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著急忙慌學中國搞稀土國家戰略,美國特朗普政府整了個“四不像”不說,五角大樓“獨寵”全美最大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的做法,倒是先讓自己人掐了起來。
MP Materials擁有美國目前唯一一座正在運營的稀土礦,被視作重振美國稀土行業的最大希望。為了削弱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政府“罕見”出手入股本土企業:本月初,五角大樓同意斥資4億美元購入該公司優先股,成為其最大股東;同時加速推動獨立稀土定價機制,以接近當前市場價兩倍的價格,為MP Materials設定最低采購價。
英媒《金融時報》18日報道稱,這筆“極不尋常”的交易已引發多名礦業高管與前政府官員的擔憂。他們不滿道,特朗普政府此舉此舉雖意在效仿中國產業政策,卻做得荒腔走板,把資源一股腦全傾斜給了MP Materials。
有批評者稱,這筆交易“越界了”(went too far),這會讓MP Materials獲得不公平優勢,使其得以壓價擠垮對手、擾亂市場,從而損害美國的長期競爭力。
有稀土企業高管本周對美媒《華爾街日報》抱怨道,“美國政府這是在選贏家定輸家。他們似乎把寶都押在了一家公司上。”
過去美西方總愛炒作所謂“中國用補貼扶持產業”的論調,如今看到自家政府這種做法,一家來自對手企業的高管忍不住酸溜溜地嘲諷,美國想復制“中國模式”,靠國家背書扶持產業,而且還是一種“高成本”做法。
對于業內不斷傳出的批評聲,一名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并不認同。他對《金融時報》說,這些人的抱怨,只是因為沒有獲得“自認為應該得到的好處”,“這樣的事兒常見得很。”
目前美國唯一稀土礦——芒廷帕斯稀土礦
中國產業發展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豐富的人力優勢,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補貼。
但特朗普政府的這番“病急亂投醫”,顯然得打個問號。
據美媒報道早前披露的協議內容,按照計劃,美國國防部為MP Materials兩種最常用稀土——釹和鐠,設定了每公斤110美元的采購價。如果價格高于110美元,美國防部可獲得30%的額外利潤分成。
這一價格略高于咨詢公司測算的“滿足市場需求所需的75至105美元區間”,更遠超當前約63美元的市場價。當前市場價由中國主導設定。
此外,盡管目前MP Materials尚未實現商業規模的磁鐵生產,但美國政府已承諾在未來十年內,每年購買約7000噸磁鐵。這些磁鐵將由MP Materials在其尚未建成的工廠,使用自有的鐠釹生產。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這一采購量遠遠超過了美國國防需求。
“MP Materials(與美國政府)的交易存在諸多反常之處,”博伊西州立大學掛名教授(affiliate professor)、前白宮官員戴維·亞伯拉罕(David Abraham)提到,鐠釹的市場規模本來就很小,“(美國政府)恐怕會囤積大量原料。”
一名前國防部官員還擔心,采購價保障可能會讓MP Materials“在商業招標中以低價競標,再靠政府補貼填補利潤缺口”。
《金融時報》報道稱,盡管業界感到不安,這項稀土協議仍在華盛頓獲得了兩黨支持。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宣稱,五角大樓“選擇了獨特的協議模式,以應對關鍵稀土磁鐵生產的建立與維持難題”,該協議將確保 “獲取關鍵國防資源,同時分擔商業主導市場中的固有風險”。
MP Materials拒絕對業內反應予以置評。而本周早些時候,MP Materials的聯合創始人詹姆斯·利廷斯基(James Litinsky)曾對《華爾街日報》直言:只有MP Materials先站穩腳跟,全行業才能好起來。(a secure MP is good for the overall industry)
據英媒報道,MP Materials盛贊與五角大樓的合作是美國發展本土稀土產業、擺脫全球對中國依賴的關鍵一步。蘋果公司已宣布預付2億美元采購該公司生產的磁鐵,用于iPhone與電腦所謂制造。
英媒還提到,特朗普4月發起全球關稅戰后,MP Materials以關稅奇高為由,宣布暫停向中國盛和資源公司出口稀土精礦。盛和資源隨后公告稱,因供應鏈多元化,暫停供應不會對其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公告聲明中,盛和資源介紹道,該公司已構建了多元化的稀土原料供應渠道,四川礦、獨居石以及其他國家進口礦可以作為替代供應。
而MP Materials的大部分收入則來自盛和資源。據《金融時報》報道,去年這家美企向盛和資源的銷售額約占其2.04億美元收入的80%。
另據路透社報道,多年來,MP Materials一直依賴中國合作伙伴提煉稀土。該公司大部分精礦按合同出售給其第四大股東盛和資源進行處理。
事實上,MP Materials能夠分離和加工輕稀土元素,但無法處理同樣重要的重稀土元素,尤其是鏑和鋱。這兩種元素正是4月中國新增出口管制的稀土品類,它們是制造高性能永磁體的核心原料,而這些永磁體被用于F-35戰斗機、汽車、核磁共振成像儀以及其他電子產品。
《華爾街日報》還提到,隨著磁體產能提升,MP Materials需要的重稀土量將超出其加州礦山的供應能力,而中國以外的重稀土生產商寥寥無幾,獲取難度極大。此外,大型新工廠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也可能涌現新的變數。
礦業資深人士、前莫利礦業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史密斯(Mark Smith)告訴美媒彭博社,西方國家仍需要數年時間才可能發展出一定的稀土加工能力,“我們需要在岸建立所需的設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來源|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美媒:中方不會允許美國客戶囤積稀土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27日報道,隨著中國稀土磁鐵的出口開始流通,整個汽車供應鏈大規模停產的威脅正在消退。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的市場事務主管尼爾斯·波爾(Nils Poel)證實,歐洲供應商已獲得足夠的許可證,避免了本月早些時候預測的大范圍生產中斷。
6月初,CLEPA曾擔憂稱,從4月開始向中方提交的數百份許可證申請中,僅有約四分之一獲批,多家歐洲零部件工廠和生產線已被迫關閉。若未找到解決方案,預計三到四周內將有更多生產線停產。
6月26日,中國商務部表示,已經依法批準一定數量的歐盟稀土出口合規申請,并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27日,商務部另就中美倫敦框架的有關情況回應表示,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新疆稀土礦
波爾告訴路透社,中方許可證發放速度正在“加快”,已從25%提升至60%,目前仍有數百份許可待批。
他同時補充稱,如果終端用戶位于美國,或者產品經印度等第三國轉運的情況,則需要面臨更長時間的審批,或者無法得到優先處理。
“總體來看,我們可能在7月仍能維持生產,而且影響也是可控的,”波爾說,“或許個別生產線會受影響,但目前我們已經避免了大規模停產的可能。”
德國車企大眾集團在一份發給路透社的聲明中證實,其稀土組件目前供應穩定。另一歐洲汽車巨頭Stellantis也表示,已解決近期生產擔憂。
另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周五,美國福特汽車的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科羅拉多州露面時仍在抱怨。他聲稱,過去三周,該公司因稀土磁鐵短缺被迫關閉工廠,但未詳述更多細節。
吉姆·法利還稱,這種情況表明,有必要發展關鍵汽車零部件的美國國內供應鏈,“沒有中國,我們買不到任何高性能磁鐵。我們造不出這些東西。”
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加征畸高關稅后,中方迅速出手反制,包括對一系列關鍵礦產和稀土磁鐵實施出口管制。《華爾街日報》援引數據稱,4月后,西方企業的磁鐵供應量驟減,給全球汽車、國防和電子產品制造商帶來沖擊。5月份,對美稀土磁鐵出口同比下降93%。
特朗普于4月對華加征畸高關稅 資料圖
此前有業內人士透露,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許可制度。隨著管制影響顯現,美西方企業開始聯合媒體炒作所謂“稀土武器化”,企圖展開對華輿論戰。中國外交部此前已明確表示,中方出臺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是非歧視性的,不針對特定國家。
據路透社報道,一家美國領先汽車供應商的高管,以及一名了解歐洲主要車企供應鏈的知情人士透露,兩周前,汽車行業一度陷入“全面恐慌”,但隨著中國許可證的審批開始提速,突然停產的威脅已有所緩解。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歐洲官員也告訴路透社,中方正為歐洲企業審批“最低限度”的關鍵許可,以避免生產停擺。
美國磁體制造商Dexter Magnetic Technologies擁有國防相關的客戶。其首席執行官卡什·米什拉(Kash Mishra)則對路透社表示,自4月以來,該公司提交的180份許可只獲批5份,且全部用于非國防領域。
“這是一個長期延遲,”他發起牢騷來,“供應商要花45天才能辦好文件,之后還要再等45天左右才能拿到許可證。”
美媒《華盛頓郵報》此前援引分析說,中國的稀土磁鐵出口許可制度是永久性的,中方不會允許美國客戶囤積稀土。
《華爾街日報》亦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稱,中方最近幾周要求在華稀土企業提供相關人員名單,其中包括專業人員的具體專業知識、教育背景、研究背景和個人信息。此舉的目的是,建立一份正式的中國稀土專業人員名錄,并密切關注這些人員,以確保他們不會出國泄露機密。
報道稱,這一名單涉及上游企業,如稀土加工企業,以及下游企業,如利用這些加工過的礦物制造稀土磁鐵的企業。
報道認為,這一舉措表明,中國對稀土資源的管控正日益具有重要地緣政治意義,稀土作為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產品和武器裝備的關鍵材料,始終是中美貿易領域核心焦點所在。
中國和美國國旗 資料圖
6月2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維護全球產供鏈的穩定與安全,依法依規不斷加快對稀土相關出口許可申請的審查,已經依法批準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并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中方愿就此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出口管制溝通對話,積極促進便利合規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