏愛?當年讓張飛守漢中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結果他一拍桌子:“不!魏延上!”這信任,分量比漢中城還重。魏延也確實爭氣,守了十年沒出幺蛾子。后來劉備托孤劉禪,肯定交代過“魏延可用”,劉禪嘛,聽爹的話,自然對魏延高看一眼。
可問題來了—— 靠山太硬,反而讓魏延飄了。諸葛亮一走,他眼里就剩倆字:軍權。北伐!接著北伐!誰攔我跟誰急!
二、楊儀和魏延,倆火藥桶撞一塊兒
楊儀這人,打仗本事一般,但搞后勤、算賬目、安排撤退路線……嗯,穩得像個老會計。諸葛亮臨終前把撤軍指揮權塞給他,說白了就是怕魏延上頭:“萬一這哥們直接沖去跟司馬懿拼命,蜀漢這點家底不得賠光?”
魏延呢?他滿腦子子午谷奇謀:帶精兵突襲長安,賭一把大的!贏了名垂青史,輸了……呃,蜀漢可能當場崩盤。諸葛亮生前死活不用這招,為啥?家底薄啊,賭不起!可魏延覺得是諸葛亮膽小。
結果諸葛亮一死,魏延炸了:“憑啥讓楊儀管軍隊?老子才是打仗的!”楊儀也不慫:“丞相遺命,你敢違抗?”倆人在五丈原差點動刀子,一路吵回成都……
三、朝堂站隊:劉禪為啥沒保魏延?
這事兒鬧到劉禪面前,滿朝文武竟然一邊倒站楊儀。蔣琬、董允這些老臣,張口閉口“丞相遺命”“大局為重”。劉禪心里犯嘀咕:老爹說魏延靠譜,可眼前這群重臣全反對……咋整?
其實吧,這群人精早看清了—— 魏延打仗猛,但政治智商基本為零。讓他掌軍?北伐成敗全看運氣,贏了未必吞得下曹魏,輸了蜀漢直接涼透。楊儀再討厭,至少能保住軍隊平安撤回漢中。
劉禪猶豫半天,最后揮揮手:“聽丞相的。”
四、魏延之死:性格決定命運?
魏延輸得挺冤,但也不全冤。他要是肯低頭,跟著楊儀撤軍,回成都再爭權,未必沒機會。可他偏不!直接帶兵堵道,喊著“楊儀謀反”……這下性質變了,從爭權升級成謀逆。
馬岱一刀下去,魏延沒了。史書寫得輕描淡寫,但細想挺唏噓:一個為蜀漢守了半輩子邊疆的猛將,最后死在自己人手里。
諸葛亮“除掉”他,真就為私心?恐怕更多是恐懼——恐懼魏延把蜀漢拖進一場豪賭。賭贏了,長安城頭換旗;賭輸了,提早20年亡國。諸葛亮臨終前望著五丈原的星,大概滿腦子都是“穩一手,再穩一手……”
五、蜀漢早亡20年?這假設有點狠
有人說,要是魏延掌權北伐成功,蜀漢能續命。但更可能的是—— 他帶著幾萬精銳鉆進子午谷,運氣好撞上曹魏空虛,真拿下長安;運氣差(這概率更高),直接掉進埋伏圈,全軍覆沒。蜀漢總共不到十萬兵,折損一半……曹魏轉頭就能打到成都城下。
嗯,別說20年,5年都懸。
魏延的悲劇,像一面鏡子。照出劉備的知人善任,也照出諸葛亮的如履薄冰,更照出蜀漢脆弱如紙的國運——人才凋零,內斗不休,一步踏錯就是深淵。
你說諸葛亮心狠嗎?可他攥著蜀漢的命,哪敢放手一搏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