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度回懟北約:別搞雙標,不排除重啟中俄印合作機制)
文 觀察者網 邵昀
“印度反擊北約的制裁警告”,據印度《經濟時報》《德干先驅報》等17日報道,關于北約秘書長試圖用“二級制裁”施壓印度等調整對俄貿易關系,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當天作出堅決回應,警告呂特不要在該問題上“搞雙標”。
報道說,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Randhir Jaiswal)當天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印方已經看到了呂特言論相關報道,并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讓我重申一下……保障我國人民的能源需求無疑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以市場供應和當前的全球形勢為指導。我們尤其要對在這一問題上出現的任何雙重標準表示警惕。”賈伊斯瓦爾說。
《德干先驅報》17日則注意到,賈伊斯瓦爾當天答記者問時還暗示了,印方不排除重啟與中國、俄羅斯的三方合作機制。“這是三國就彼此感興趣的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討論的平臺,”他說,“至于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的具體會議何時舉行,將由三國共同商定,我們會在適當時候會向外界通報。”
報道分析,賈伊斯瓦爾此舉意在強調印度自身的“戰略自主性”。
7月17日,賈伊斯瓦爾主持印度外交部例行發布會
此前一天,呂特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參議員時宣稱,如果印度、巴西、中國不施壓俄羅斯“認真對待”與烏克蘭的和談,美國可能利用二級制裁進行“懲罰”。他當時聲稱:“我對這三個國家的敦促是,如果你現在住在北京、德里,或者你是巴西總統,你可能會好好關注這件事,因為這可能會對你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
《德干先驅報》說,呂特這一“警告”隨后在印度引發了軒然大波。印度官員指出,在俄羅斯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西方國家仍持續從俄購買化石燃料,卻要求其他國家與俄切斷能源貿易關系,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雙標”。
事實上,歐洲和北約成員國至今仍然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買家。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歐盟一直是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和管道天然氣的最大買家,而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則是俄羅斯石油產品的最大買家。
CREA的報告還發現,去年歐盟國家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支出,已經超過了其在軍事和財政援助方面向烏克蘭提供的援助。據悉,2024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化石燃料總額為219億歐元,相較2023年減少了6%,但從進口量上看,同比僅下降了1%。同年,歐盟給烏克蘭提供的軍事和財政援助為187億歐元。
另據路透社17日報道,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 Puri)當天在一場行業活動上稱,即使俄羅斯石油供應受到美國二級制裁的影響,印度也有信心通過其他來源滿足其石油需求。
“我一點也不擔心。如果發生什么事,我們會處理的,”普里說,“印度已經實現了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我們的采購來源國已經從過去的約27個,增加到現在的約40個。”
針對呂特的口頭“威脅”,中方已多次明確表態。1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表示,我愿重申,中方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各方能為推動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進一步營造氛圍、積累條件,多做有益于勸和促談的事。”林劍說。
此外,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俄媒記者提問: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表示,俄方正與中國和印度就恢復三方合作機制進行談判。他指出,俄羅斯對推動該機制的運作保持積極的態度。請問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林劍表示,中俄印合作不僅符合三國的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地區乃至全球和平、安全、穩定與進步。中方愿同俄印雙方就推進中俄印合作保持溝通。
相關新聞
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放話稱,若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并對部分國家實施所謂“二級制裁”。如今,瘋狂拍馬屁、不斷叫特朗普“爸爸”的北約秘書長呂特竟又跳出來幫腔放狠話。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7月15日報道,特朗普前一天宣布最新對俄制裁時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現場的呂特,當天在會見美國國會參議員時宣稱,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如果繼續與俄羅斯做生意,可能會受到“二級制裁”的嚴厲打擊。
“我對這三個國家的敦促是,如果你現在住在北京、德里,或者你是巴西總統,你可能會好好關注這件事,因為這可能會對你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呂特隨后仍用警告的口吻聲稱:“所以請給普京打電話,告訴他必須認真對待和平談判,否則這將對巴西、印度和中國造成巨大打擊。”
在此前“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闖關國會的過程中,共和黨籍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湯姆·提利斯(Thom Tillis)曾因投下反對票而遭到特朗普的威脅,他隨后更是強硬回應稱,自己明年不會尋求競選連任。不過,對于特朗普的對俄制裁決定,他倒是“點贊”,但卻又對其中的50天期限感到擔心。
他炒作宣稱,擔心普京會試圖利用這50天贏得俄烏沖突,或者可能通過“屠殺”以及收復更多領土來作為談判基礎,為此后達成和平協議做好準備。
“因此,我們應該審視烏克蘭目前的局勢,并明確表示,無論你(普京)在接下來的50天里做什么,你的任何成果都將化為泡影。”提利斯聲稱道。
呂特則表示,歐洲將找到資金,以確保烏克蘭在和平談判中處于最佳位置。他表示,根據與特朗普的協議,美國現在將“大規模”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不僅是防空武器,還有導彈,還有由歐洲人支付的彈藥。”
此前一天,特朗普已經向呂特確認,美國將通過北約盟國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新武器,這些盟國將購買這些武器并將其運往基輔,協調工作將由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負責。
呂特當時則稱,這一進展“意義重大”,并稱贊特朗普的這一決定。他還稱,特朗普允許歐洲的北約盟國向烏克蘭資助武器“完全合乎邏輯”,并表示這一決定是基于北約盟國此前達成的一項共識——要求北約32個成員國各自的國防支出均需達到本國GDP的5%。
在會見美國國會參議員時,當被問及是否在討論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的問題,呂特說:“這既是防御性的,也是進攻性的,所以有各種各樣的武器,但我們昨天還沒有與(特朗普)總統詳細討論。現在五角大樓、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和烏克蘭方面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北約秘書長呂特。期間,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達了“強烈不滿”,并威脅放話稱,若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關稅”——關稅稅率高達100%。
特朗普稱對普京總統感到失望(資料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特朗普當天宣布了兩項措施,旨在向俄羅斯施壓,要求結束俄烏沖突戰爭,除了最新對俄制裁,還包括向烏克蘭提供新武器。
“我對普京總統感到失望,因為我以為我們兩個月前就能達成協議,但似乎沒有達成。因此,基于此,我們將實施‘二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s)。如果我們在50天內無法達成協議,那很簡單,他們就會被征收100%的關稅,就是這樣,我希望我們不必這么做。”特朗普當天在白宮說道。
當被問及美國國會參議院提議對俄羅斯實施高達500%的“二級制裁”時,特朗普表示,共和黨人正在這個方案上“非常積極地推進”,并對其進行修改,以賦予他本人更多取消或推遲制裁的權力,但他也暗示,這些制裁可能并不需要。
英國《獨立報》報道指出,雖然特朗普經常動用“關稅大棒”作為打擊對手和盟友的手段,但由于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此前的拜登政府實施了懲罰性制裁,俄羅斯目前與美國幾乎沒有貿易關系。
不過,特朗普此次威脅時提到了“二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的概念,意圖懲罰俄羅斯石油買家,對這些國家的進口商品征收高達100%的關稅。報道稱,此舉可能會使來自中國、印度和德國等地的進口成本翻倍,因為這三個國家既是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也仍在購買俄羅斯石油產品。
《獨立報》稱,針對這一對俄制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隨后向記者澄清解釋稱,特朗普指的是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而不是對俄羅斯商品征收關稅。
“所以這就是經濟制裁……你也可以施加經濟懲罰,一旦我發現你這樣做(違規),你就得付出代價。”他補充稱,特朗普在面對俄羅斯時確實同時掌握著制裁和關稅這兩項“政策工具”。
CNN則援引一名白宮官員的澄清說法稱,特朗普提到的“二級關稅”是指對俄羅斯征收100%的關稅,并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其他國家實施“二級制裁”。這名官員稱,由于美國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很少,因此“二級制裁”可能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
“這是‘二級制裁’,是對那些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實施的制裁,所以這實際上不是制裁俄羅斯,”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在白宮這樣告訴CNN:“這是對印度和中國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關稅,這確實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特朗普(右)14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底,由于遲遲無法達成俄烏停火協議,特朗普也曾表達過對普京的不滿,并揚言美國可能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征收“二級關稅”。
當時,路透社援引其能源領域專欄作家克萊德·羅素(Clyde Russell)的評論文章指出,特朗普發出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征收“二級關稅”的威脅,可謂相當“瘋狂和大膽”,但面對這位反復無常的美國總統,俄中印三國是何反應值得觀察。特別是作為現階段俄羅斯石油兩大主要買家的中國和印度,這兩國的反應和俄方回應同樣重要。
文章作者認為,中國屈服于美國壓力的可能性較低,但仍須注意特朗普已經對華加征了高關稅;而印度則處境尷尬,莫迪政府雖討好特朗普,但在俄烏沖突后通過搶購打折俄油,俄羅斯現已成為印度的石油最大供應國,替換俄油意味著要重新另尋替代供應,十分艱難。
7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今日俄羅斯記者提問,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威脅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稱,如果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貿易,這些國家將面臨500%的關稅。中方是否擔心來自華盛頓的壓力?
林劍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明確,我們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各方能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進一步營造氛圍、積累條件,多做有益于勸和促談的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