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2日訊(編輯 史正丞)似乎是為了回應此前“開發進度緩慢”的市場傳言,北京時間周二傍晚,OpenAI發布聲明,宣布與甲骨文就額外開發4.5吉瓦“星際之門”數據中心達成協議。
(來源:OpenAI官網)
4.5吉瓦的算力,相當于當前美國數據中心總容量的4分之一左右。
公告指出,加上正在得克薩斯州阿比林市建設的“Stargate I”項目,最新協議使得正在美國開發的“星際之門”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容量超過5吉瓦,能夠運行約200萬顆芯片。
OpenAI特別強調,今年1月與軟銀、甲骨文等合作伙伴在白宮做出的承諾,是未來4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10吉瓦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強勁勢頭,現在預期“星際之門”將超越最初的承諾。
與此同時,光是建設4.5吉瓦數據中心,就將直接拉動10萬個建筑和運營崗位。
公司也表示,阿比林的“Stargate I”項目已經有部分設施投入運行。甲骨文上個月開始交付首批英偉達GB200機架,近期OpenAI開始利用這些算力運行早期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
對市場而言,這份公告帶來的利好,也需要一分為二來看。
首先,新增4.5吉瓦的數據中心的確是利好,但公告并沒有透露建成的時間或潛在選址。
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6月30日時曾提交監管報告,披露與一家未透露名字的客戶簽訂“每年超過300億美元”的巨額云服務協議,從2028財年開始生效。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家客戶大概率就是OpenAI。300億美元大概是OpenAI近期預期年營收的3倍,公司正押注隨著付費客戶和廣告數量的增加,其收入能夠覆蓋巨額的算力采購。
(來源:SEC)
OpenAI也在公告中確認,“星際之門”的定義是所有向OpenAI提供算力的基礎設施平臺,并非僅限于與軟銀、甲骨文等合資公司投資開發的新算力。因此CoreWeave和微軟云服務向OpenAI提供的算力,也被算在“星際之門”里面。OpenAI的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昨日曾自夸稱,到今年年底,公司上線的GPU數量將遠超100萬個。
更重要的是,OpenAI與甲骨文的新協議,也是在沒有軟銀出資的情況下達成的。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由于全球關稅帶來不確定性,軟銀的融資談判并不順利。
不過在公告中,OpenAI也提到與軟銀的合作也在“強勁推進”。兩家公司正在“快速進行現場評估”,并“重新構想數據中心的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