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杭州,鄭思維在這里迎來國際賽場最后一舞,他搭檔黃雅瓊贏得總決賽三連冠,登上最高領獎臺的雅思組合,用一張自拍為這段羽毛球旅程畫上圓滿句點。
9000公里之外的英國,63歲的吉莉安·克拉克(Gillian Clark)在家中打開電腦。她是羽球圈里最知名的解說之一,在中文社媒上,克拉克被球迷稱呼為克媽。
她瀏覽著雅思組合的照片——揮拍、暴力扣殺、極限回球、握拳、怒吼、落淚、擁抱...頁面一幀一幀跳轉,她回想起自己在賽場解說的這些年,就這么看著雅思、一批又一批新人涌現、巨星閃耀的場景。
擺在桌子右上角位置的那臺打印機仍在工作著,不斷傳送出滿是戰績、賽事數據記錄的紙張,克媽和往常賽前解說的準備一樣,拿著這沓厚厚的A4紙張,用彩色水筆圈圈點點。
整理好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信息,她在社媒敲下了這樣一行字“鄭思維、黃雅瓊這對出色的搭檔已經謝幕,是時候回顧他們非凡的職業生涯了!”,文案里的時間線從雅思2017年搭檔到2024年完美謝幕,征戰各類比賽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績(文字長達30行),克媽還精選了五張照片,完成這一切后,點擊發送,這條社媒收獲1.4萬次點贊。
對于羽毛球運動員、教練員、球迷們來說,大多都知道克媽的存在,陳雨菲會轉發克媽發布的長文,石宇奇看到克媽會合影,鄭思維在社媒和賽場中不止一次說出“unbelievable”,每每這時,球迷、甚至克媽本人都會站出來打趣提醒“別搶克媽(我)臺詞~”
今年9月2日,克媽迎來63歲生日,韓國的體育賽事轉播商SPOTV發布了一段視頻,配文寫道:“祝‘羽毛球之聲’生日快樂!”視頻中,都是世界羽聯官方解說吉利安·克拉克的解說集錦。
視頻里都是克拉克爽朗的笑聲,與標志性的解說詞:
“Unbelievable”、“Incredible”、“I can believe it”、“What a rally”……
克媽擔任世界羽聯官方解說,已有近30年的時間,她被官方和球迷都公認為“羽毛球之聲”。
在克拉克的ins簡介中這樣寫道:Gill Clark aka Oma Gill,致力于提升觀眾的觀賽體驗和熱情,被稱為“羽毛球之聲”的電視評論員。
【閃耀的職業生涯,她曾經排名世界第一】
在成為解說、評論員以前,克拉克也曾是一名職業選手,英國羽毛球的傳奇。
15年的職業生涯中,克拉克曾經拿到過世錦賽女雙和混雙的銅牌,打到過世界排名第一,并代表英國參加了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在女雙1/4決賽中輸給了后來奪冠的韓國名將鄭素英/黃惠英。
在1982年至1994年的英聯邦運動會上,克拉克獲得了六枚金牌、三枚銀牌和三枚銅牌。
1994年,33歲的克拉克選擇退役。
【命運的齒輪轉動,她說一切都是運氣】
退役后的克拉克出任球員聯合會主席,一次機緣巧合,克拉克得到推薦,擔任世界羽聯的官方解說,然后就堅持到了如今。
談到那次命運齒輪的轉動,克拉克笑著說道:“我不過是運氣好罷了。”或許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那一刻是運氣,但轉動近30年不曾停歇,靠的絕不僅僅是運氣,還有超強的專業性。
克拉克深知,擔任解說并不容易。她在解說比賽時所傳達的內容必須足夠豐富,同時要具備普通觀眾不具備的洞察力,指出觀眾看不到的東西。因此,在下午或晚間的比賽開始之前,克拉克早上至少花三個小時來研究比賽數據。有時,這個準備工作需要五個小時。
克拉克會將分散的數據和信息收集匯總,按自己習慣的格式整理出來:“可用數據的格式并不理想。因此我必須整理所有可用的信息,并轉換成我認為對觀眾有趣且有用的格式。”
“這種格式可能只適合我,這是我的秘密。每次我解說時,我都會向羽毛球愛好者傳達有趣的信息和事實。”克拉克補充道。
克拉克整理出來統計數據和信息,必須打印成紙質文檔。
因此,為了更好地工作,克拉克常年隨身攜帶著一臺便攜式打印機,無論去哪里解說,打印機都伴隨著克拉克。
對于這種看似老派的工作方式,克拉克表示:“我需要一份紙質版的數據,我要讓我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匯總到一張紙上,方便我快速查閱,這樣,我就不必在計算機上從一個網頁切換到另一個網頁,也不必搜索各種文檔,所有內容都在一張紙上。因此我必須隨身攜帶自己的打印機,我無論我走到哪里,我都會帶著它。”
【30年的沉淀,關于解說她有自己的一套】
克拉克對數據的敏感性,體現在一件小事。在一次比賽解說中,克拉克聊到有天結束解說工作后,自己從場館打車回酒店,遇到了同樣要回酒店,希望搭個順風車的梁偉鏗和王昶。
克拉克爽快答應捎上梁王,在車上王昶提問克拉克是否認不認識自己和梁偉鏗,克拉克哈哈大笑,然后大聲表示:“當然,你們會在下周登上男雙世界第一!”
在克拉克看來,作為一名解說,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表現欲,要明白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保持沉默:“數據和信息當然非常重要,但如果我們在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傳達這些信息就沒有意義了。讓場上的動作來說話,讓觀眾享受比賽吧!”
而且作為解說,不應該描述球場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因為觀眾能看到,描述比賽是主持人的工作,而不是解說員的工作。
正是克拉克幾十年如一日的敬業態度,讓她獲得了官方和球迷的一致認可,一些球迷這樣評論:“看一場沒有克拉克聲音的羽毛球比賽,實在是太無聊了。”
克拉克一年要為世界羽聯解說14站比賽,2023年,當印尼球迷詢問克拉克為什么沒來印尼大師賽解說時,克拉克耐心與球迷解釋:雖然我也想解說更多的比賽,但世界羽聯一年只安排我解說14站比賽呀(超出的不給報銷)!”
【克媽的解說梗,比人先火起來了】
中國球迷對克拉克的印象,大概始于2010年前后。那時互聯網視頻網站剛剛興起,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是還未到來。羽毛球迷要看一場比賽錄像,只能在一些羽毛球網站或是論壇里,看那些從外網搬運的世界羽聯官方比賽錄像。很多球迷還不認識克拉克是誰,就經常聽到比賽錄像里的解說,甚至聽了很多年都不知道解說叫什么名字,未見其人,久聞其聲。
只知道“Unbelievable”、“Incredible”的陣陣驚呼魔性又洗腦。于是克拉克的解說梗比人先火。
直到后來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社交媒體興起,克拉克的名字和形象才逐漸為球迷所知。
2022年丹麥公開賽,鄭思維和黃雅瓊在比賽中多次遭遇發球違例的爭議判罰,就連克拉克在解說中也表示這樣的判罰很不尋常,鄭思維身高1.75米,他的發球應該很難過高才是(好吧這句話有點扎心)。
當鄭思維對著裁判說出“Unbelievable”的時候,克拉克大媽爆笑:“鄭思維!不許偷我的臺詞!”看來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梗很火。
中國的羽毛球迷們親切地管克拉克叫“克拉克大媽”或是“克拉克大嬸”。異曲同工之妙來自克拉克的ins簡介:Gill Clark aka Oma Gill(吉爾·克拉克,外號“ Oma Gill”)。
“Oma”是一個印尼語詞匯,意為“奶奶”,印尼球迷親切地把克拉克稱為“克拉克奶奶”,在印尼球迷眼中,克拉克就像當你需要一些生活智慧時,你會去求助的一個親切長輩。
63歲的克拉克并不守舊,欣然接受了球迷們給自己的愛稱,干脆把ID改成了“omagillclark”。
年過六旬的克拉克和所有球員一樣,一場比賽結束后,馬不停蹄就要轉場到下一場比賽的舉辦地。
舟車勞頓,但在克拉克大媽的社交媒體上,永遠樂觀,永遠對將要開始的比賽充滿期待。這或許是克拉克能在世界羽聯官方解說的崗位上一干近三十年的原因,她對羽毛球這項運動的熱愛與激情,幾十年如一日,未曾消退。這份激情維持了她工作中的專業性,對待運動員與球迷的真誠,以及與時俱進的頭腦。
無論哪個項目的解說,衰老的標志是他們的熱愛永遠停留在了某個時代。在潛意識里,老人們會認為,只有那個時代的運動員才是這項運動的最高峰,后來者遠遠無法與之相比。一旦有了往事不再的想法,他們將停滯不前,被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遠遠甩開。
而克拉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羽毛球運動員成長,時至今日,她熱愛的仍然是羽毛球這項運動本身,對這些年輕的運動員們,她從不吝惜贊美。2024年法國公開賽男單半決賽,石宇奇對陣茲科,克拉克在解說中跟搭檔Steen Petersen(前丹麥隊教練)安利起了石宇奇的歌喉。
克拉克:“說起來,你有聽過石宇奇唱歌么?石宇奇在他28歲生日的時候,在社交媒體上唱了首歌。”
Steen:“沒聽過呢,你現在說了我就知道了。”
克拉克:“那你必須要去聽一下,贊爆(brilliant)!他是個非常棒的歌手!”
然后克拉克開始了暴露年齡的回憶:“《You raise me up》(石宇奇唱的歌),說起來,這首歌我第一次聽還是西城男孩唱的。”
Steen:“好的。”
接著兩人沉默了好一會兒,克拉克還不忘繼續安利:“你一定要去聽一下,記得啊!”
此刻已經能感受到Steen的哭笑不得:“……好啦好啦,我會的。”
當然,再與時俱進的老人,也難免會有跟不上時代的地方,比如那臺跟著克拉克大媽走南闖北的打印機。
“我的工作方式很老派,畢竟我是個老家伙嘛。”說起自己的打印機,克拉克自嘲道。
今年3月,第114屆全英公開賽開賽在即,這項歷史最悠久的羽毛球賽事,素有“百年全英”之稱。克拉克有感而發:“這是我以球員和解說的身份,連續第45次參加全英公開賽了,這意味著將近40%的全英公開賽,都有我的身影,這還不算上我作為觀眾出席的次數,天啊這讓我感覺自己也太老了!”
偉大的歌劇正在上演,而我也能貢獻一首詩歌。克拉克大媽職業生涯的浪漫之處,在于她找到了一項終身熱愛的事業,滿懷激情不知倦怠地干了一輩子,贏得了所有同行和球迷的尊重。
在一次答球迷問的活動中,有球迷問克拉克:“Have you ever got tired of commentating(你是否厭倦了解說工作)?”
克拉克大媽面帶笑容語氣堅定:“我從未厭倦(tired)過解說,哪怕解說這項工作有時確實讓我感到疲勞(tired),有時忙起來飯都吃不上。”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大抵便是如此。