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外賣大戰仍未熄火,京東、美團都搞起了實體集合店。
22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京東的首家線下外賣店——七鮮小廚(長保大廈店),緊急做了系統改進,超出配送范圍的地址將不再能下單。
這或許與其午餐時的紅火有關。22日午間,記者現場探訪了該門店,現場擠滿了等著取貨的外賣員,有騎手實在等太久,只能無奈取消了七鮮小廚的8單。
7月22日午間,北京首家七鮮小廚取餐現場火爆,外賣員等待取單。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攝
記者于11點50分在七鮮小廚下了一單自提訂單,單號已經排到了300多。到12點半,出餐單號到了200出頭。由于外賣訂單實在太多,有的外賣員只能和顧客商討取消事宜。
一位外賣騎手給記者展示的接單頁面顯示,他在七鮮小廚共接了3單,但單號之間的順序相隔較遠,有一單是270多號,有一單是330多號,而這兩單之間的配送距離相距11公里,在有效配送時限內送達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外賣員展示接單頁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攝
現場不少自提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們也是昨天才聽說這家新開的店。一位中年女性消費者表示,她想來現場看看,到底是不是現炒,嘗嘗味道如何。
七鮮小廚窗口,等待自取單的消費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攝
截至12點48分,奔向七鮮小廚的外賣員接單已經到了400多號,但現場出餐單號還在270多號。剛取到餐的一位外賣小哥告訴記者,他的兩單都超時了40多分鐘。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昨天還沒這么多人,可能是今天大家聽說了“京東首家外賣店”的消息,訂單量突然大了起來。
據記者觀察,現場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協助外賣員處理訂單超時事宜,同時要安撫部分情緒較激動的外賣員。現場外賣騎手較關注的問題是,訂單超時要如何報備,工作人員通常會將外賣騎手拉到一邊詳細講解,有時則會簡單回應一句:看群里消息。
這位外賣騎手打趣稱,外賣大戰打到最后,沒想到是自己開店。
京東開的店,或許可以理解為現炒集合店,對外招攬招牌菜,七鮮小廚現炒現做,由京東提供生鮮食材、洗切裝配,24小時后廚直播。
北京首家七鮮小廚門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攝
劉強東曾在618前夕的分享中提到,“再過一個月,京東外賣很快就會出現一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七鮮小廚被認為是這一模式的具體落地。
22日,京東黑板報發了一則公告,稱將以10億現金招募“菜品合伙人”,計劃 “百億資金建設新型供應鏈”,3年內在全國建設10000家七鮮小廚。
7月1日,美團已經官宣了“浣熊廚房”,稱于2024年開始籌建,北京目前開了9家,未來3年計劃建設1200家。類似于集中式外賣廚房,向所有類型的餐飲商家開放,商家入駐后,美團提供從供應鏈到數字化運營的基礎設施,主打“明廚亮灶”、“可視可溯”。
22日午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來到了北京東四環一家浣熊廚房,現場管理嚴格,僅允許商家和工作人員出入,暫無法知曉檔口備餐情況,后續將進一步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