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局勢的發展,美國最近對中國的策略有了一些變化。
身為總統的特朗普,不再叫囂著正面針對中國,反而耍起了一些陰招。
不過,看似陰狠的背后,其實是特朗普已經無計可施了。
因為他明白:最多一個月后,中國將會完勝......
特朗普的狠招
過去48小時里,特朗普政府接連在三個方向上對中國出手。
與以往的正面沖突不同,這一次美國更傾向于采取間接施壓的策略,顯然是特朗普在多重壓力下“走偏招”的具體體現。
第一步,美國打著“地區安全合作”的旗號,把目光投向了巴拿馬運河。
就在近日,美國與巴拿馬舉行了一場為期六天的聯合軍事演習,聲稱是為了提升應對運河及周邊戰略設施所面臨“安全威脅”的能力。
演習中,美軍出動了包括“黑鷹”直升機和“支奴干”運輸機在內的多型裝備,在巴拿馬境內三個空軍基地展開行動。
這時,美國媒體迫不及待地“補上了一刀”。
《新聞周刊》在報道中毫不掩飾地渲染“中國威脅”,聲稱這次演習就是為了“防范中國染指巴拿馬運河”。
這套敘事邏輯看似老套,卻為美國在拉美地區加強軍事存在找借口。
第二個動作是特朗普再一次打起“臺灣牌”。
最近,臺軍正在舉行“漢光”軍演,而一個由美國現役將軍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出現在演習現場,對臺軍演練進行“實地指導”。
與此同時,賴清德宣布將在8月竄訪中南美洲,并計劃“過境”美國,在紐約停留。
對此,美國國務院不僅沒有回避,反而公開支持稱“符合對臺政策”。
最后,美國再次舊事重提,將矛頭指向“芬太尼”問題。
特朗普在講話中陰陽怪氣地表示,“相信中國很快就會對購買芬太尼的人判處死刑”。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美方就曾以中國未能有效管控芬太尼出口為由,威脅要對中國產品加征新一輪關稅。
可問題的根源,從來都不在中國,而是美國國內對毒品泛濫治理不力、社會需求失控所造成的系統性困境。
美國不僅不亡羊補牢,反而一直妄圖用此為借口向中國施壓。
中方也明確表態,這種做法只會破壞中美之間原有的禁毒合作框架,最終對美國自身毫無益處。
特朗普的用意
從過去兩天美國在三個方向上連續出招,不難看出一個清晰的信號:特朗普已意識到時間對他極為不利。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現在的一切作為,都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
即使再拖一個月,中國必然完勝!
中美之間早在5月于日內瓦達成一項協議,約定對部分關稅采取90天的暫緩措施,如今這段“緩沖期”即將結束,還剩不到一個月。
一旦時間窗口關閉,特朗普面臨的是兩難困局:要么繼續延期,等于向世界承認前期施壓無效,不僅顏面無存,還會動搖國內對其強硬外交路線的信心;
要么不延期,那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就將立即受到反噬。
因此,他現在采取的,是一種夾帶威脅與示弱的混合戰術,一邊試圖通過打“陰牌”逼迫中方妥協,另一邊又悄然釋放出和解信號,為談判留有余地。
從近期美方的實際動作來看,這種“轉彎”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
最典型的是英偉達的H20芯片事件。
在遭遇三個月的出口凍結后,美國政府突然轉變態度,重新為這款芯片開綠燈,允許其繼續銷售給中國市場。
而這還不是個例。
早在7月2日,美國政府取消了對乙烷出口中國的限制,并同時放寬對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服務的技術封鎖。
僅僅一天后,7月3日,特朗普團隊又批準恢復對C919國產大飛機發動機的出口許可。
這些事實擺在眼前,說明美國其實已經清楚:再想靠單方面遏制中國,已經不現實了。
無論是技術封鎖、貿易制裁還是外交圍堵,美國的策略在過去幾年里非但沒有奏效,反而加速了中國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自主突破。
現在的特朗普政府并非不明白這一點,只不過是在權衡利弊后,想要用最后一段窗口期逼出一個對美有利的結果。
然而問題也在這里。
美國一邊釋放讓步信號,一邊又繼續進行“小動作”。
這種手段,不僅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更會進一步損害兩國之間的關系,最終反受其殃!
參考資料:
美國巴拿馬聯合演練“保衛巴拿馬運河”,美媒炒作:應對中國——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