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10萬級的油車和電車,生產成本到底需要多少元,看完這份報道你就知道了!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25 年中國汽車成本分析報告》,10 萬元級燃油車的平均制造成本約為 6.3 萬元,占零售價的 63%。剩下 3.7 萬元則用于經銷商利潤、營銷、研發攤銷和稅費等環節。
該比例較 2020 年的 58% 有所上升,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和技術升級影響。
報告指出,在燃油車制造成本中,核心零部件(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三大件)成本占比最高,約 65%。
其中,發動機和變速箱成本占整車成本的 28%-32%,約合 1.8-2 萬元。這部分成本壓縮空間有限,因此部分入門級車型會采用上一代或減配版動力系統以降低售價。
車身和底盤是第二大成本項,占比 25%-28%,約 1.6-1.8 萬元,受鋼材價格影響顯著。據了解,鋼材價格每上漲 10%,整車成本約增加 1200 元。
電子電氣系統成本占比 18%-22%,約 1.1-1.4 萬元,并且且逐年攀升。這是因為受到智能化的影響,即使是 10 萬元級的油車,其電子元器件數量也在成幾倍的增長,年成本增幅達 5%-8%,成為整車成本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內飾和舒適系統占比 12%-15%,約 7500-9500 元。報道指出,一塊 10 英寸中控屏成本約 800-1200 元,升級至 12 英寸需增加 400-600 元。
除了制造之外,在組裝和質檢方面,其成本占 7%-10%,約 4400-6300 元。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使人工成本占比從十年前的 15% 降至 8%。一條現代化生產線每小時可組裝約 60 輛車,每輛車直接人工成本約 1000-1500 元。隨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提高,質檢成本約占總成本的 2%-3%。
除了油車之外,我們再來看看10 萬元級新能源汽車有何不同。
10 萬元電動車中,電池成本最高,占 30%-35%,也就是一輛10萬的電動車,光電池就要3-3.5萬元。此外,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機控制器占 15%-20%,車身和底盤成本約占 20%。
可以看到,雖然電動車零部件數量要比燃油車少約 30%,但核心部件成本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中還指出了非制造成本。其中,經銷商毛利潤約占零售價的 8%-12%約 8000-12000 元,涵蓋 4S 店運營及人員成本。營銷費用占 5%-8%,約 5000-8000 元,包括廣告、促銷支出。
另外,還有研發攤銷占 7%-10%,約 7000-10000 元,一款新車的研發投入20-50 億元,需通過銷售逐步回收。
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僅供參考。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煩請平臺留言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