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終于能好好喝奶了!”
在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圃簠^
(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福州市兒童醫學中心)
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病床前,
看著小強(化名)
正攥著奶瓶猛吸,
他的媽媽眼眶瞬間紅了——
誰能想到,
自己的兒子
差點因“頻繁嘔吐”而失去生命。
出生后沒幾天就“瘋狂吐奶”
背后藏著致命危機
去年,小強出生后沒幾天,就開始“吐奶”:吃完奶沒半小時,“哇”地吐出來,一開始是乳白色的奶,后來變成黃色的“奶塊”。
小強的父母慌了神,輾轉多家醫院,卻始終查不出病因。后來經人介紹,他們轉到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福州市兒童醫學中心)就診,接診的新生兒科醫生敏銳察覺到異常:這絕不是普通吐奶。
經腹部超聲、鋇灌腸造影、腹平片等檢查,醫生懷疑“先天性腸旋轉不良”;進一步請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該院普外科黃圣余主任會診后,最終確診:高位不全性腸梗阻——先天腸旋轉不良伴中腸扭轉!
圖左:患兒鋇灌腸造影-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回盲部及腸管分布異常);圖右:患兒腹平片-不全性高位腸梗阻
3個”鑰匙孔”救回寶寶一命
“中腸扭轉一旦突然加重,腸道會迅速缺血壞死,孩子可能休克甚至死亡!”黃圣余主任解釋,腸旋轉不良是胚胎期腸道發育異常導致的,中腸(小腸、大部分結腸)本該完成“旋轉固定”,卻因發育不全“停留”在錯誤位置,孩子出生后很容易發生扭轉,“勒”住中腸及其系膜根部血供。
“情況緊急!必須馬上手術!”黃圣余主任當機立斷,選擇腹腔鏡腹腔探查微創手術——在寶寶腹壁打3個“鑰匙孔”,將精巧手術器械和攝像鏡頭伸進僅成人拳頭大小的腹腔空間里,完成探查,明確診斷后,將擰在一起的腸子“轉回來”,再松解先天性索帶,擴展小腸系膜根部(防止再扭轉)。
術中發現,小強的中腸已順時針扭轉180度,腸管已有血運障礙,腹腔還有少量滲液,還好腸管未發生壞死穿孔。最終,手術成功完成。
術后3天,小強胃腸功能恢復,拔除胃管開始乳汁喂養,8天后出院。
近日復查,小強體重漲了10斤,營養、飲食、排便都正常,腹部檢查也沒問題。
回憶起救治過程,黃圣余主任仍心有余悸。他說,患兒幸得及時轉送至兒童??漆t院,否則中腸扭轉突然加重,未能及時診治可能短時間內會發生絞窄性腸梗阻,導致腸壞死,重者可致死亡。
醫生敲黑板:
這些嘔吐信號別當“普通吐奶”
黃圣余主任介紹,腸旋轉不良疾病的發病率為1/6000,約80%在新生兒期發病。它發生的原因是胚胎期腸道發育異常導致的解剖結構缺陷,主要是中腸旋轉不完全或固定異常,使腸道位置異常,易發生中腸扭轉,導致腸梗阻和腸缺血,甚至腸絞窄壞死,危及生命。
典型癥狀為膽汁樣嘔吐、上腹脹、血便、拒奶及哭鬧不安、甚至休克,手術是唯一根治的方法。
“全國每年都有因誤診、拖延導致腸壞死切除、短腸綜合征的病例,甚至危及生命。”黃圣余主任提醒:家長千萬別把“吐奶”當小事!尤其是新生兒階段的“異常嘔吐”,可能是緊急的救命信號。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帥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