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啟程去往巴黎的那天,徐嘉余用“抽來的名額”給自己升了個艙——他曾經(jīng)是中國游泳隊為數(shù)不多的沖金點,但這一次,他在視頻里驕傲地說,中國游泳“多點開花,商務(wù)艙的名額不夠用啦!”
這是“亞洲仰泳第一人”徐嘉余的第四次奧運之旅,他依然興奮又緊張。
這一次,他和兄弟們一起打破了美國男隊長達40年的壟斷,從巴黎帶回了那枚份量極重的男子4x100米混合泳金牌,彌補了自己在單項上未能給獎牌改色的遺憾。
“之前會覺得對于自己而言,單項的金牌當然非常重要,但拿到接力冠軍的那一瞬間,突然意識到這是打破壟斷,歷史性的一個冠軍,它代表的是我們國家游泳整體實力和綜合實力的強盛。這一塊金牌,比其他都沉。”
來到巴黎奧運村,徐嘉余希望從一個更為輕松的視角向外界展示著第四次踏入奧運村的感受。但實際上,作為老隊員的他一點不輕松。即便這一次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心態(tài)比以往也更加平和,但依舊奈何不住激動和焦慮,“因為從小的參賽經(jīng)歷不是那么美好,所以每一次可能都會帶著不同的壓力,心境也不太一樣。”
進入奧運村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干飯,按照徐嘉余的說法,舟車勞頓之后的這一頓飯還算吃得香,“因為后來連飯都吃不下了。”
他很難去解釋身為四朝元老的自己為什么仍舊如此緊張,“賽前那幾天,感覺一點東西也吃不下,就是那種聞著就感覺胃不舒服,其實是一種心理和身體結(jié)合的反應(yīng)。”他也會問問其他隊友是如何調(diào)節(jié)這種心情的,但是得不到答案,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承受著這份壓力。只要走進奧運會的賽場,喜怒哀樂,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好在這并沒有影響競技狀態(tài),對于像徐嘉余這樣頂尖的運動員而言,很多事情已經(jīng)不需要再用大腦思考,“完全憑著身體反應(yīng)跟肌肉記憶去完成這整場比賽。”
在去往巴黎之前,隊伍對徐嘉余個人項目100米仰泳的期待“只”是一塊獎牌,“大家對年齡上的偏執(zhí)還是會有一些的,覺得年齡大了,希望可能小一點。也會把我之前的成績帶入,覺得我并不可能達到這么高的水平。”但徐嘉余是有野心的,他想爭金,同時也清楚自己有跌出前三的可能。“因為在百米的賽場上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
踏入拉德芳斯游泳館后,徐嘉余注意到這一回大家“都很卷”,因為擔心自己跌出決賽,在半決賽中,他用爆發(fā)式的表現(xiàn),最終以52秒02拿下第一。
就在那一刻,徐嘉余的心境便完全改變,金牌好像唾手可得,“希望來了,壓力也來了。”更何況,開賽幾天,游泳隊還沒有金牌入賬又成了熱門話題。
說完全聽不到別人議論不太可能,“確實也會有點想法,至少我是這樣的。”100仰決賽以前,隊友覃海洋在有爭金希望的100蛙項目上發(fā)揮失常,僅拿到第七的名次。
接下來是徐嘉余的單項,“看你了啊!”等待一塊金牌振奮士氣的中國游泳隊每天都會相互打氣,幾個兄弟始終在彼此面前盡量表現(xiàn)輕松,隊內(nèi)氣氛也并不像外界猜測的那么壓抑,都想用自己的表現(xiàn)去迎來這個“開門紅”。
100仰決賽那天,徐嘉余戴上耳麥,他喜歡在賽前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卻又激烈的環(huán)境讓自己能夠全情投入,“我的夢不是未來,就是現(xiàn)在,幾次跌倒就幾次爬起,這是一場Party,這是一場革命……”律動極強的音樂涌入耳里,是王力宏的《就是現(xiàn)在》,歌詞恰到好處,他甚至開始熱淚盈眶地告訴自己:“對,就是現(xiàn)在。”
他在出發(fā)時0.5秒的反應(yīng)時間是所有選手中最快的,前50米游出了24秒88,排名第一,但略微可惜的是,后半程體能不足,被23歲的意大利小將托馬斯·切孔超越。
未能拿下這枚等待已久的金牌,賽后有人問他“遺憾嗎”,他當時第一反應(yīng)答道:“不遺憾,還好。”但后來想想,就差一點點,“怎么會不完全遺憾呢,說出來這句話,可能就是不想在當下讓自己難過而已。”又或者冥冥之中,他似乎感到接下來的4X100真的能彌補一切。不管如何,從這場比賽之后,他終于能好好吃下飯了。
接下來的時間里,潘展樂以46秒40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拿下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冠軍,這塊金牌給了沉寂中的中國游泳隊巨大的激勵。那天比賽結(jié)束,徐嘉余收到覃海洋發(fā)給自己的報喜信息,他興奮地回復:“我們接力的希望又高了!”
時間來到了4x100混合預賽,賽前覃海洋找到徐嘉余,告訴他自己覺得身體有點不舒服,讓隊友都注意一點。但比賽開始,覃海洋完全丟掉了此前的糟糕狀態(tài),在蛙泳一棒中,游出了58秒51的成績,排在所有預賽隊伍里蛙泳第一。與徐嘉余、王長浩和潘展樂一起拿到了預賽第二晉級決賽。
意料之外的是,王長浩在預賽結(jié)束之后身體出現(xiàn)不適,團隊立即決定用孫佳俊替補出戰(zhàn)決賽第三棒。幸好這一變化并沒有太大的影響,狀態(tài)極佳的孫佳俊最后給了大家驚喜。
決賽日的一幕幕必定將留在所有人心里很久——徐嘉余帶著離弦之箭的姿態(tài)劃破水面,0.53秒的出發(fā)反應(yīng)雖非最佳,但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和后程加速,讓他在第一棒幫助中國隊占據(jù)了領(lǐng)先優(yōu)勢。上岸后,他雙手合十,“當時心里一直在祈禱,不要有任何犯規(guī),直到我們中國隊的名字展現(xiàn)在第一位的時候,我才終于相信我們真的得到這枚金牌了。”
第一棒游完的他在岸邊看到覃海洋的穩(wěn)健,看到孫佳俊的堅持,也看到潘展樂的絕地反擊,3分27秒46,新的歷史被創(chuàng)造,中國游泳隊首次站上了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的奧運會最高領(lǐng)獎臺。
當潘展樂率先完成觸壁,徐嘉余第一時間看向了覃海洋,兩人什么都沒說,只是相視一笑,是釋放也是對遺憾的彌補。“再轉(zhuǎn)頭,看到了孫佳俊,他淚流滿面。我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但好像看到有人比我哭得更厲害,我反倒能忍住了。”三位隊友把最深的擁抱給了潘展樂,“在我們隊里,一直是以實力為準的,我們不管年齡如何,他就是我們的最后的保障,我們?nèi)齻€人都相信他,他也非常相信我們。”
圖片
現(xiàn)場的歡呼聲實在太大,大到把每個人想說的話都淹沒在了慶祝里。不過對于徐嘉余而言,這個時刻任何的言語都是多余的,巴黎奧運周期里的一切艱辛,都被這塊金牌徹底融化。
過去三年當然無法輕易被遺忘。除了對巴黎奧運成績的沖擊,更重要的可能是,徐嘉余完成了對于自己游泳生涯的一次逆轉(zhuǎn)。
東京奧運會前夕,恩師徐國義病逝,從小跟隨師父的徐嘉余仿佛陷入深淵。徐國義雖然嚴厲,但他是徐嘉余心里的“靠山”,是他在東京沖擊男子仰泳項目巔峰的底氣。
那段時間,性格溫和的徐嘉余變得焦躁,熟悉他的朋友發(fā)現(xiàn)一點點小事都能讓他狂躁。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徐嘉余和身邊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應(yīng)對。帶著痛苦與迷惑,已經(jīng)擁有破世界紀錄實力的徐嘉余在東京游崩了。他在主項男子100米仰泳只拿到第五,男子200仰泳糟糕的狀態(tài)讓他只堅持到了半決賽。最終是集體的力量讓他重拾自信,他與隊友合作,拿到了首次在奧運會設(shè)項的在男女混合泳接力銀牌。
這枚奧運獎牌是給徐嘉余的安慰,但沒有解決他面臨的問題。東京奧運會之后,他需要新的教練團隊帶他走出人生的迷霧。
由于中國仰泳項目人才的缺失,徐嘉余被大家戲稱為仰泳界的“孤泳者”,在各個大賽中他也不得不身兼多項。這次在巴黎,除了自己的100米仰和男子混合接力之外,中間他還和隊友一起聯(lián)手參加了男女4x100米混合接力的預賽和決賽,拿到又一塊銀牌。
不過為了保障團隊項目的狀態(tài),他不得不再一次放棄了自己的200米仰,“其實也很想在這個項目上面嘗試一下,從2019年開始就一直在放棄,還是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接力項目上,因為就算單項拿了金牌、銀牌,也只是代表自己。”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奧運周期徐嘉余需要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而除了身體的挑戰(zhàn)之外,最重要的是主管教練和整個團隊的重建。恩師徐國義離世之后,考慮到師母婁霞的身體情況,游泳隊開始尋找新的教練人選。
因為訓練不系統(tǒng),2022年初他一度想到了退役。此時,僅比徐嘉余大8歲的師兄蔡力再次回到他身邊。蔡力告訴他:“你(100米仰泳)游進52秒的時候我在,現(xiàn)在我仍然相信可以把你帶回巔峰。但我需要你和我一起拼命。” 于是,巴黎奧運周期僅剩的三年時間里,徐嘉余“負責踩油門,蔡力負責剎車。”
師兄蔡力作為運動員的簡歷不如徐嘉余那么耀眼,但轉(zhuǎn)型成為教練之后,著實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優(yōu)勢。與此前恩施徐國義傳統(tǒng)式的培訓方式不同,蔡力的到來給了徐嘉余全新的訓練體系。考慮到目前徐嘉余在仰泳這個項目已經(jīng)有了自己成熟的練習機制,蔡力除了在技術(shù)上做出一些指導之外,更重要的是給了隊員更大的空間,完成老隊員的心理重建。
在整個巴黎備戰(zhàn)周期,除了平時在游泳隊的正常訓練、研究分析技戰(zhàn)術(shù)之外,更貼近于年輕人的師兄也會盡量給他們更為輕松的備戰(zhàn)環(huán)境。蔡力給了年長的運動員更多的生活上的自由,“比如練完了我們真的是身心疲憊,他不希望我們只是在房間里玩玩游戲,或者是只是在房間里待著,更希望我們可以出去看看、走走。”
蔡力放棄了自己一手帶著的小隊員加入國家隊教練組,徐嘉余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周期自己出不了成績對不起師兄,而蔡力教練卻不希望他把這些壓力轉(zhuǎn)嫁到訓練上,他一直告訴徐嘉余用科學的訓練方式和比賽節(jié)奏去沖擊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三餐吃飽,不吃零食”,蔡力讓徐嘉余把自己最好的體能和狀態(tài)都放在真正的大賽。
在這樣一個年齡段遇到合適的訓練方式,對于徐嘉余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以前經(jīng)常會在訓練和比賽中出現(xiàn)腸胃痙攣、嘔吐情況的他,在這個周期反倒好了很多。
2023年,在連續(xù)缺席了短池世錦賽和全國游泳春季錦標賽后,時隔四個多月,徐嘉余才出現(xiàn)在5月的杭州亞運會第二站選拔賽中,100米仰泳預賽他游出了52秒66,是當時世界第二的好成績。但誰都不知道這些日子他付出了多少,他只是拿著礦泉水猛地朝自己頭上澆去,說了一句:“太累了!”
重新走入大家視野的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以前游泳隊的“小哭包”已經(jīng)不再刻意去關(guān)注那些關(guān)于訓練的苦和生活的難,人生的逆轉(zhuǎn)就在某一個階段潛移默化地達成。
“不是在用體力的年紀了,是在用腦力去前行。所以過往的痛苦這些我覺得沒有必要跟大家去闡述太多,這種東西說出來大家只會覺得你很矯情。”對于三年的艱辛,徐嘉余最終僅用了一句帶過。他向來不是一個自信的人,但好在,如今他開始懂得放開。
“兩金當然更好,但現(xiàn)在一金兩銀也很不錯啦。”
對于徐嘉余而言,這枚極具份量的接力金牌是巴黎奧運周期最為欣喜的回報。
回到國內(nèi),徐嘉余的整個狀態(tài)都松弛下來,哪怕面對接二連三的采訪,他也始終保持清爽的精神狀態(tài)。“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非人類。”他突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過去十年,徐嘉余一個人扛起了中國男子仰泳的大旗,在泳池中用“非人類”來形容他確實不為過。但他卻搖搖頭:“我指的是人格。”
在此之前,我們與徐嘉余有過許多次交流,但這一次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一改這些年來面對采訪時的拘謹,輕松地談起自己。“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比較深刻,我喜歡對于海洋和宇宙的探索,會去了解這一些我們?nèi)粘I钪薪佑|不到的東西。我也喜歡歷史,近代史、三國的……”神州上天,他向往浩瀚和未知的領(lǐng)域,蛟龍入海他思索一方泳池與深沉海底的不同。說起來有些泛泛,但這一切確實又能讓他找到平靜之所,接受自身的渺小,“對,就是一種解壓。”
他也想過要去自駕游新疆,要去玩一些極限運動,成為廣袤自然中的一員。但由于多年集訓比賽,甚至連一個長假都湊不出來,徐嘉余說自己這些年只去過一次三亞,而唯一玩過的極限運動,“過山車算嗎?”他笑著說自己還偷偷去公園玩滑梯,也喜歡一些玩偶,“從小就一心放在游泳上,現(xiàn)在想想,這些都是在彌補我們錯過的童年吧。”
和每一代的體育運動員一樣,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童年,而和上幾代體育運動員又不同,以徐嘉余為代表的這批運動員被置身在了截然不同網(wǎng)絡(luò)時代。盡管對于“粉絲”的追逐、網(wǎng)絡(luò)的議論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但徐嘉余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經(jīng)歷了一些轉(zhuǎn)變。”好在于他而言,網(wǎng)絡(luò)是把雙刃劍,“我覺得我很適應(yīng)這個環(huán)境,也會利用這個環(huán)境去讓大家了解游泳,讓更多人去加入游泳。”
8月19日,是徐嘉余2字頭最后一個生日,他告訴29歲的自己:“感謝你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雖然對于你來說可能單項上沒有拿到金牌的能力,但你在接力上為整個中國游泳隊獻出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