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5日,中國隊打破了美國隊的壟斷,拿下了4×100米混合泳的金牌,要知道,自從1960年男子4x100米混合泳進入奧運以來,除了1980年未參賽,美國此前參賽全部奪冠,已奪得15枚金牌。
這一刻,站在冠軍領獎臺上的是中國隊,現場演奏的是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而對于奧運四朝元老徐嘉余來說,等待這首國歌的奏響,已經有12年了。
“享受像奧運會這樣盛大的比賽,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我這種并沒有能夠獲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來說,還沒有資格享受這樣的比賽。”
這是在男子100米仰泳決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徐嘉余給出的回答。他還說了另一段“不那么有底氣的話”——“我說要享受比賽,其實說出來的時候就是很緊張,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去釋放這種緊張感,試圖去享受比賽,試圖讓自己放下來……”
1995年8月19日出生的徐嘉余,第一次站上奧運賽場,是在2012年的倫敦,那時候的他,還是個17歲的小將,而現在,他馬上就要29歲了,在泳池里,是不折不扣的老將。事實上,在整支中國游泳隊里,除了30歲的隊長汪順,年齡最大的就是徐嘉余了。但不管是在里約還是在東京,他都站上過領獎臺,但都不是站在最高處的那個。
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中國游泳名將徐嘉余在巴黎奧運會男子100米仰泳決賽中,以52秒32的成績拿下銀牌。又一次奪銀,以他的年齡和競技狀態來說,已然不易,但徐嘉余并沒有放下包袱,正如他所說的,在大多數人眼中,連續三屆奧運奪牌,已經是歷史級成就了。可徐嘉余的體會,卻遠比成績來得復雜許多。
2016年,從小指導他的恩師徐國義已經生病了,沒法每時每刻陪在他身邊,徐教練帶病陪他去了里約奧運會,看到他拿到了銀牌,但遺憾的是,徐教練并沒有親眼看到他拿到金牌。
因為疫情,東京奧運會延期到2021年進行,就在2020年,陪伴了徐嘉余十二年的恩師,中國游泳隊功勛教練徐國義因腦癌去世,享年50歲。
恩師的去世以及疫情反復的影響,讓徐嘉余出現了嚴重的狀態起伏,在東京奧運會上,徐嘉余在100米仰泳預賽里,以52秒70順利晉級半決賽,但就在結束后,他便出現了嚴重的胃部不適,持續嘔吐,最后被工作人員用輪椅推到了醫務室,高強度的運動和巨大的壓力讓他出現了嚴重的胃潰瘍,到了決賽,他只拿到第五名。
再到巴黎,準備周期只剩下了三年。拿到100米仰泳銀牌之后,徐嘉余特意強調說,“我覺得我是真正的重新回到了這個舞臺,因為在2020年之后,我就再沒有登上過個人賽的領獎臺。今天的比賽證明我在世界仰泳的舞臺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希望在接下來能有更好的發揮。”
競技體育的舞臺上,沒有人可以一直站在聚光燈下,當你成為前浪,就要時刻面對著后起之秀的挑戰。2022年世錦賽,徐嘉余在50米和100米仰泳中均無緣決賽。他沒有給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只說了一句,“我的訓練水平不夠,還得繼續練。”
沒有人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的辛苦,但汗水不騙人。徐嘉余能站在巴黎的賽場上,已經說明一切了。
徐嘉余出生于一個運動世家,母親余珍珍以前也是一名游泳運動員,主項是蝶泳。4歲那年,他在母親的指導下練習游泳,7歲進入溫州市體校,13歲進入浙江省游泳隊。也正是在13歲那年,徐嘉余拜師徐國義教練,從蝶泳改練仰泳。
練蝶泳的時候,可以盡情展現力與美,也可以看著終點越來越近。但仰泳和其他三種泳姿都不一樣。徐嘉余曾經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仰泳比其他項目更孤獨,”他解釋說,“大部分時間我只能抬頭看天,只有在觸壁轉身的時候,才能看一看水里的世界。”
從練仰泳開始,他便開始仰望穹頂,進行一個人的戰斗。改練仰泳之后,徐嘉余每天做夢都想著技術動作,“有時候馬上要到邊了,一使勁結果砸到床頭,疼醒了!”
一個人靜靜地在泳道里拼搏,一直戴著小黃帽的徐嘉余漸漸喜歡上了仰泳,他戲稱自己每一場比賽都是“躺贏”,而從2013年全國游泳冠軍賽開始,徐嘉余就一直“躺贏”,贏到了2024年。
100米仰泳十連冠,200米仰泳十一連冠,徐嘉余在中國男子仰泳界沒有對手,“鐵打的徐嘉余,流水的第二名”就是國內仰泳比賽的真實情況,但與此同時,徐嘉余自己也坦誠地表示說,國內的競爭并不強烈,也沒有給他更好的刺激。
他的對手在國外,美國的墨菲和阿姆斯特朗、英國的摩根和馬歇爾,還有法國的恩多耶和托馬茨,他在國內很難找到和他齊名的仰泳高手。而在嚴重的孤軍奮戰下,徐嘉余還要面對另一種質疑的聲音——什么時候拿金牌?
客觀事實不能作為借口,畢竟觀眾們也只能在電視機前看到泳道里的運動員們,無法切實感受運動員身體狀態的起起伏伏,當全世界都在努力提升著技術的時候,徐嘉余還在努力調整著比賽的狀態,爭取能達到奧運會的標準。
他的確做到了,這枚銀牌是對他最好的嘉獎,他證明了自己依然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運動員,在29歲,實屬不易。
可是然后呢?
觀眾們很容易忽視時間的跨度,時隔三年或者四年的奧運,期間發生的曲折和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但許許多多選擇退役的運動員都說過同一句話,“每一天睜開眼,渾身上下要散架的疼痛總會讓我想到‘算了吧’,起床永遠是一項巨大挑戰。”
對徐嘉余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可是他的回答卻截然相反——在被問到拿了三塊銀牌之后的感想的時候,他卻這樣說:
“我已經做好下屆奧運會的準備了。因為我在國外看到了打6屆奧運會的運動員,我想去嘗試一下。金牌只能證明當下你最強,但我們可以比誰更久。“
他總是要拿金牌的,沒有金牌,他也絕對不會放棄。
如果可以,為什么不是這一屆呢?
最后一個比賽日,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中國隊在第五道出發,仰泳的徐嘉余第一個登場,他的入水反應時間0.53秒,50米時落后美國隊,但進入到后程,徐嘉余完成反超,前100米的用時52秒37位列第一。
覃海洋、孫佳俊和最后一棒的的潘展樂,三位師弟將徐嘉余留下來的領先優勢保持到了終點,3分27秒46,中國隊贏了!中國隊戰勝了美國隊,中國隊是金牌,我們是冠軍!
所有人擁抱在一起,用力揮出那隱忍很久的一拳。這一次,徐嘉余以奧運冠軍的身份接受的采訪,他說,“我終于在接力上……”然后就哽咽了。
“我特別有信心今天可以創造好成績,我們也做到了。這個達到了徐導(徐國義教練)的夙愿。”
“今天我就感覺特別有力,真的有信心,能夠在今天創造一個好的成績。我做到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句:
“如果沒拿到金牌可能會一直覺得很糾結,進而成為我的心結,現在心結已經打開了,我會更放心地去追求一些關于游泳本質的一些東西。”
如果深陷于冠軍的執念而讓你無法享受體育運動本身的話,那么現在,這道坎被你徹底邁過去了。恭喜你,奧運冠軍,徐嘉余!
你說你還想去洛杉磯繼續參加奧運會。
帶著你的金牌,帶著你世界第一的驕傲,去享受屬于你的舞臺吧!
我們四年后,奧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