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打開派對游戲《蛋仔派對》的樂園界面,茶館驚呆了。
蛋仔樂園內陳列的,早已不光是傳統常見的競速跑酷圖,更多新穎玩法讓人目不暇接,從微恐題材的解謎游戲、唯美場景中的下落式音游、自帶劇情的整蠱地圖,再到春日草原的觀賞地圖,這些創作者的靈感在閃閃發光的地圖作品,讓人流連忘返。樂園到底發生了哪些改變?近期,趁著第三屆《蛋仔派對》創作者大會,茶館來到現場,期望與創作者交流尋找答案。
不同于往年由大學生組成的創作團隊,部分老人和青年人,父母和小孩正在結伴向這場創作者大會走來。
“蛋仔樂園越來越卷了”,是不少創作者共同發出的感慨。上線三年,隨著蛋仔工坊加入蛋碼、劇情編輯等功能,它變得更加完善和專業。由此催生的作品,也不再僅是孩子玩樂和年輕人放松的樂園,還成為折射社會議題的寶石。樂園成為安放創作者創意的夢鄉,甚至將叮當作響的金幣放在枕頭旁。
制作人Kwan在大會上宣布,目前蛋仔工坊的創作者數量已經突破了5000萬,自從今年1月上線地圖贊助功能、3月陸續開放金豆子地圖商城以來,近10萬張地圖接入了樂園商業化相關功能,超過5萬名作者從中獲益,累計收益近100萬元。
上線三年,《蛋仔派對》(以下簡稱《蛋仔》)始終是國內手游暢銷榜Top10的常客。網易這款產品能保持長青的秘訣是什么?這里將呈現三名創作者的故事,其中便藏著一些答案。
成為蛋仔家族的一家三口
檔案人:褲帶梓大大
代表作:《驚魂妙妙屋》系列
在成為《蛋仔派對》簽約創作者前,褲帶梓大大是婚禮主持人,也是名孩子的父親。
他接觸《蛋仔》的契機源于女兒。他本著陪伴孩子成長的想法下載了游戲,一同游玩。至于接觸工坊,則純屬強迫癥。玩了一段時間,那個邀請玩家制作一張地圖的任務紅點一直吸引他。但點進去,看見里面的各種基礎模塊,從未接觸過游戲編輯器的他,撓了撓頭又退了出來。此后兩個星期,這個紅點總像只螞蟻在褲帶心里爬。他心想:只要我做一張地圖,它不會再折磨我了!
但沒想到,褲帶磨出的第一張跑酷地圖,游玩人數便超過5萬,這給他帶來信心。這是2023年7月。此后,他經歷了兩個月的摸索期,他發現,比起跑酷圖,自己更喜歡解謎圖和微恐圖。他也很快迎來真拐點,《驚魂肉工廠》,故事來自孩子在飯桌上編出的怪談。地圖發布后,“最初每天都有幾萬人游玩,”褲帶面對最終超百萬的游玩量感嘆,“當時人就傻了!”
《規則怪談-驚魂肉工廠》
從此,微恐解謎地圖就成了他的創作主線。他和孩子甚至為此建了個群,叫“蛋仔地圖創作小組”。后來,因為孩子喜歡卡通人物米老鼠,他又開始創作《驚魂妙妙屋》。這個地圖的游玩量直接破了六百萬大關。大約兩周后,官方便打來了簽約作者的邀約電話。而這是2023年10月。
《驚魂妙妙屋》
從出發到爆發,褲帶只用了三個月。據他所述,目前,他在《蛋仔》中獲得的收益已超過本職工作。受到他的鼓勵“這游戲能賺錢”,他的妻子在隔年也成為了簽約作者。一家三口便成為了“蛋仔家族”。
當然,并非一切都如此順遂。褲帶的創作也存在技術瓶頸。尤其跨入微恐解謎品類后,面對更多邏輯機關的設計,他會去網上找《工坊小課堂》等課程。實在不行,他會找創作者一同合作。他和不少創作者都是朋友。每年《蛋仔》都會舉辦多場線下作者見面會,他們會一同約飯。
“很多人都是大學生,我這個年紀的很少。”褲帶說,自己心態比較年輕,“喜歡和孩子一起玩。”
他現在將更多時間傾斜于工坊和直播,以每兩星期出一張地圖的頻率更新著。而到了周末下午,他會直播玩巔峰賽和樂園圖,陪孩子們聊天、聽他們的心事。有時他看見新聞,他希望為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們吶喊,便做出了《惡魔與少年》。
《惡魔與少年》
雖然游玩量不是很高,但褲帶認為不表達是一種悲哀:“我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事,但我會用自己的方式為他們吶喊。”
全職媽媽的創意本子
檔案人:賣蛋娜
代表作:《尋找偽裝蛋》系列
賣蛋娜帶著小孩來到了會場。這是她第二次來到創作者大會,去年則是新秀作者的身份。
但在此前,她曾迷茫過一段時間。賣蛋娜是名游戲愛好者,也從小抱有做游戲的理想。但她和理想的距離,似乎總差一個拳頭的距離。她曾想報考動畫系,但因分數落差插肩而過。畢業后,她在廣告公司任職,后來結婚生子成為全職媽媽。在流連于家務和游戲之間,似乎總有一些創意在賣蛋娜心里兜圈,找不到出口。
有天,小孩偶然下載了《蛋仔》,還給自己取了個名叫“八歲的人”。她覺得女兒很可愛,陪著女兒玩后發覺游戲也很有趣。最初她只是幫孩子裝修莊園,逐漸上手后,便開始嘗試泡在工坊中制圖,“我突然發現自己在創作方面還挺有天賦。”
《尋找偽裝蛋》系列
這同樣是賣蛋娜第一次接觸游戲編輯器。她在網上搜尋大量攻略學習,其中,“引路人就是緋色小熊老師”。她喜歡馬里奧系列的童趣風格,而《蛋仔》玩家也對色彩鮮艷的東西感興趣。兩相碰撞,《尋找偽裝蛋》系列便誕生了。
靈感來源于賣蛋娜從前玩過的尋物游戲。在此基礎上,她又為躲藏的蛋仔加上更多偽裝,與場景融為一體。比如掛在燒烤架上的烤雞蛋仔,半埋在土里的蘿卜蛋仔。而被玩家識破的偽裝蛋仔,會被納入捕獲區。賣蛋娜的小孩也在旁邊說,很喜歡找到偽裝蛋的成就感。
《尋找偽裝蛋》
找到施展創意的地方后,總有許多一瞬即逝的靈感敲擊她的腦袋,“我在小本子上已經記下了很多創意。”賣蛋娜表示。
同時,她也會關注時興熱梗。比如前些日子流行“山海經”,她便將其融入蛋仔做了個地圖叫《蛋仔抽象形象大改造》。
不過她也表示,現在不少創作者會提及:“蛋仔樂園越來越難了。”不僅對建模精度等視覺要求更高,對代碼的要求也很高,目前結合劇情編輯動畫功能,創作者還要學習分鏡剪輯,她感慨,“只有不斷學習,才會讓自己不會被淘汰”。
蛋碼功能/劇情編輯動畫功能示意
每周四,她都會看更新公告,物色對地圖創作有幫助的新功能。目前,她主要在攻克代碼難題。“有時我寫的某段蛋碼總出bug,我便會帶著問題向其他創作者老師請教。”
平常總會碰上熬夜制圖的時候,玩家會向她留言“一定要注意身體”。這時候,她會感到很暖心。在玩家的催更下,《尋找偽裝蛋》也成為了她的代表系列作品。
半路殺出的“整蠱天才”
檔案人:碳酸天使
代表作品:《按下按鈕就過關》系列
對于碳酸天使來說,他在《蛋仔》里找到的是一個棲息地。
最早由朋友拉他入坑《蛋仔》。當時,他玩的是巔峰賽,“打不上去,還把自己氣紅暈了。”想了想,他決定:“與其我紅暈,我讓別人紅暈。”于是他便開始做“老六圖(整蠱圖)”。
碳酸天使直言,建模對于他不是強項,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畫出的兩條棍,別人能看懂這是腿就好。但他在寫蛋碼上,卻有著一份成就感。碳酸天使在高中曾學過圖形化編程語言,他表示,這和“蛋碼”很像。關于想實現的功能,一般嘗試一兩次,他總能試出來。
不過相較于蛋碼功能,碳酸天使有所琢磨的是《蛋仔》玩家的游玩習慣。他此前也曾在《七日殺》和《我的世界》中體驗過編輯器功能。“但只要自己和朋友看得懂就好”,而在《蛋仔》中,他會更加注重照顧玩家的游玩習慣。
出于個人喜好,他不想加過多文字,碳酸天使認為,“最好的新手教程是沒有教程,孩子到那里便知道怎么行動。”《按下按鈕就過關》便是這樣的產物。
他會在第一關不設置任何關卡,僅在玩家呈現一條走廊。“前面放個按鈕,玩家身后沒有東西,兩邊的墻也穿過不去,他們所能做的就是過去踩這個按鈕。按鈕被踩會有音效,關卡也從一變到了二。于是玩家便學會了踩按鈕這件事”。
小按鈕總使出各種鬼主意,和玩家捉迷藏。游戲內還會出現“元游戲”的設計,玩家有時會突然收到“媽媽”的來電或者被告知游戲結束,游戲還會因此彈出虛假的結算頁面。游戲中甚至有原創劇情。小按鈕還在讀書,有地雷媽媽和火炮爸爸,還有自己的彈板哥哥和爺爺。
第二章開頭,踩醒在床上偷睡的“小按鈕”
整個系列很好玩,最高游玩量超999萬。不少玩家在地圖評論區宣告“全成就”,甚至表示被最后關卡感動。不過碳酸天使也坦言,每部“小按鈕”都會讓他遭遇創作瓶頸。他總在思考:如何讓關卡更有意思,如何在交互、界面反饋上摳細節,從而在每個地圖中實現突破。
玩家評論
他表示,游戲中的人反映的是現實中的一類人。小按鈕是他的朋友,比他天真和聰明。他最喜歡游戲中的彈板哥哥,相較劇情中常見的中國式父母和這段水到渠成的關系,彈板哥哥是他親手設計的角色,對“小按鈕”也很好。
碳酸天使認為《蛋仔》對于他來說,是自己人生的一桶金,也收獲了對自己的肯定。回想來時的路,當他跨專業考研時徘徊在迷茫的路口,遇見了《蛋仔》。他好像找到了生活的出口,他終于讓自己被看見了。
當茶館問他,“你其實喜歡的是計算機專業嗎?”碳酸天使說:“是的。”
越來越精彩的《蛋仔派對》
當《蛋仔》來到第三個年頭,當創作者大會來到第三屆,真的會讓人感慨:蛋仔工坊正從玩樂園走向做作品。
就如蛋仔工坊編輯器負責人老北介紹蛋仔PC端編輯Eggitor時說:“我們希望樂園創作不只是在“興趣”、“奇觀”這些概念上淺嘗輒止,而是能將創意、審美、表達變成一款真正的高品質游戲。”
在過去三年,蛋仔工坊陸續上線蛋碼、劇情動畫編輯器、PC端編輯器,沙盒模式等功能,未來還將支持“中途加入”的地圖類型,讓更多創作者得以將更多腦洞變成現實,也讓更多地圖體驗者能在樂園游覽的路上遇見更多同路人。
而在此次大會上,《蛋仔》更邀請未來事務管理局,紅小豆IP方、泥塑非遺大師等伙伴前來一同見證蛋仔樂園的新一年。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合影的畫面,也像是蛋仔樂園的縮影,眾所周知,這里早已不止是樂園。當我們聚在一起,《蛋仔》也逐步成長為關注創意和社會話題,以及實現自我突破的理想孵化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