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這個國家,從二戰結束就被西方國家封鎖得死死的,幾十年下來,經濟一直挺艱難的,可偏偏他們在核武器上搞出了名堂,成為世界上第九個有核的國家。
先說說朝鮮自己的底子。他們國家有天然的優勢,就是鈾礦資源特別豐富。全球鈾礦不多見,但朝鮮境內就有好幾個大礦區,比如順川和博川這些地方,儲量估摸著有幾百萬噸高品質的鈾礦石。這玩意兒是制造核武器的核心原料,能提煉出鈾元素來做原子彈。
回溯歷史,二戰后朝鮮跟蘇聯關系鐵得很。蘇聯當時是老大哥,幫著朝鮮站穩腳跟。1956年,兩國簽了個核能合作協議,朝鮮每年派幾十個科學家去莫斯科學技術,還跟東歐國家交換經驗。作為交換,蘇聯從朝鮮拿鈾礦資源。這客觀上給朝鮮的核研究打下了基礎。
1962年,朝鮮建起了核能研究所的反應堆,開始搞核能研發。后來又建了更大的5兆瓦反應堆,這個東西每年能產出夠造兩枚核武器的材料。蘇聯的援助主要是針對核能發電,但技術上也推動了武器發展。蘇聯專家教他們怎么運行反應堆,怎么處理材料,這些知識后來都用上了。
到1991年蘇聯解體,朝鮮一下子沒了靠山。之前他們試著跟西方接觸,但沒啥結果,反倒覺得只有自己有核武器才有底氣。蘇聯散架后,一些核專家流落到朝鮮,繼續幫忙搞研究。這些人帶去了圖紙和經驗,幫助優化濃縮技術。朝鮮的核項目就這樣一步步推進,沒完全停下來。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巴基斯坦的阿卜杜勒·卡迪爾·汗。這家伙是巴基斯坦核計劃的頭頭,搞出了他們的原子彈。1990年到1996年間,他通過自己的網絡,向朝鮮提供了建造核武器的關鍵數據,包括離心機設計和結構。
離心機是濃縮鈾的核心設備,能把鈾同位素分離出來。汗的目的是換取朝鮮的導彈技術,因為巴基斯坦要對付印度,需要更好的導彈。雙方有共同利益,就這么交換了。汗后來在2004年承認了這些擴散行為,被巴基斯坦政府軟禁了好幾年。
他否認了一些細節,但情報顯示,這合作加速了朝鮮的鈾濃縮項目。汗的網絡涉及很多國家,賣技術賣設備,朝鮮從中獲益不少。
除了這些直接援助,外部壓力也間接幫了忙。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是2006年,之后國際社會制裁加碼,但他們沒停下腳步。相反,越壓越反彈。2009年,他們發射衛星,美韓說是導彈測試,聯合制裁,結果朝鮮直接搞了第二次核爆。
2013年第三次試驗,還宣布停戰協議無效。2016年聲稱氫彈成功,雖然外界覺得規模小,但同年又試了一次。2017年,美國派航母群施壓,朝鮮回敬試射洲際導彈,射程能到1萬公里。2023年7月,“火星18”型導彈飛了4000秒,落指定海域。這過程里,制裁沒擋住他們,反倒讓他們更堅定。
朝鮮核武庫存現在估摸著有40到50枚,到2030年可能超160枚。他們從钚路線轉到鈾濃縮,靠本土礦和外部技術。蘇聯的早期支持奠基,汗的輸入填補空白。一些前蘇聯科學家也幫忙完善細節??偟膩碚f,不是單一國家幫的,而是多方因素湊一塊兒。
汗這個人背景挺復雜的。1936年生在印度博帕爾,1947年印巴分治后移到巴基斯坦。年輕時去歐洲學冶金工程,在西德、比利時拿學位。1972年進荷蘭一家公司,接觸鈾濃縮離心機。
1974年印度核試后,他回國建實驗室,領導巴基斯坦核項目。1998年巴基斯坦試爆成功,他成英雄。但他沒停手,繼續擴散技術,到朝鮮、伊朗、利比亞。2004年承認后軟禁,2009年獲釋,2021年死于新冠并發癥。他的網絡讓核技術散布開來,朝鮮是受益者之一。
朝鮮核發展時間線得捋清楚。1956年跟蘇聯合作起步,1962年建反應堆。1985年加入不擴散條約,但1992年才簽保障協議。1993年差點退出,1994年跟美國簽框架協議,凍結钚項目換援助。
但2002年美國指責他們秘密鈾濃縮,協議崩了。2003年正式退出條約,重啟反應堆。2006年首爆,之后試驗越來越頻。2017年洲際導彈試射,顯示遠程打擊能力。2022年核武數量已不少,還在擴。
這些援助來源里,蘇聯是起點,汗是加速器。本土資源是底氣,國際壓力是動力。朝鮮成為擁核國,不是天上掉的,得益于這些結合。汗的角色尤其突出,他賣的技術直接幫朝鮮跨過門檻。
現在朝鮮核武還在推進,導彈技術也升級。誰幫的?說白了,是歷史遺留和機會主義結合。蘇聯解體前給基礎,解體后專家流入。汗的交換填技術空白。封鎖沒完全擋住,因為他們有礦,有決心,還有外部漏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