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這個風云變幻的環境中,有人憑借一時的熱度曇花一現,有人在緋聞和炒作的流量池中迷失。
然而有一位演員卻如破土而出的勁竹,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演戲道路上穩步攀升,他就是白敬亭。
近期,他再度突破天花板,憑借《難哄》入圍亞洲內容大賞視帝,讓整個娛樂圈沉默。
01
相比于國內飛天獎、白玉蘭獎等獎項,亞洲大賞視帝的含金量在于體現“區域標桿性”。
它代表著演員的表演水準獲得整個亞洲市場的認可,而不再局限于中國。
可以說,本次白敬亭能夠入圍亞洲大賞視帝,算是上他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標志。
畢竟最近五年來,我國男演員中也只有胡歌一人憑借《繁花》獲得該獎項2024屆視帝。
所以這次白敬亭將與樸寶劍等一眾優秀演員共同爭奪視帝獎項,壓力不可謂不大。
但是無論結果如何,此次入圍就已經證明他得到了亞洲市場市場的認可。
白敬亭也終于向大家證明,偶像演員到實力演員之間,并非是不可跨越的鴻溝。
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演員,白敬亭從一出現在大眾面前就不斷遭受詬病。
有人說他放不下偶像包袱,角色同質化也很嚴重。
在他出道早期拍攝的青春校園劇《匆匆那年》《旋風少女》《夏至未至》,里面大多都是陽光帥氣的少年形象。
他雖然憑借清爽的外形,成為青春校園劇領域的領頭羊,穩穩地站在流量明星的行列中。
但是在觀眾看來每個角色都是“本色出演”,絲毫看不出表演痕跡。
更是有觀眾銳評“用白敬亭的臉演了叫不同名字的角色”。
這種質疑其實每位演員都會經歷,如今的一線頂流明星楊冪、楊紫,甚至是獲得亞洲大賞視帝的胡歌,哪個不是從觀眾的質疑聲與否定聲中走過來的。
只是他們的所經歷的遠沒有白敬亭那么猛烈。
比如在白敬亭早期采訪時經常遭遇記者的惡意提問,他們會用尖銳諷刺的語言來詢問白敬亭的私人感情生活。
像“你不會喜歡男的吧”“你現在是處男嗎”等這樣不尊重人的話比比皆是,讓他十分尷尬。
由于自己在當時并不算大咖,沒有話語權,就只能在別人的侮辱中忍氣吞聲。
只是別人的質疑與否定,并沒有成為壓垮白敬亭成長的稻草,反而鞭策他一步步成長。
02
隨著演的偶像角色越來越多,他在越來越得心應手的同時也開始意識到:
一直在舒適區徘徊,舒適區也會成為束縛自己的藩籬。
于是他開始大膽嘗試不同題材,在2018年終于迎來自己演藝生涯的轉折點,即出演古裝劇《天盛長歌》中的顧南衣。
鑒于此前從來沒有出演過類似的角色,為了演好他不得不付出巨大努力。
比如提前數月苦練劍術,高燒堅持和導演討論細節。
就在這樣的努力下,他憑借在劇中犀利的眼神、利落的動作,將顧南衣的孤傲與深情盡情展現。
這個角色既是他“花瓶偶像”形象的結束,也是他多元轉型的開始。
在此之后,白敬亭更加有意識地擺脫觀眾的刻板印象。
他開始飾演《平凡的榮耀》中初入職場的孫弈秋、《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中的特警隊長邢克壘。
特別是邢克壘一角,他把“小白變硬漢”的反差展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眼前一亮。
為了讓“文弱書生”有硬漢形象,他不僅要增肌15斤,還要和特警隊一同訓練兩個月。
甚至還要在爆破戲中親自上陣,一次次被熱浪掀翻受傷。
雖然很苦很累,但是相比于他不被觀眾認可的經歷來說,一切又都值得。
他的敢拼敢干的態度獲得了與他合作的導演、演員一眾好評。
在拍攝《南來北往》時,導演鄭曉龍就曾給予他一個評價:
“他不是科班畢業的演員,所以身上模式化的東西很少。”
可能他自己也沒想到,曾經因為不是科班出身被觀眾質疑走后門。
如今卻因為這個特質,能讓他迅速適應各種多元化角色。
同樣也是在這種特質的幫助下,在2022年他終于迎來了人生里第一部現象級爆款短劇《開端》。
03
白敬亭在劇中飾演陷入時間循環的游戲架構師肖鶴云。
循環設定對演技要求極高,他與搭檔趙今麥默契配合,通過細致入微的表演,將肖鶴云在一次次循環中的恐懼、掙扎、冷靜以及自我救贖的心理變化層層遞進地呈現出來。
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情緒起伏都精準到位,與老戲骨對戲也毫不遜色。
這部劇收獲了觀眾的巨量好評,豆瓣評分高達 8.2,他也憑借此劇成功躋身實力派演員之列。
而之后的《南來北往》《難哄》《正當防衛》,一步步把他作為實力派演員的地位夯實。
其中《難哄》的桑延一角,讓“白敬亭男主人設天花板”話題單日閱讀量破億。
該劇登陸全球190余個國家地區,在多個地區持續霸榜,TikTok相關話題播放量達 39.65 億次。
他也被《新華網》《工人日報》認為是“文化出海典范”。
自此,那個只會演青春偶像劇,被觀眾評價沒有眼神戲,是資源咖的小白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的白敬亭,已然在實力派演員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但他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他成立個人工作室,投資影視公司,積極參與到作品的創作環節中,對自己演藝事業有著清晰而長遠的規劃。
從他的經歷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演員的成長,更是一個愿意為了演藝事業而奮斗終身的態度。
這在浮躁的娛樂圈中彌足珍貴,值得每位演員學習。
結語:
從《匆匆那年》里青澀的喬燃,到《難哄》中讓亞洲市場矚目的桑延,白敬亭走過的每一步都寫著“打破”二字。
打破“非科班”的偏見,打破“偶像派”的標簽,打破外界對他的所有負面評判。
他沒有沉迷于一時的熱度,而是把質疑和爭議當作鞭策自己的動力,不斷深耕演技。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個需要在采訪中小心翼翼應對惡意提問的新人,而是能以作品立足、用實力對話的演員。
未來的路還長,但看過他如何從風雨中成長,便知道他只會朝著更開闊的天地走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