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站上奧運賽場之前,諾埃米-福克斯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成為姐姐的對手。
準確地說,規則和天賦差距,讓她沒法去奢望。
杰西卡與諾埃米(右)
27歲的諾埃米有一個完美且無敵的姐姐,30歲的杰西卡-福克斯。杰西卡的人生走向連小說都不敢這么形容:她們的父母都從事皮劃艇,父親理查德-福克斯是英國人,拿到過10塊世錦賽金牌,代表英國參加過1992年奧運會;母親米莉亞姆也拿過8塊世錦賽金牌,她代表法國參加了1996年奧運會,在K1(個人皮艇)項目中取得了銅牌。
他們在法國馬賽結婚,生下了杰西卡和諾埃米,然后在杰西卡四歲那年,兩個人同時收到了澳大利亞皮劃艇協會的邀請,全家搬到了悉尼,后來父親理查德擔任了澳大利亞皮劃艇隊的副總裁,母親米莉亞姆則是在澳大利亞隊執教,她也是兩個女兒的直屬教練。
杰西卡的生涯一帆風順,她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學霸,能說英語和法語,在高中畢業時排名全新南威爾士州第一,現在就讀于悉尼大學的精英運動員計劃,正在攻讀社會心理學學位,而在賽場上,她更是皮劃艇界的王者。
皮劃艇共分為兩個種類:皮艇(Kayak,單人皮艇簡稱為K1)和劃艇(Canoe,單人劃艇簡稱為C1),杰西卡在兩個項目中均有極高的造詣。2009年,15歲的杰西卡向澳大利亞國家隊提出入選申請,并從此開始了她的統治時代。
2012年,18歲的杰西卡首次代表澳大利亞隊參加奧運會,當時她參加的是K1項目。在奧運賽場上,杰西卡正面擊敗了44歲的捷克選手斯捷潘卡-希爾格托娃,贏下一塊銀牌。而斯捷潘卡曾經在1996年擊敗過她的媽媽米莉亞姆,杰西卡成功地為媽媽完成了“復仇”。
“我媽媽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贏得了銅牌,而我又贏得了銀牌,這是一件很值得分享的了不起的事情,”杰西卡說,“斯捷潘卡跟我表達了祝賀,跟我說‘干得漂亮,這是一場精彩的比賽’。這是她第六次參加奧運會,她的成就太了不起了。”
在1996年斯捷潘卡擊敗米莉亞姆的時候,她曾經抱過杰西卡,當時的杰西卡才兩歲。
這一塊銀牌超越了媽媽的銅牌和爸爸在奧運會拿到的第四名,因為她的銀牌和姓氏福克斯,所以杰西卡贏得了一個著名的外號,“銀狐”。
在那之后,杰西卡便徹底統治了女子皮劃艇項目,她一共拿到過14塊世錦賽金牌,在2012年她拿到了K1的銀牌,2016年里約,她拿到了K1的銅牌,2021年東京奧運會,她在K1拿到銅牌,在C1第一次摘下金牌。
而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她是澳大利亞代表團的旗手。
30歲的杰西卡依然狀態頂尖,她在巴黎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競技狀態,在參加的K1和C1兩項比賽里同時拿下金牌。四屆奧運會,杰西卡拿下3金1銀2銅,把她稱之為女子皮劃艇界的歷史第一人,并不為過。
而妹妹諾埃米則沒有那么光鮮亮麗。諾埃米也參加C1和K1的項目,但在27歲來到巴黎奧運會之前,她只在世錦賽里拿到過兩金一銀,而且都是參加的團隊賽。原因也很簡單,在此之前,奧運會給每個代表團的名額只有一個,杰西卡自然是K1和C1個人賽的不二人選,她的位置,無可撼動。
諾埃米其實也有別的機會參加奧運,姐姐選擇了澳大利亞協會,但她沒參加過奧運會,因此法國隊曾經向她發出過征召,只是她拒絕了。
有一個如此成功的姐姐在身邊,諾埃米難免也會產生自卑的情緒,她坦言自己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姐姐的陰影下,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追不上她的腳步。
盡管姐妹倆在大多數時間里關系都很和諧,但實力與成績的巨大差距,也會帶來一些小摩擦:“有一次抽簽結束后,她竟然說我抽到了好簽,我氣得想要打她,這個簽對我來說已經夠困難了。”
諾埃米本來以為自己不會有出戰奧運會的機會了,直到2024年,皮劃艇增設了第三塊金牌:極限皮艇(Kayak Cross)。這個項目最終澳大利亞有兩個人參加,諾埃米可以和姐姐并肩作戰,一起來巴黎了。
“我一直覺得,在東京我就有能力去奧運會較量了,”諾埃米說,“但是名額受限,兩個項目我都要跟史上最偉大的杰西卡交手,想要贏她太難了。”
“但我現在覺得,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會有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機會,讓我有機會登上奧運會參加比賽,我將會全力以赴的。”
而對杰西卡來說,能親眼看見妹妹獲得奧運資格,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之一。”
“說真的,對我來說,這種感覺就像贏下奧運金牌一樣。”杰西卡說,“我從來沒有那么緊張過,我記得在決賽的時候,看到她從水門沖出來,我只剩下了尖叫。”
“賽后我失聲了,一直在哭。她做到了,對她來說獲得奧運會資格真的很難,她那么努力,她值得一個機會。”
“那種情感太復雜了,喜悅,愛和幸福,她有資格享受她的時刻。在終點線,我跳進水里,給她一個巨大的擁抱,眼淚和情感在那一刻都涌了出來。”
他們一家一起來到了巴黎,媽媽還是她倆的專屬教練,而爸爸這一次是評論員。
而杰西卡還是代表澳大利亞的旗手。
“我說過我會去參加開幕式,感覺如此壯觀,我去過倫敦、里約和東京,每一次都會激發我對奧運的熱情,能親眼看到圣火被點燃,我內心的火焰也在那一刻被點燃了。”
杰西卡完美地完成了她的任務,她把K1和C1兩枚金牌收入懷中,接下來,是極限皮艇的爭奪。
姐姐已經拼盡全力,而妹妹的辛苦又不相同:為了爭奪奧運名額,她參加了五場殘酷的資格選拔賽,最后拿到第二名。贏得了僅有的三張資格賽外卡之一,姐姐的目標是爭奪金牌,但對妹妹來說,能來到奧運賽場,已經耗費全部的能量了。
“我不會改變國籍,我知道那樣會讓我有機會參加奧運,但對我來說,奧運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起跑線,我更希望可以為澳大利亞的體育增光添彩。”諾埃米說。
“我是姐姐的頭號觀眾,她也是我的訓練伙伴。我一生都在等待這場比賽,我代表澳大利亞隊,可以和姐姐正面交手,我不會讓任何人沖到我的前面,即便那是我的姐姐。”
極限皮艇是唯一一項允許運動員之間身體接觸,包括用劃槳阻礙對手的項目。諾埃米說,“能在賽場上猛烈阻擊杰西卡是一件特別的事情,我知道她會原諒我,我是她親妹妹,她生氣也氣不了多久。”
“但我真的希望,我們倆能在決賽的時候相遇,我們一起沖擊金牌多好!”
但事情并不完全如愿。
計時賽、第一輪、復活賽,然后是分組預賽,32位選手分成8組,每一組只有前兩名晉級四分之一決賽,而在第三組,諾埃米和杰西卡分在了同一組。
她們知道總會在同一場比賽碰上的,但沒想過這么早。
也沒有人會想到,經驗如此豐富的杰西卡會被困在最后的上游水門,她一直沒能突破這道門,最后在小組排名墊底。
最終沖線的時候,杰西卡臉上寫滿了沮喪,但瞬間又變成了自豪——妹妹在這一組以第一的身份成功晉級。
“我真的很難過,可是同時,看到妹妹贏得比賽的時候,我的沮喪情緒立刻就消失了,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我真的為她感到驕傲。”
“我也為她感到緊張,也為自己感到緊張,我們處于同一組,這讓我們很沮喪,但隨后我們也意識到,如果我們能夠合作,或者至少不互相阻礙,這可能是一個優勢,所以我認為我們做得很好。”
四分之一決賽,小組第一;半決賽,小組第一。諾埃米成功殺入了決賽的爭奪中,在最終的比賽開始的時候,她處于第二名,然而接下來,她兵行險著,換了一個門率先進攻,打亂了對手的策略。她成功了,諾埃米擊敗了法國選手安吉爾-哈格和英國選手金伯利-伍茲,她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現在,諾埃米-福克斯,她也是奧運冠軍了!
“我有點不安,”諾埃米回憶起前一天的分組預賽,“杰西卡就這樣被淘汰了?我還沒來得及理解這個事實。”
“可是,我必須要正面超越杰西卡才能戰勝杰西卡,”她說,“杰西卡不應該是理論上的影子,我要戰勝她。”
站上領獎臺的那一刻,澳大利亞國歌奏響,在合影的時候,諾埃米依然再說,“我還是感到非常震驚。”
“我其實不敢做那么大的夢,可是我做到了啊!”她緊緊攥著金牌,搓了搓兩邊,好像在確認是不是假的,“那是一種純粹的快樂,那種感覺無以言表,太瘋狂了,這塊金牌是我的!”
而另一個時刻也同樣永遠難忘,當諾埃米沖過終點線的時候,媽媽和姐姐一起跳進水里,她們三個抱在了一起,這是福克斯一家的又一塊金牌,這屆奧運的第三塊金牌。
也是諾埃米-福克斯的第一塊金牌。
姐妹倆,現在都是奧運冠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