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在網上發帖稱:“今年小區好多蟬,在樹下騎車有水滴落下,我舔了嘴,事后才知這疑似為蟬尿。”還有人稱,蟬鳴聲很響,夜里被吵得睡不著。那么今年上海真的鬧“蟬災”嗎?樹上滴下的蟬尿是否對人體有害?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昆蟲蟬為了躲避年份性的自然災害,呈現年度周期性種群增長,這是它們的生存策略,也是自然規律,無需太擔心。樹上掉下的蟬尿基本和水一樣,有少量微量元素、糖類等,有點甜,對身體無害。看到上海市民被蟬困擾,各地網友坐不住了,紛紛出招:“徐州捕蟬大隊可前往!”“南京燒烤攤等不及了!”專家也表示,上海綠化帶里的蟬多為黑蚱蟬,成蟲食用價值不高,還可能有重金屬富集,不建議食用。
網友發帖吐槽在上海被蟬鳴困擾
上海市民吐槽蟬鳴不斷
蟬尿如雨影響生活
現住上海浦東新區的金女士告訴記者:“小區里蟬特別多,尤其是在凌晨四五點的時候,蟬就開始大聲叫,直接就能把人吵醒。每天下班回到小區里,蟬鳴就像360度立體環繞聲,讓人頭疼,有時候走在樹下還會有蟬尿滴下來。鄰居們都有討論此事,但小區里暫時沒有看到有人抓蟬,物業也沒對這個事情進行特別管理。”金女士覺得,要是家里隔音效果不好,對生活還是挺有影響的,但目前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金女士小區綠化不錯,蟬鳴聲很大
上海靜安區市民蔣女士告訴記者,自家小區里每年都能聽到很大的蟬鳴聲,“聽了好多年,都已經習慣了,家在7樓都能聽到非常清晰的聲音。今年小區有人來修剪樹枝,不知道會不會順便抓一些蟬。對于蟬鳴,我自己的感覺是有好處有壞處。好處是一聽到有蟬鳴,就知道夏天來了,還可以給小朋友做科普,也時常能想起小時候在鄉下抓蟬的生活,有點懷念。壞處是確實比較吵,對睡眠不好的人有影響。”上海普陀區的張女士說:“我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早上起床比較晚,晚上下班回家也很晚,加上家里樓層比較高,小區植被綠化不多,我倒是感覺還好,沒有很明顯被蟬影響到。”
網友發帖吐槽感覺有蟬尿從樹上滴下來
專家:蟬對樹木影響不大
蟬尿對人體無害
今年上海的蟬明顯比往年多嗎?紫牛新聞記者咨詢了多個相關部門,目前來看,尚無權威監測數據或研究作為專業判斷依據。上海市林業總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海蟬鳴”的情況并沒有網傳那么夸張,“夏天有蟬鳴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站里沒有接到市民對于蟬泛濫成災的投訴和反饋。我們這里主要是做野生動物保護這塊的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控工作,蟬既不屬于野生保護動物,也不在病蟲害防控范圍內,因為它不會對樹木產生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林業總站也沒有對蟬進行特別控制。如果大家覺得近些年蟬的數量變多了起來,可能是生態環境好了,噴藥變少了,以及綜合氣候帶來的影響。”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工作人員也表示,蟬鳴屬于自然現象,不在單位綠化管轄范圍內。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工作人員表示,蟬鳴問題不屬于該局監管對象。上海市12345服務熱線告訴記者,如果接到市民的這類相關投訴,會轉達給屬地政府部門統一安排。
上海植物園研究人員李融梅告訴記者,上海常見的蟬類有黑蚱蟬、蒙古寒蟬、蟪蛄等。近期并沒有感覺到園里的蟬明顯增多。黑蚱蟬產卵時節對園里的植株會有一些危害,容易出現枯枝,園里一般會采取修剪枯梢的方式,也會發出相應的預警。近日上海的蟬鳴聲確實時常能聽到,但無需太擔憂,是正常現象。
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毛茜告訴記者,不同品種的蟬生長周期不一樣,有可能在某一年,這些蟬重疊出土了,就會給人感覺這一年的蟬特別多。網傳很多視頻里,蟬尿如雨落下,是因為蟬依靠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為食,植物汁液里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較少,這些成分是蟬生長的必要成分,因此蟬為了獲取營養,就需要不停取食,不斷地排出水分。常見的蟬在進食時,每分鐘噴出排泄物約3至6次,如果蟬多的話,就形成了持續性的水滴,仿佛下雨一樣。那么這些蟬尿對人的身體有危害嗎?毛茜介紹,蟬排出的尿液基本都是水分,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糖類等,味道有點甜,一般認為蟬尿對人的身體基本無害。科普博主@李論科學更是直白地表示:“呲到你身上的其實95%都是水,因為經過了植物的過濾,還經過了蟬的過濾,其實很干凈,因此市民們被淋到了也不需要過于擔心。”
網友建議:來一盤油炸金蟬
專家:綠化帶里的黑蚱蟬不建議食用
對于網傳上海市民受蟬困擾的情況,不少山東、河南、江蘇等地的網友躍躍欲試,“抓來當燒烤吃,豈不是美滋滋”“來一盤油炸金蟬,把你們小區的蟬吃光!”“邀請南京吃貨、徐州捕蟬大隊前往”“山東人來吃煎餅卷金蟬”……
記者了解到,每年六七月份,金蟬大量上市,在沒有吃蟬習慣的上海市民被蟬鳴困擾之時,蛋白質含量高、低脂肪的金蟬悄然上了很多外地市民的餐桌。在江蘇南京、徐州等地的燒烤攤上,金蟬早已成為夜市的珍饈,刷上油,經過炭火燒烤,吃起來“嘎嘣脆”的金蟬被當做美味售賣,價格堪比牛羊肉串。因為價格不低,還有南京市民自發前往山林捉蟬,蟬的售價可賣到幾毛錢一個,有的市民一晚上能捉幾百上千只。在徐州的金蟬小鎮,還有專門的金蟬養殖場,村民們靠養殖金蟬致富,有養殖戶可以靠賣蟬苗年賺百萬。
那么此次上海網友反映的“泛濫的蟬”能抓來吃嗎?昆蟲學者郭亮告訴記者,從目前看到的資料來看,上海地區出現的蟬普遍為黑蚱蟬,這種蟬的末齡若蟲從土里破土而出時是可以吃的,但爬到樹上的成蟲殼特別堅硬,沒有什么食用價值,而且上海的蟬多出現在綠化帶里,涉及農藥、路邊車輛尾氣等重金屬富集,不建議市民去采食,另外,現在國家倡導生態保護,從這個角度來講,也不建議去吃這些屬于“野味”的食物。
郭亮認為,蟬科昆蟲是為了躲避年份性的自然災害,呈現年度周期性種群增長,這是它們的一種生存策略,屬于自然規律,這一方面可以體現出上海近些年生態環境變好了,很適合這個黑蚱蟬生存,也得益于上海市對于生態保護的重視,作為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類群——昆蟲,出現大規模爆發也是環境適宜的表現。昆蟲是自然界生物網的重要物種,起著維持生態系統健康運轉的重要作用。這些蟬也是鳥類、個別哺乳動物的重要食物,人沒必要去抑制它們的種群,大自然會讓它們恢復平衡。這些蟬科昆蟲壽命較短,一般到9月份就開始大量減少,壽命到了蟬就會死去。“幾十年前,其實大家都是聽著夏日蟬鳴長大的,城市化以后,這種常態就少見了,就變成大家驚嘆的情況。目前來看,上海蟬的數量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不能算是災情。2021年,美國東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區的億萬只蟄伏了17年的周期蟬從地底鉆出,范圍覆蓋美國東部10多個州,這種規模才算是蟬災的暴發,到這種嚴重的情況,會提醒居民購買特殊裝備或者自制透明罩,防止蟬的侵入。”對于今年夏天蟬鳴繚繞于耳的情況,郭亮建議大家保持平常心,接受大自然的正常規律,擁抱日益變好的生態環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冰晶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